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21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

<p>将复习工作渗透到每个单元中,加上试题的训练,期末考试也能自信应对。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试卷:</p><p>一、选择题</p><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快速发展引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未来我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使产业资本替代劳动力成为流动的主体,由移民就业向移业就民转换。据此回答1~2题。</p><p>1.下图中最容易吸引移民就业的工业部门是</p><p>A.甲 B. 乙 C.丙 D.丁</p><p> 2.移业就民带来的影响有</p><p>①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② 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p><p>③ 缓解东部地区就业紧张状况 ④ 降低中西部地区环境压力</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读甲城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3~4题。</p><p>3.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4.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p><p>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p><p> 读上海市连续四周(2023.7.28~2023.8.24)住宅环间均价表(单位:元/平方米),回答5~6题。</p><p><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d> <td colspan="2">内环以内</td> <td colspan="2">内外环间</td> <td colspan="2">外环以外</td> </tr> <tr> <td>日期</td> <td>7.28-8.3</td> <td>8.4-8.10</td> <td>7.28-8.3</td> <td>8.4-8.10</td> <td>7.28-8.3</td> <td>8.4-8.10</td> </tr> <tr> <td>住宅均价</td> <td>20239</td> <td>20231</td> <td>20230</td> <td>20235</td> <td>2023</td> <td>2023</td> </tr> <tr> <td>日期</td> <td>8.11-8.17</td> <td>8.18-8.24</td> <td>8.11-8.17</td> <td>8.18-8.24</td> <td>8.11-8.17</td> <td>8.18-8.24</td> </tr> <tr> <td>住宅均价</td> <td>20231</td> <td>20236</td> <td>20230</td> <td>20238</td> <td>2023</td> <td>2023</td> </tr> </tbody> </table> 5.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p><p>B.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p><p>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p><p>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p><p>6.下列关于上海市从中心区到外环以外房价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p><p>A.逐渐降低交通因素 B.逐渐升高土地价格</p><p>C.逐渐升高人口密度 D.逐渐降低土地价格</p><p>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p><p>7.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p><p>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p><p>8.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p><p>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p><p>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p><p>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p><p>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p><p> 甲</p><p> 乙</p><p> 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9~10题。</p><p>9.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p><p>A.adcb B.adbc</p><p>C.cdba D.dbca</p><p>10.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p><p>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p><p>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p><p>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右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1~12题。</p><p></p><p>11.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p><p>A.2023~2023年 B.2023~2023年 C.2023~2023年 D.2023年以后</p><p>1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p><p>A.人口老龄化 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 D.经济衰退</p><p>读2023~2023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13~14题。</p><p></p><p>13.有关2023~2023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p><p>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p><p>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D.2023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p><p>14.进入2023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p><p>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p><p>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p><p>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p><p>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p><p>读我国某省2023年与2023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完成15~16题。</p><p> 15.2023年与2023年相比,下列说法最不可能的是</p><p>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自然增长率下降 D.人口总数上升</p><p>16.近几年,该省可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p><p>A.就业压力大 B.养老负担重 C.老龄化加快 D.劳动力短缺</p><p>下图为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读图,回答17~18题。</p><p> 17.由图可知</p><p>A.2023年与2023年,我国少年人口男性均少于女性</p><p>B.2023年与2023年,我国老年人口男性均多于女性</p><p>C.2023年2023岁人口数量较2023年下降</p><p>D.40岁及以上人口,2023年少于2023年</p><p>18.据图预测,未来四十年我国</p><p>① 人口高增长率和高增长量仍将长期并存 ② 老龄人口比重增大,步入老龄化社会</p><p>③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④ 社会福利增加,社会负担加重</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p><p>下图示意2023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19~20题。</p><p>19.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p><p>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p><p>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p><p> 20.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p><p>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p><p> 下图为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规模示意图,①为城市间人口迁移,②为城乡间人口迁移,③为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读图回答21~22题。</p><p>21.人口迁移类型与其主要成因的正确组合是</p><p>A.①耕地面积的变化</p><p>B.②经济全球化</p><p>C.②城乡经济差异</p><p>D.③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p><p>22.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迁移规模特征处于</p><p>A.甲时期 B.乙时期 C.丙时期 D.丁时期</p><p>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p><p></p><p>23.2023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p><p>A.2倍 B.4倍 C.6倍 D.8倍</p><p>24.该市近30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p><p>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 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p><p>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优越政策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p><p>深圳市位于珠江口东侧、广深铁路终点。2023年建立经济特区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据此回答25~26题。</p><p>25.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p><p>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的死亡率</p><p> 26.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p><p>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p><p>C.人口年龄结构轻 D.文化教育水平高</p><p>《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图3示意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第27-28题。</p><p></p><p>27.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p><p>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p><p>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p><p>C .II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p><p>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p><p>28.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将对江西近十年产生的影响</p><p>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p><p>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p><p>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p><p>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p><p>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城市50米高度大气中NO2浓度等值线图(单位:毫克/立方米),读图回答29~30题。</p><p>29.下列关于该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污染及其发生的季节说法正确的是</p><p>A.水污染和工业污染春季 B.噪声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夏季</p><p>C.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海洋污染秋季 D.化学农药污染和粉尘污染冬季</p><p>30.目前,该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其根本原因是</p><p>①城市人口增多,超过城市合理人口容量②放射性物质大量泄漏,使生物物种数量减少③工业膨胀,产生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④城市化过程中车辆剧增,排放的有害气体物质增多</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二、综合题</p><p>31.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p><p>材料二 2023年国庆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2023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p><p>材料三 2023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2023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p><p>(1) 结合材料二、三,试分析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2023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8分)</p><p>(2) 由材料一可知2023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 。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12分)</p><p>(3) 2023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8分)</p><p>32.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2023年美国以720万美元、平均每英亩二分钱的价格从俄国购得。土著居民为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印第安人,其他种族被称为新定居者(New Settlers)。目前阿拉斯加州人口仅6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公里。其中白人占67.6%,土著居民占15.6%,拉美裔人占4.1%,亚裔人占4%,黑人占3.5%,混血儿占5.4%。请结合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回答下列问题。</p><p> (1)与阿拉斯加州的其他地区比较,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p><p>(2)与美国本土比较,阿拉斯加州环境人口容量较____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历史角度看,阿拉斯加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p><p>(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阿拉斯加冬季的气温已平均上升了约6℃,阿拉斯加气候的变化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p><p>①云杉林虫害增多②永久冻土融化造成森林、建筑破坏</p><p>③海冰变薄、面积变小④河流流量短期内大幅度减少⑤最高峰麦金利山雪线降低</p><p>(4)2023年10月17日,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口达到3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请应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原理,阐释这个观点。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试卷答案:</p><p>1~5 CACDA 6~10 DBAAC 11~15 BACCB</p><p>16~20 ACBAD 21~25 CDCDA 26~30 CBBBC</p><p>31. (1)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70年代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2023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黑龙江。(8分)</p><p>(2) 东北 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受到严重破坏;黑土肥力下降;湿地减少。(12分)</p><p>(3) 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p><p>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p><p>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计生、住房等困难。(8分)</p><p>32.(12分)</p><p>(1)纬度相对较低;阿拉斯加暖流的增温作用;山脉对北方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3分)(2)小(1分)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热量因素)(2分)资源开发,吸引大量外来人口(2分)(3)①②③ (2分)</p><p>(4)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2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