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
<p>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们要勤奋学习七年级地理课本知识。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仅供参考。</p><p>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一)</p><p>★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p><p>通常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划分国家。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进行比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以及目前发达国家拥有核心技术的优势。这也是世界贫富差距产生的根源。</p><p>★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p><p>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欧美、大洋洲,位于北半球北部;</p><p>发展中国家以亚非拉国家为主,针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的南北差异,国际上把这种经济发展差别说成是南北差异。</p><p>★国际合作的重要性</p><p>★贫富差距是国际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的重要方面,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p><p>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p><p>★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p><p>联合国: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p><p>我国2023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p><p>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二)</p><p>等高线地形图: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地形部位</p><p>1、地面高度的计算(P16)</p><p>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p><p>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p><p>2、地形图的判读(P16)</p><p>▲识别地形部位:要求根据等高线特征,判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p><p>A、等高线弯曲部位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反之向低处凸出为山脊;</p><p>B、等高线重叠为陡崖;</p><p>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p><p>D、闭合圈状的等高线中,数值表现为内高外低的是山顶,反之内低外高的是盆地。</p><p>▲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p><p>▲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水域</p><p>3、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p><p>地形剖面图绘制:考查实际绘图能力(P18)</p><p>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本复习提纲(三)</p><p>1、日、月、年平均气温,气温日、年较差,年降水量:(考查计算)(P51)</p><p>▲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测得的气温值的和次数</p><p>▲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的和该月的天数</p><p>▲年平均气温=一年中每月的月平均气温的和12</p><p>▲气温的日较差=当日的最高气温一当日的最低气温</p><p>(陆地上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p><p>▲气温的年较差=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一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p><p>(北半球陆地上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海洋上比陆地上迟一个月,分别为8月和2月。南半球相反)</p><p>▲年降水量=各月降水的总和</p><p>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要求能绘制和读图分析(课本P51和P55的活动)</p><p>3、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p><p>▲世界气温分布规律:</p><p>(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纬度因素】</p><p>(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上气温;冬季相反。【海陆因素】</p><p>(3)在山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升高2023米,气温下降60C, 【地形因素】</p><p>▲世界降水分布规律:降水的主要类型有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p><p>(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p><p>(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p><p>(3)中纬度地带,内陆降水少,沿海降水多。【海陆因素】</p><p>(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