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14

福建高中地理试卷及答案

<p>在福建高中生眼中,通过地理试卷的锻炼,学习效果远比死记硬背要大。下面是优学地理网小编为您带来的福建高中地理试卷及答案,勤奋能给你带来想象不到的收获!</p><p>福建高中地理试卷:</p><p>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p><p>2023年12月22日早晨,太阳服常升起,世界末日说言不攻自破。我们应索尚科学,远</p><p>岛迷信。回签1一2题。</p><p>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主要原因是</p><p>A.行星自转方向一致 B.地球表面沮度适宜</p><p>C.地球具有液态水 D.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p><p>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p><p>A.太阳辐射维持着地球表面温度 B.太阳辐射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p><p> C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D.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址一致</p><p>3.图I表示的天气系统是</p><p>A.暖锋 B.冷锋</p><p>C气旋 D.反气旋</p><p>4.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的结果是</p><p>A.人海平面上升 B.全球积温减少</p><p> C水体蒸发减弱 D.极地冰川增多</p><p>5.图2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模式图,其中b洋流对大陆沿岸气候的影响是</p><p>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p><p>C降温增湿 D.降温减湿</p><p> 6.下列行为有利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是</p><p>A.节约用水 B.工业用水直接排放</p><p>C.过度开采地下水 D.农业灌溉采用大水漫灌</p><p>7.图3所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p><p>A.河流侵蚀</p><p>B.河流堆积</p><p>C.风力侵蚀</p><p>D.风力堆积</p><p>福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当地一座2023多米的山地考察,回答8一9题。</p><p>8.同学们在山麓看到的自然带是</p><p>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p><p>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p><p>9.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p><p>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p><p>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p><p>10.图4是甲、乙两地人口迁移示意图,下列因素中有利于其发生的是</p><p></p><p>A甲地优越的生活</p><p>B.甲地优美的环境</p><p>C.乙地更高的工资待遇</p><p>D.乙地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p><p>11.制约环境人口容址的首要因素是</p><p>A.资源状况 B.人口文化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生活消费水平</p><p> 12.图5是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列国家当前城市化进程所处阶</p><p>段正确的是</p><p>A.美国处于a阶段</p><p>B.英国处于b阶段</p><p>C.中国处于b阶段</p><p>D.印度处于c阶段</p><p>13.下列关于商业网点密度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山区地势起伏大,商业网点密度较平原大</p><p>B.社会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小</p><p>C.交通通达度高的地区,商业网点密度较大</p><p>D.自然条件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p><p>图6是甲、乙两新工业区分布图,回答14一15题。</p><p> 14.新工业区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是</p><p>A.产品质量和体积增加</p><p>B.交通和科技的发展</p><p>C.单位产值能耗增大</p><p>D.劳动力价格下降</p><p>15.下列关于甲、乙两新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p><p>A.都以轻工业为主</p><p>B.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p><p>C.都是高新技术工业区</p><p>D.从业人员都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主</p><p>16. 2023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全线开通。从北京至广州的行程缩短至8小时,这体现的交通运输发展方向是</p><p>A.大型化 B.专业化 C.网络化 D.高速化</p><p>17.下列有利于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是</p><p>A.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B.全面禁止资源开发</p><p>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D.大量使用农、化肥,促进农业增产</p><p>图7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的比较图,回答18一19题。</p><p>18.东北地区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存在明显差异,影响该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p><p>A地形因素</p><p>B.河流因素</p><p>C.气候因素</p><p>D.市场因素</p><p> 19.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粮仓的主要原因是</p><p>A.水网密集,河流众多</p><p>B.人口密集,市场广阔</p><p>C.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p><p>D.沃野千里,人均耕地面积大</p><p>20.对洪水进行实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p><p>A.遥感技术(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p><p>C.全球定位系统(CPS) D.雷达</p><p>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亚马孙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图8是亚马孙雨林环境效应示意图,回答21 -22题。</p><p> 21.下列体现亚马孙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p><p>①调节全球大气的碳一氧平衡</p><p>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p><p>③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p><p>④出口大量的木材</p><p>A. ①②③ B. ①②④</p><p>C ①③④ D. ②③④</p><p>22.下列开发方式不利于雨林保护的是</p><p>A.雨林观光 B.鼓励大址移民迁入雨林地区</p><p>C.生态旅游 D.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p><p> 图9是黄河上游刘家峡一带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23-24题。</p><p>23.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p><p>①海拔高</p><p>②支流汇入,河流流量较大</p><p>③水位季节变化大</p><p>④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p><p>A. ①②③ B. ②④</p><p>C. ①③ D. ②③</p><p>24.该河段梯级开发不能产生的效益是</p><p>A发电 B.防洪</p><p>C.灌溉 D.显著增加河流径流总量</p><p>25.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p><p>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p><p>C.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D.形成发达的航运网</p><p>202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p><p>地 理 试 题</p><p>第II 卷 (非选择题50分)</p><p>注意事项:</p><p>I.第II卷共4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p><p>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p><p>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 -32题为必答题,33一34两题中选做一题)</p><p>26.图10是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问题。(6分)</p><p>(1)此时,北半球正值 节气,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p><p>(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p><p>(2)图中A点位于 (晨线或昏线)上。