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的地形》公开课教案
<p>高二地理的教学任务空前繁重,公开课的教案帮助教师更好进行教学。下面是由优学地理网小编带来的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好的案例使我们进步。 </p><p><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tbody> <tr> <td>时 间</td> <td>2023.12.09上午第一节</td> <td>班级</td> <td colspan="2">高二(1)班</td> </tr> <tr> <td>课 题</td> <td>第3节 中国的地形(2课时)</td> <td>课型</td> <td colspan="2">复习 课</td> </tr> <tr> <td>高考考纲解读</td> <td colspan="4">高考考点<br /> 1、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识别地势、地形<br /> 2、掌握我国地形特征,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分布<br /> 3、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br /> 4、对照地图,熟悉和记住我国的主要山脉;利用山脉的位置识记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范围<br /> 考查热点<br />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br /> 2、从考核形式上,多以区域地形图、等高线图、地形剖面图等图像资料考查与地形相关的知识。<br /> 3、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图表分析能力、综合分析、比较能力。</td> </tr> <tr> <td>教学重点</td> <td colspan="4">掌握我国地形特征,各类地形区的特征、分布</td> </tr> <tr> <td>教学难点</td> <td colspan="4">地形对中国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br /> 中国地形空间定位</td> </tr> <tr> <td>教学方法</td> <td colspan="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对比法</td> </tr> <tr> <td>教学环节</td> <td colspan="3">教 学 内 容 设 计</td> <td>教学设计</td> </tr> <tr> <td>导 入</td> <td colspan="3">分析自然地理特征从哪些方面入手?地形、地势特征是很重要特征。这节课学习中国的地形有关内容。放视频中国地形片段。</td> <td>通过视频导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td> </tr> <tr> <td><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教学过程<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教学过程</td> <td colspan="3">第3节 中国的地形<br /> 一、地形、地势区别与联系<br /> 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地形地势<br /> 描述地形有三个步骤:<br /> 1、简单描述地势(如,东高西低)<br /> 2、描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等)<br /> 3、描述第二步地形的分布情况(如,沿海有小面积平原分布等)<br /> 另:有某些参考资料,还要求描述海拔等<br /> 应用:如何描述福建省的地形和地势特征?<br /> 二、地形概况<br />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br /> 通过表格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和主要地形区<br /> 思考: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br /> 有利影响<br /> (1)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br /> 深入内地<br /> (2)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既有利于沟通我国的海陆交通,又便于我国东西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br /> (3)由于地势起伏大,河流的落差大,特别是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br /> 不利影响<br />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立<br />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br /> 思考:我国地形对气候、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br /> (1)、地形多样,山区面积广,利于发展多种经营<br /> (2)、山地的迎风坡,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并富水力但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严重<br /> (3)、我国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东西向的山脉对寒冷的偏北风有削弱作用,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br /> 秦岭<br /> 以北:最冷月低于0C暖温带降水小于800mm<br /> 以南:最冷月高于0C亚热带降水大于800mm<br /> (4)、许多山区降水少,干旱面积广,不利于从事生产、生活活动<br /> <br /> 读中国地形图进行空间定位<br /> 要求学生掌握800E、900E、2023E、2023E、2023E、2023E和北回归线、300N、400N、500N经过的地形单元<br /> 三、主要地貌类型<br /> (一)纵横交错的山脉(具有界线意义的山脉重点分析)<br /> 1.东西走向的山脉<br /> 北列:天山山脉----阴山山脉<br /> 中列:昆仑山脉----秦岭<br /> 南列:南岭<br />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br />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br /> 中列:长白山脉----武夷山脉<br /> 东列:台湾山脉<br /> 3.南北走向的山脉:<br /> 横断山脉等<br /> 4.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br /> 祁连山等<br /> 5.孤形走向的山脉:<br /> 喜马拉雅山等<br /> (二)四大高原<br /> 确定四大高原的位置<br /> 思考:四大高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br /> 四大高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br /> (三)四大盆地<br /> 确定四大盆地的位置<br /> 思考:四大盆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br /> 四大盆地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br /> (三) 三大平原<br /> 确定三大平原的位置<br /> 思考:三大平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br /> 三大平原位置和特征表格对比(略)<br /> 四、地质灾害<br /> (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br /> (作业布置)区域地理第126至128页能力提升训练</td> <td><br /> 结合地图册第104、105页中国地形图进行分析<br /> <br /> <br /> <br /> <br /> 我国地势分布状况对气候、河流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探究能力。<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br /> 重点分析900E、2023E、北回归线、400N所经过地形单元,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br /> <br /> <br /> <br /> <br /> <br /> 从中国地形图分析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td> </tr> </tbody> </table>高二地理公开课教案:中国地理区域定位</p><p>【教学目标】</p><p>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p><p>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p><p>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p><p>【教学重难点】</p><p>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p><p>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p><p>【教学时数】</p><p>1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导入:</p><p>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第37题属于中国地理,面对26分,区域定位是攻克这个堡垒的先锋队,定位准确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稳操胜券。这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p><p>二、方法:</p><p>1、是什么:先要确定对象,是自然还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方面入手。</p><p>2、在哪儿:即定位,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事先要求学生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p><p>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p><p>4、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联系比较。</p><p>5、怎么办:即措施和发展方向。</p><p>三、例题分析:</p><p>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 )</p><p>A、从①到②</p><p>B、从②到④</p><p>C、从③到⑤</p><p>D、从⑤到⑥</p><p>问:1、划出关键词</p><p>2、答案是什么?为什么?</p><p>3、请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p><p>总结:以上可以通过准确定位来确定是秦岭还是淮河,特别是它们的位置和范围。本题是通过准确定位即可得出结论。</p><p>例2、(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p><p>(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p><p>问:1、图12在哪儿</p><p>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p><p>3、该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是什么?</p><p>总结:该区域实际上是由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组成,如果没有找到区分两者的界线,就会将内蒙古高原或黄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扰答案,影响得分。以上主要是准确定位后,划清相邻两个单元的界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不少同学因为没有区分这两个地形单元,导致巨大的偏差。</p><p>例3、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面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p><p>(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p><p>问:1、该图在哪儿</p><p>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p><p>3、地理位置包含哪些?</p><p>4、该省的东部是什么地形,西部是什么地形单元;</p><p>5、指出相应的气候特征。</p><p>6、请说出第二问的解题思路。</p><p>四、总结答题思路:略</p><p>五、归纳区域定位的方法:略</p><p>六、板书设计:略</p><p>七、作业布置:</p><p>再次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