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3学年度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
<p>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分数:100分</p><p>卷Ⅰ</p><p>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p><p>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p><p>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p><p>A.低纬地区 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 D.南极附近</p><p>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p><p>A.1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p><p>下图中的“蓝月亮”为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出的银河系中一个可能孕育生命的外星天体,据推测它本身不发光,但该天体上光照良好。据此回答以下问题。</p><p>3.“蓝月亮”应属于( )</p><p>A.行星 B.恒星 C.卫星 D.彗星</p><p>4.广州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是目前世界上南北回归线上高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标志塔。塔底中央嵌有一颗铜心与顶球相对,塔身是空心的,北回归线正从这里通过,游人立于塔底铜心,抬头仰望,从塔心及铜球的一个圆孔窥见苍穹。一年中在某天正午可观察到阳光从顶部圆孔直射到地面的景象。请问这一天应该是( )</p><p>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p><p>5.在下面恒星日、太阳日示意图中,表示太阳日的是</p><p>A.a B.b C.a+b D.a-b</p><p>6.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自身的有利条件是( )</p><p>①水以液态形式存在②太阳提供稳定的光照③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p><p>④安全的宇宙环境⑤适宜的温度⑥有公转和自转的特殊行星</p><p>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p><p>7.2023年3月22日9时30分从北京出发,习近平乘坐的专机于当地时间(东一区区时)12时3 0分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斯希普霍尔机场,开启欧洲之旅。据此推算飞机飞行时间约为( )</p><p>A.12小时 B.10小时 C.3小时 D.6小时</p><p>8.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p><p>A.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B.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p><p>C.日本东京地震 D.无线电通讯暂时中断、“磁暴”</p><p>9.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分界线</p><p>B.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p><p>C.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p><p>D.在夏至日晨昏线与地轴在同一平面内且与太阳光垂直。</p><p>10.我国发射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对 应点相比 ( )</p><p>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B 运动方向和线速度相同</p><p>C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D 运动方向和角速度相同</p><p>11.东经161比东经160的地方( )</p><p>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地方时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p><p>12.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距理论上应比南方宽,理由是( )</p><p>A.北方平原多 B.北方冬季白昼短</p><p>C.南方湿润 D.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小</p><p>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7日7时30分,由我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驾乘的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总飞行时间将长达33天。2023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回答下列问题。</p><p>13.神州十一号发射时,我国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p><p>A.大连市昼长夜短 B.我国正午太阳高度角都达一年中最小值</p><p>C.三沙市该日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D.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加快</p><p>14.天宫二号与地球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类等级一致( )</p><p>A.总星系 B.地月系 C.银河系 D.太阳系</p><p>15.对“神舟十一号”与地面之间通讯传输可能产生干扰的主要 因素是( )</p><p>A.太阳活动 B.天气变化 C.地表起伏 D.昼夜变化</p><p>16.在一艘由上海开往 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周期是( )</p><p>A.一个 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太阳日短 D.比一个太阳日长</p><p>17.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 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18.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p><p>A.地壳 B.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p><p>19.图一的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 )</p><p>20.若黄赤交角变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B.寒、温、热三带分界线的纬度增高</p><p>C.热带、温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D.温带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缩小</p><p>21.曾经有人设想由地表进过地心横穿地球。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p><p>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p><p>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p><p>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p><p>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p><p>22.大连郊区有大量草莓种植园。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某种植园计划采取玻璃温室的形式,在冬季种植草莓。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这一做法可行之处在于( )</p><p>A.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 B.会增强地面辐 射的吸收</p><p>C.会增强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D.会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p><p>23.造成x疆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天气现象的原因是( )</p><p>A.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B.夜间大气的反射作用强</p><p>C.白天大气的吸收作用强 D .夜间大气的逆辐射强</p><p>24.天气晴朗且 大气污染较轻时( )</p><p>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小 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p><p>C.白天反射作用加强 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p><p>25.在无风的地方点燃香烟或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而且只能上升到一定高度,这是因为 ( )</p><p>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p><p>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因重力作用下沉</p><p>C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p><p>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p><p>读下图回答26,27题.</p><p>26.四种大气环流模式图中不正确的是( )</p><p>A . A B . B C . C D . D</p><p>27.形成上图四个环流的原因是 ( )</p><p>A. 风的影响 B. 海拔不同 C.地面冷热不均 D. 地转偏向力</p><p>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p><p>28.图中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p><p>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p><p>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p><p>29.下图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 ① ② ③ ④ 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p><p>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p><p>C.①③②④ D.④③①②</p><p>读某次台风从17日至21日移动过程示意图,回答</p><p>30.该台风的移动方向为( )</p><p>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p><p>31.该台风是由强烈发展的( )形成</p><p>A.温带气旋 B.热带气旋 C.温带反气旋 D.热带反气旋</p><p>32.下图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p><p>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p><p>A.冷锋B.反气旋C.暖锋D.气旋</p><p>33.成因 与风带、气压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的气候类型是( )</p><p>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p><p>C.热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p><p>34.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p><p>B.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为块状</p><p>C.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保留在海洋上</p><p>D.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保留在陆地上</p><p>35.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是( )</p><p>A.阿尔卑斯山雪线高度降低</p><p>B.低纬地区粮食增加</p><p>C.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p><p>D.高纬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p><p>卷Ⅱ</p><p>二、综合题(30分)</p><p>36.读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0分)</p><p>(1)图示为 极为中心的半球日照图,判断的依据</p><p>是 。</p><p>( 2)A、B、C、D中正值日出的是 点,正值日</p><p>落的是 点。</p><p>(3)这一天,B地昼长 小时,C地昼长 小时 。</p><p>(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 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 。</p><p>(5)此时A点的地方时为 点。</p><p>(6)此时北京时间是 点</p><p>37.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p><p>《“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p><p>(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的风。</p><p>(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p><p>(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p><p>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p><p>月份202320232023112年</p><p>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p><p>数据分析的结论:</p><p>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 (季节)最少。</p><p>最少的原因是 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p><p>(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p><p>27.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季风环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p><p>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p><p>与我国东部气候的差异体现在 , 。(从温度与降水量角度回答)</p><p>(2)该季节为 季,甲处形成了 (高或低)气压中心,在其控制下多出现 天气,我国大部分地区风向为偏 风,降水较 (多或少)</p><p>(3)此季节,图中赤道低压带处于一 年中偏 (南或北)的位置,受该气压带影响,丁地降水 (多或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