</p><p>(3)图中B、C、D三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点,昼长最短的是</p><p>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p><p>27.图11是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p><p>(1)此时,甲处受_ (高或低)气压控制,亚洲</p><p>正值 (冬或夏)季。</p><p>(2)图中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p><p>(3)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盛行风的风向是 风,受其影响 的气候特征是 。</p><p>28.图12是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p><p>(1)a处的地质构造是 ,地貌是 (山岭或谷地)。</p><p>(2) 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_ 处,利于储存地下</p><p></p><p>水的是 处。</p><p>(3)在此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若考虑地质条件,a,b,c三处中选</p><p>择 处最合适。</p><p>(4)我国华山的形成与a,b,。三处中的 处相似。</p><p>29.图13中阴影部分是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7分)</p><p></p><p>(1)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东亚、 、南亚的季风区,主要作物是 。</p><p>(2)该地区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双选)。</p><p>A.地广人稀,科技水平低</p><p>B.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p><p>C.地形平坦,土壤贫贫瘠</p><p>D.农业劳动力充足</p><p>(3)说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p><p> 30.图14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p><p>(1) A、B、C三处, 处最可能成为高级住宅区。</p><p>(2)从图中信息分析,该城市空间向东、向北扩展的主</p><p>要影响因素是 。</p><p>(3)该城市在甲处规划建设城市中央公园,其对该市</p><p>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_ 。(单选)</p><p>A.加剧城市热岛效应</p><p>B.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p><p>C.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p><p>D.阻碍城市的发展</p><p>(4)该市拟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区,乙、丙两处较合理的是 处,理由是。</p><p> 31.图15是我国北部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p><p>(1)A地区农业生产部门以_ 业为主。</p><p>(2) B地区在农业生产中,若引水漫灌,容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p><p>(3)C地区分布有我国最大沙漠,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原因是</p><p>(4)说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B、C地区荒漠化加剧的主要人为原因。</p><p>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p><p>材料一图16是2023年与2023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图。</p><p>材料二珠江三角洲受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环境四方面的影响,促使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p><p>(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主要表现是( )</p><p>①逆城市化 ②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③城镇数量猛增 ④城市人口比重提高</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p><p>(2)说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p><p>(3)说出粤东、粤西和粤北吸引珠江三角洲部分工业迁入的原因。</p><p> 33.某高中学生做了水循环部分环节的模拟实验(图17),据此回答问题。(7分)</p><p>(1)) ①②③是模拟水循环的某些环节,其中①环节是,②环节是水汽输送,③环节是 。</p><p>(2)选出正确的外力作用方式,填入相应空格内。</p><p>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堆积</p><p>A.沙板上的沙堆被冲出深浅不一的沟槽,反映了流水 作用。</p><p>B.沙板上的部分沙子被带入水槽,反映了流水 作用。</p><p>C.被带到水槽里的沙子会逐渐沉到水摘底部,反映了流水 作用。</p><p>(3)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p><p>A.该实验过程实现了水体的连续循环。( )</p><p>B.该实验初步验证了水循环促使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的地理意义。( )</p><p>3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本市老年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本市600,多万人口中,老年人口突破了70万,其中空巢老人比例高达40%,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据此回答问题。(7分)</p><p>(1)给该研究性学习设定课题名称:___</p><p> (2)将下列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p><p>①撰写调查报告②分析归纳数据、资料③调查搜集资料,获取数据</p><p>(3)说出该市老年人口现象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p><p>福建高中地理试卷答案:</p><p>第I卷 (选择题50分)</p><p>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p><p>1.D 2. D 3. B 4. A 5. D 6. A 7. C 8. B 9. C 10. C</p><p>11.A 12.C 13. C 14. B 15. B 16. D 17. A 18. C 19. D 20. A</p><p>21. A 22. B 23. B 24. D 25. C</p><p>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p><p>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一32题为必答题,33一34两题中选做一题)</p><p>26. (6分)</p><p>(1)夏至(1分) 远日点(1分) (2)晨线(1分) (3)B(1分) D(1分) C(1分)</p><p>27. (6分)</p><p>(1)高(1分) 冬(I分)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p><p>(3)西北(偏北)(I分) 寒冷(冷)(1分)、干澡(干)(1分)</p><p>28. (6分)</p><p>(1)背斜(1分) 山岭(1分) (2)a(1分) b(1分) (3)a(1分) (4)c(1分)</p><p>29. (7分)</p><p>(1)东南亚(1分) 水稻(1分) (2) B、D(2分)(选对一个得1分,多选不得分)</p><p>(3)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3分)(答对一点得1分)</p><p>30. (6分)</p><p>(1)A(1分) (2)交通(铁路、商速公路、火车站)(1分) (3)C(1分)</p><p>(4)丙(1分)丙位于河流下游;丙位于与主导风垂直方向的郊外,对城区污染小;水、陆交通便利。(2分)(答对一点得1分)</p><p>31. (6分)</p><p>(1)林(1分) (2)土壤次生盐演(碱)化(1分)(若答土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也给分)</p><p>(3)深居内陆,气候干早(降水稀少)(1分)</p><p>(4)人口激增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类不合理行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3分)(答对一点得1分)</p><p>32. (6分)</p><p>(1)B(1分) (2)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污染严皿;嗓声污染;城市环境质盆下降;生态破坏;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2分)(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p><p>(3)可供利用土地面积大;土地价格较低;资源较丰富;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人地矛盾较轻;环境保护压力较轻;内部交易成本较低。(3分)(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p><p>33. (7分)</p><p>(1)蒸发(1分) (大气)降水(1分); (2)b(侵蚀)或b、c(侵蚀、搬运)(1分) c(搬运)(1分) d(堆积)(1分) (3)A. x B.V(各1分)</p><p>34.(7分) (1)关于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2分)(合理即可得分) (2)③--②-①(3分)</p><p>(3)老年人孤独;生活质量下降;家庭负担加重;劳动力短缺;医疗、福利部门压力增大;增加财政支出;加重社会负担;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2分)(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高中地理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