高一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p></p><p>一、城市化</p><p>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业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p><p>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p><p>1、城市化进程加快</p><p>①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远远早于发展中国家。</p><p>②2023年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快。</p><p>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p><p>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p><p>①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放慢,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p><p>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超过发达国家,城市化仍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p><p>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p><p>①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趋势更加明显。</p><p>②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集中于特大城市的现象更加明显。</p><p>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p><p>共同特征:(自然条件)位于中纬度、平原地带;</p><p>(人文条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呈带状延伸,通过交通线、通信网络连接</p><p></p><p></p><p>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p>1)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p><p>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社会问题。</p><p>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p><p>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p><p>1、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形成于一定的地域中,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p><p>2、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p><p>3、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p><p>4、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地域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p><p>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p><p>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联系</p><p>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p><p>区位因素</p><p>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p>光照</p><p>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p><p>热量</p><p>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p><p>土地</p><p>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p><p>水分</p><p>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p><p>地形</p><p>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p><p>2、社会经济因素:</p><p>①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②交通运输;③政策;此外还有劳动力、地价、农业技术等。</p><p>例: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热量)</p><p>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光照)</p><p>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地形)</p><p>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地形)</p><p>⑤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培育良种)</p><p>⑥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节水技术)</p><p>⑦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p><p>⑧产自荷兰的鲜花,装扮着日本的高级酒店。(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p><p>⑨上海郊区的乳牛场,饲养着来自丹麦的奶牛。(饲养技术)</p><p>⑩产自我国华南的热带水果,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运输条件、冷藏保鲜技术)</p><p>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的要考虑因素的发展变化。其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改善和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p><p>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p><p>1、原始迁移农业原始农业</p><p>分布: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落;特点:刀耕火种,不断迁移。</p><p>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农业</p><p>分布: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特点:旱作谷物(小麦、大豆);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p><p>3、现代混合农业现代农业</p><p>分布: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特点:以赢利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高度机械化。</p><p>案例:澳大利亚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业</p><p>特点:(1)种小麦与牧羊互惠互利,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p><p>(2)种小麦与牧羊在时间上互补,有效安排农业活动;</p><p>(3)种小麦与牧羊结合,保证农场经济收入稳定。</p><p>4、传统稻作农业</p><p>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p><p>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