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寒潮知识点
<p>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下面是中图版高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寒潮知识点,一起来学习吧!</p><p>寒潮成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剧烈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气........</p><p>象部门规定:一天内降温达到10℃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以下称为寒潮。所以,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都称为寒潮</p><p>分布:</p><p>时间上,多发生在冬半年,秋末、冬季、初春,其中以秋末初春的危害最大。</p><p>空间上:入侵我国的寒潮多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p><p>我国除①青藏高原地区和滇南谷地因地形原因不受寒潮影响</p><p>②海南岛由于纬度低,离冬季风源地远受影响较小,</p><p>③四川盆地因受地形的影响面受寒潮影响较小,</p><p>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均能受到寒潮影响。</p><p>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p><p>①西路:源自北极,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对我国</p><p>西北、江南及华南影响大;</p><p>②中路:源自西伯利亚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p><p>地区;</p><p>③东路:从西伯利亚东北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南下,一</p><p>般只影响北方。</p><p>天气:长江以北以大风、降温为主,长江以南则是大风、降温、雨雪天气</p><p>危害:①强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秋末春初危害最大);</p><p>②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p><p>③大雪、冻雨压断电线、折断电杆;</p><p>④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沙尘暴;</p><p>⑤带来的雨雪和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不利;</p><p>⑥危害人体健康引发感冒、气管炎等疾病。</p><p>有利:</p><p>①带来雨雪天气,缓解冬天的旱情。(瑞雪兆丰年)</p><p>②低温可以杀死过冬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p><p>措施:</p><p>① 应加强监测预报</p><p>②注意保暖。</p><p>③制定应急预案</p><p>沙尘暴</p><p>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p><p>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p><p>分布:西北、华北地区。</p><p>发生时间:冬春季节</p><p>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p><p>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p><p>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p><p>三是空气对流运动显著。</p><p>产生原因:</p><p>(1)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p><p>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p><p>③春季多大风</p><p>④地表植被稀少</p><p>⑤西北地区沙漠广布,沙尘物质充足。</p><p>(2)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p><p>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p><p>③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保护植被等</p><p>危害:</p><p>①沙漠扩张,淹没农田,刮走沃土;</p><p>②加剧土地荒漠化;</p><p>③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p><p>④破坏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p><p>⑤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p><p>⑥降低能见度,影响出行,甚至造成交通事故;</p><p>⑦与之相伴的寒潮会农作物受霜冻之害;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p><p></p><p>有利:</p><p>①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小酸雨的危害;</p><p>②提供凝结核,增加降水,缓解旱情;</p><p>③给海洋生物提供饵料,增加捕鱼量;</p><p>④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可以抑制温室效应。</p><p>措施:①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p><p>②植树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p><p>③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覆被率;</p><p>④加强加强监测、预报</p><p>⑤限制牲畜数量,合理放牧,恢复草原生态环境;</p><p>⑥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牧区用能问题。</p><p>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理解为:</p><p>① 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p><p>② 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沙化土地面积</p><p>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p><p>④ 离沙源地较近</p><p>雾霾 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p><p>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雾霾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有差异。</p><p>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处于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聚,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p><p>第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第二,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p><p>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p><p>一、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p><p>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p><p>二、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p><p>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p><p>一、避免雾天晨练。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p><p>二、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时,最好戴上口罩。</p><p>三、患者坚持服药。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p><p>四、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p><p>五、尽量远离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车进入市区这些时间段,污染物浓度最高。</p><p>六、补钙、补维D,多吃豆腐、雪梨等</p><p>注意事项</p><p>1、雾霾天气少开窗</p><p>2、外出戴口罩</p><p>3、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清肺除尘”茶饮</p><p>4、适量补充维生素D</p><p>5、饮食清淡多喝水</p><p>6、最好不出门或晨练</p><p>7、深层清洁</p><p>治理方案</p><p>“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p><p>中图版高一地理上册第四章寒潮知识点就整理到这里了,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