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旅游规划》地理选修3第四章教案
<p>优秀的教案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下地理选修3第四章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p><p>第一节 旅游规划</p><p>课时安排:1课时</p><p>教学目标:</p><p>1.初步了解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p><p>2.通过案例研究,初步了解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实际做法。</p><p>3.初步理解旅游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观念。</p><p>教学重难点:</p><p>重点: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p><p>难点:旅游规划与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p><p>教具准备: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p><p>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p><p>教学过程:</p><p>一、旅游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p><p>1.旅游规划的概念</p><p>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规划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旅游发展基础进行分析,包括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二是提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即旅游业发展蓝图,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理解这个概念也要从纲领和蓝图几个中心词来人手。</p><p>2.旅游规划的重要性</p><p>旅游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它使得旅游景区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p><p>二、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p><p>1.影响旅游规划的因素:自然、社会、经济等。</p><p>2.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p><p>一是分析该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p><p>二是分析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类型;</p><p>三是策划旅游资源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安排旅游活动;</p><p>四是计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设和服务的安排。</p><p>探究问题:1、如何评价旅游地发展的基础条件?</p><p>2、厦门南部旅游功能区的五带三区分别致的是哪些景区?</p><p>通过案例的探究学习,了解以下内容:</p><p>1、评价旅游地发展的基础条件主要从旅游资源的特点、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及旅游客源市场四方面分析。</p><p>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从旅游资源的数量、类型、品位、分布、组合等方面加以分析。</p><p>旅游发展的交通条件,可以从交通类型、线路格局、运输数量和速度等方面加以分析。 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可以从发展历史、发展水平、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发展政策等多方面加以分析。</p><p>旅游客源市场可以从客源地、客源类型、客源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p><p>2、厦门南部地区提出了五带三区的规划方案,即城市中心景观带、环岛景观带、铁路沿线景观带、海空观光带、厦金互游带;鼓浪屿旅游区、老城旅游区、南山旅游区。</p><p>了解厦门南部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规划内容。</p><p>探究活动:指出旅游功能分区的五带三区。从旅游六要素出发,比较五带三区的旅游功能。</p><p>(提示:旅游六要素是指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p><p>三、旅游景区规划设计</p><p>1.景区规划的基础: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p><p>2.景区规划的导向: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p><p>3.景区规划的指导:旅游审美原理</p><p>4.景区规划的意义:提升景区的品位,扩大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p><p>5.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p><p>掌握旅游景区规划的具体内容。</p><p>景观资源综合分析</p><p>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开发利用现状分析</p><p>旅游活动特点分析</p><p>景区规划的内容 开发潜力分析</p><p>游赏系统规划</p><p>服务系统规划</p><p>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旅游活动组织规划</p><p>保护系统规划</p><p>分期实施方案规划</p><p>其中,景区开发利用现状主要包括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市场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等。 景区开发潜力主要包括未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已开发旅游产品深度再开发的可能性、景区新旅游线路开发的可能性、景区旅游容量扩展空间等。</p><p>分期实施方案是指近期、中期和远期景区旅游开发内容、开发方式等。</p><p>课下探究活动:收集有关广东仁化丹霞景区的资料,以图4.3为内容框架,分析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的规划。</p><p>(活动目的:通过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意识。)</p><p>6.景区开发应注意的问题</p><p>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开发,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p><p>高二下地理选修3第四章知识点:</p><p>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p><p>①旅游发展方面的基础方面:</p><p>a.开发地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p><p>b.开发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活动</p><p>c.交通条件</p><p>②旅游具体规划方案:</p><p>a.客源市场和导向</p><p>b.基础设施的建设(住宿设施、其他旅游设施和服务、其他基础设施)</p><p>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p><p>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意义</p><p>①旅游景区规划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基础</p><p>②以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为导向</p><p>③以旅游审美原理为指导</p><p>④对提升旅游景区为品位,扩大旅游景区的规模,提高旅游景区的效益,意义十分重大</p><p>3、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流程</p><p>①对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关资料</p><p>②还要对景区开发的外部条件加以调查和评估分析</p><p>③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进行总体定位</p><p>④根据总体定位对旅游六要素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p><p>⑤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p><p>4、旅游景区开发中的不和谐音及其启示</p><p>不和谐音:①品牌之争;②重复开发现象严重;③低水平开发屡见不鲜;④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p><p>启示:旅游景区不做规划,只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景区的低效益</p><p>5、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p><p>①对自然环境的破坏</p><p>a.污染</p><p>b.对生物的危害(捕猎野生动物、采集野生植物、干扰生物的生活习性、阻断生物的迁徙路线、甚至导致某些珍稀物种的灭绝)</p><p>c.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如:造成水土流失、突然板结、滑坡、雪崩等)</p><p>d.对视觉效果的破坏</p><p>②对社会环境的破坏</p><p>a.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p><p>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p><p>c.旅游热点地区过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p><p>6、旅游环境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简称旅游容量)</p><p>①定义: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p><p>②旅游开发地域及级别排列:旅游景点旅游景区旅游地</p><p>③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测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p><p>④表示:游客流量</p><p>⑤分类:a.旅游极限容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p><p>b.旅游合理容量(或称: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指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p><p>7、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p><p>①政府:a.建设排污处理设施;b.倡导绿色旅游;c.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p><p>②旅游研究和教育专家:a.评价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b.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p><p>③旅游开发商和经营者:a.评定旅游环境容量;b.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工程</p><p>④立法机关:a.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法规;b.健全旅游环境保护法规</p><p>8、绿色的旅游六要素</p><p>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商品、娱乐都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退化,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