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18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p>高二地理进入细致的区域学习,期末测试卷也不再考察大范围的地球知识。下面是由优学地理网小编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比对一下答案,看看你的准确率。</p><p>第一卷 选择题 (共60分)</p><p>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要求的。</p><p>1.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区别</p><p>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p><p>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p><p>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p><p>2.下列关于各区域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p><p>A?三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水分 B?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热量</p><p>C?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水分 D?华北平原和松嫩平原热量</p><p>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开发早期,农业经济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主要原因是</p><p>A?雨热同期的气候 B?黏重的土质 C?单一的农作物品种 D?平坦的地势</p><p>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p><p>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p><p>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p><p>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p><p>D.受长白山阻挡,降水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p><p>5.有关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区域相比,叙述错误的是</p><p>A.前者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后者为温带季风气候 B.两地都为高产土壤,土地条件相同</p><p>C.前者矿产资源贫乏,后者矿产资源丰富 D.前者以水田为主,后者则以旱作为主</p><p>6.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p><p>A.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p><p>B.主要的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p><p>C.位于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商业贸易发达</p><p>D.依据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p><p>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p><p>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p><p>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p><p>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的描述</p><p>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创仍是全国的粮仓</p><p>8.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p><p>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p><p>房屋的建设,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据此回答9~10题。</p><p>9.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大多数房屋墙壁厚、窗户小,色浅,这是:</p><p>A.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的缘故B.为了适应炎热干燥、多风沙的气候</p><p>C.受宗教的影响的缘故D.防冬季的寒冷</p><p>10.菲律宾及我国海南岛的房屋窗户少而小,常常前后门均开,这是为了</p><p>A.防台风、防潮湿 B.防烈日 C.防洪水D.防潮湿、防寒潮</p><p>11.阿根廷和智利南部的房屋窗户多向:</p><p>A.北开 B.南开 C.东开D.西开</p><p>12.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p><p>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p><p>某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珠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是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回答13--14题。</p><p>13.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p><p>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p><p>14.该地的气候类型及耕作土壤分别是</p><p>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p><p>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p><p>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16题。</p><p>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p><p>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p><p>15.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不同的区域上,根本原因</p><p>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p><p>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p><p>16.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p><p>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p><p>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p><p>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p><p>据新华社2023年2月21日电,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宣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于日前在上海研制成功。作为由中国独立建造的卫星定位系统,北斗计划一直受到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国产导航芯片的诞生,更被视为其相关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所此回答17---20题。</p><p>17.我国北斗系统主要属于下面那一类现代技术</p><p>A.GPS B.RS C.GIS D.3S</p><p>18.北斗系统可能用于以下工作</p><p>①交通运输 ②搜索营救 ③调度指挥 ④导弹发射</p><p>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p><p>19.下图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显示大屏幕所显示的内容,该内容属于</p><p>A.地图 B.电子地图 C.遥感图象 D.模拟图象</p><p></p><p>20.为监测并分析城市化过程发展变化趋势,应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①北斗系统 ②遥感技术</p><p>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p><p>A.①② B.②③</p><p>C.①③ D.③④</p><p>2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p><p>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p><p>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2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p><p>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p><p>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p><p>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p><p>23.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p><p>行之有效的是</p><p>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p><p>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p><p>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p><p>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p><p>2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p><p>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p><p>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p><p>25.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p><p>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p><p>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p><p>26.西部大开发首先要</p><p>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p><p>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p><p>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p><p>2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p><p>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p><p>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p><p>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p><p>下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示意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8--30题。</p><p></p><p>28.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p><p>A.开垦土地 耕地增加 B.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p><p>C.退耕还林 耕地减少 D. 科学种田 单产提高</p><p>29.图中①②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地理环境的</p><p>A.整体性 B.差异性 C. 多样性 D.层次性</p><p>30.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p><p>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C.大力发展重工业 D.农林牧综合治理</p><p>第二卷综合题 (共40分)</p><p>3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20分)</p><p></p><p>(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4分)</p><p><table> <tbody> <tr> <td>区域</td> <td>粮食作物</td> <td>经济作物</td> </tr> <tr> <td>甲</td> <td> </td> <td> </td> </tr> <tr> <td>乙</td> <td> </td> <td> </td> </tr> </tbody> </table>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p><p>(4分)</p><p>(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甲是 ,乙是 。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8分)</p><p>(4)分析甲区域A平原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4分)</p><p>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分)</p><p>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减少到200、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的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6所示:(1)按相关关系将下列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2分)</p><p>A、干旱 B、降水稀少</p><p>(2)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中,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2分)</p><p>(3)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有什么特征?(1分)自东向西依次出现什么植被景观?(3分)</p><p>(4)形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7分)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5分)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卷答案:</p><p>一、选择题</p><p><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1</td> <td>2</td> <td>3</td> <td>4</td> <td>5</td> <td>6</td> <td>7</td> <td>8</td> <td>9</td> <td>10</td> </tr> <tr> <td>D</td> <td>D</td> <td>B</td> <td>A</td> <td>B</td> <td>D</td> <td>B</td> <td>D</td> <td>B</td> <td>A</td> </tr> <tr> <td>11</td> <td>12</td> <td>13</td> <td>14</td> <td>15</td> <td>16</td> <td>17</td> <td>18</td> <td>19</td> <td>20</td> </tr> <tr> <td>A</td> <td>C</td> <td>C</td> <td>D</td> <td>D</td> <td>B</td> <td>A</td> <td>B</td> <td>C</td> <td>B</td> </tr> <tr> <td>21</td> <td>22</td> <td>23</td> <td>24</td> <td>25</td> <td>26</td> <td>27</td> <td>28</td> <td>29</td> <td>30</td> </tr> <tr> <td>C</td> <td>B</td> <td>D</td> <td>A</td> <td>B</td> <td>D</td> <td>B</td> <td>B</td> <td>A</td> <td>D</td> </tr> </tbody> </table>31.(20分)(1)(4分)</p><p><table align="center"> <tbody> <tr> <td>区域</td> <td>粮食作物</td> <td>经济作物</td> </tr> <tr> <td>甲</td> <td>水稻</td> <td>油菜、棉花等</td> </tr> <tr> <td>乙</td> <td>春小麦、玉米</td> <td>甜菜、大豆等</td> </tr> </tbody> </table>(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2分)</p><p>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2分)</p><p>(3)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8分)</p><p>(4)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土地破碎,不易进行机械化。(4分)</p><p>32.(20分) (1)B A(2分) (2)深居内陆,各方水(汽难)到达,气候干旱; (2分)</p><p>(3)降水自东向西减少;(1分) 植被自东向西依次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3分)</p><p>(4)荒漠化的原因:(7分)</p><p>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和气候异常</p><p>人为原因:根本原因--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p><p>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p><p>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p><p>措施(5分):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p><p>以上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相信对你有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二地理必修三期末综合测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