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19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试卷及答案

<p>工业区是指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一、选择题</p><p>近些年来,G市大力建设工业开发区,以优惠政策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完成以下2题。</p><p>1.G市附近的铁路干线是指()</p><p>A.京九线</p><p>B.京广线</p><p>C.京沪线</p><p>D.陇海线</p><p>2.G市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的最优势条件是()</p><p>A.邻近广东省,距离较近 B.交通方便</p><p>C.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D.地价较低</p><p>近二三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企业用工短缺现象,有的文章称其为民工荒。围绕此问题完成以下6题。</p><p>3.出现该现象的地区主要是()</p><p>A.整个东部沿海</p><p>B.北部沿海</p><p>C.长三角</p><p>D.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p><p>4.缺工问题最突出的企业类型是()</p><p>A.劳动密集型</p><p>B.技术密集型</p><p>C.资金密集型</p><p>D.资源密集型</p><p>5.许多工厂明确要求招收18至25岁的年轻女工,主要原因是()</p><p>A.熟练工多</p><p>B.细心、好管理、身体又能承受</p><p>C.男工数量已够多</p><p>D.其他原因</p><p>6.普通工人短缺的原因是() ①工资低②用工不规范、劳工权益受侵害③中西部地区企业工资和农业比较收益有所提高④企业扩张迅猛,用工需求大幅增长⑤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的选择余地加大,流向分散。很多在珠三角的务工者转而流向了长三角等地区⑥各?流入地流入的农民工减少⑦农民工文化和劳动技能水平低</p><p>A.①②③④⑤⑥</p><p>B.①②③④⑤</p><p>C.①②③⑥</p><p>D.④⑤⑥⑦</p><p>7.企业因缺工导致()</p><p>①生产规模下降,对送上门的订单也不敢接受②全国性缺工③一些与当地产业关联度不强的企业正在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往内地④一些企业不得不引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以减少用工量⑤迫使企业想方设法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竞争优势</p><p>A.①②③④</p><p>B.②③④⑤</p><p>C.①③④⑤</p><p>D.①②④⑤</p><p>8.将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利弊是()</p><p>①能缓解民工荒②能保持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③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④东部地区有相对便捷的基础设施和相对成熟的产业链,而中西部地区却不具备</p><p>A.②③④ B.①③④</p><p>C.①②④ D.①②③</p><p>9.下列关于产业转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p><p>B.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区域产业转移</p><p>C.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一</p><p>D.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p><p>10.下列属于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的是()</p><p>①劳动力②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④气候</p><p>A.①②③ B.①③④</p><p>C.②③④ D.①②③④</p><p>11.下列有关影响国际产业转移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p><p>A.20世纪初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亚的转移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p><p>B.20世纪60年代,出口加工区在东亚的转移是降低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的典型例证</p><p>C.日本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廉价劳动力</p><p>D.由于市场的因素,目前日本企业的投资重点地区在西欧和北美</p><p>12.下列工业分布现象中,受廉价劳动力驱动的是()</p><p>A.硅谷的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p><p>B.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棉纺厂</p><p>C.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钢厂</p><p>D.美国的汽车企业去瑞士建齿轮厂</p><p>读某类型企业迁移动因图,完成以下2题。</p><p> 13.影响该类型企业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p><p>A.政策和市场 B.原料和交通</p><p>C.劳动力与燃料 D.燃料和原料</p><p>二、填空题</p><p>14.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p><p>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3年远景目标》指出,2023年全省外出人员达2023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p><p>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p><p>(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p><p>(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p><p>15.下图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p><p> 15~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示意图</p><p> 我国某区域经济格局模式图</p><p>(1)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出现了工业。指出这个时期英国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p><p>(2)图中M城市_____________,影响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M市的发展有何意义?</p><p>(4)图中M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p><p>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试卷答案:</p><p>一、选择题</p><p>1.A</p><p>2.C</p><p>3.D</p><p>4.A</p><p>5.B</p><p>6.B</p><p>7.C</p><p>8.C</p><p>9.B</p><p>10.解析:从图中可知原料和燃料对该企业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影响该类型企业迁移的主要区位因素为燃料和原料。</p><p>答案:D</p><p>11.解析:用排除法。啤酒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家具制造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p><p>答案:A</p><p>12.D13.C</p><p>[解析]a地区在江苏南部,由于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加之长江流域冬季降水量少,还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b地是南水北调调入地,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a地以南为南方低山丘陵,应发展立体农业;b地以西的大地形区为黄土高原,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的治理,而不是低洼地的治理。南水北调东线自扬州至黄河段需要逐级提水,自黄河至天津段可自流;黄河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大量泥沙易淤塞河道,东线穿黄河隧洞可使北上江水经隧洞在黄河河床下自流通过,建设隧洞使施工投资较大,建成后自流使供水的运营成本降低;穿黄隧洞在河床下建设,对技术要求较高,施工难度较大。</p><p>二、填空题</p><p>14.(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p><p>(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p><p>15.(1)原料、燃料(动力)。</p><p>(2)上海有利方面: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水陆交通发达;附近地区农业发达。不利方面:矿产和能源不足。</p><p>(3)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p><p>(4)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作为上海经济腹地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便于获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和长江航道经过此地,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较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五章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