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p>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下面优学地理网提供人教版高二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供参考!</p><p>教学目标</p><p>1.知识与能力</p><p>⑴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从而学会迁移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p><p>⑵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从而理解农业布局的因地制宜原则。</p><p>⑶通过分析东北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现状,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与不足,从而学会科学地看待农业发展的前景。</p><p>⑷了解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从而学会应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去实现不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p><p>2.过程与方法</p><p>⑴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表达、概括能力。</p><p>⑵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会从图表所隐藏的地理要素中获取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的能力。</p><p>⑶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活动讨论,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p>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p><p>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p><p>⑶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态度,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p><p>教学重难点</p><p>1.教学重点:</p><p>⑴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对农业布局的决定作用。</p><p>⑵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及其形成因素。</p><p>⑶东北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可持续发展。</p><p>2.难点:</p><p>⑴各种图表的阅读与分析,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p><p>⑵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专业化。</p><p>⑶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p><p>⑷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问题。</p><p>教学工具</p><p>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区域发展方向</p><p>东北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p><p>(一)、地理条件:</p><p>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其北端属于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p><p>(二)、气候条件:</p><p>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p><p>冬冷夏暖,雨热同期</p><p>降水量:300mm~2023mm</p><p>农作物一年一熟</p><p>改造程度: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p><p>思考</p><p>1、东北大米因质量………………什么关系?</p><p>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且因气候寒冷,病虫害少,无需农药,堪称"绿色大米"。</p><p>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p><p>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等等。</p><p>3、与我国主要农业………………什么启示?</p><p>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p><p>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p><p>(三)地理条件</p><p>地形、土壤条件:</p><p>山环水绕、沃野千里</p><p>(四)社会、经济条件</p><p>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p><p>工业基础</p><p>交通条件</p><p>人地比例</p><p>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p><p>地广人稀,利于商品农业开发</p><p>活动:</p><p>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p><p>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p><p></p><p>二、农业布局特点</p><p>找出东北地区降水量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p><p>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p><p>气温由南向北递减</p><p>思考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p><p>思考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p><p>1、耕作农业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p><p>2、林业和特产区四大优势:</p><p>全国最大的林区</p><p>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p><p>宜林地区广泛</p><p>森林树种丰富</p><p>3、畜牧业区: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p><p>活动:1</p><p>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p><p>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p><p>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p><p>活动:2</p><p>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p><p>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p><p>活动:3</p><p>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p><p>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p><p>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p><p>大规模机械化生产</p><p>地区专业化生产</p><p>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p><p>活动</p><p>(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p><p>(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p><p>(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p><p>(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p><p>四、农业发展方向</p><p>人口激增所产生的农业生态环境退化。</p><p>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p><p>重点: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p><p>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p><p>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p><p>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p><p>核心:森林资源保护</p><p>方法: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p><p>目的: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p><p>【活动】</p><p>主要有三个方面:地形、气候、市场</p><p>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此环节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p><p>课后习题</p><p>选择题</p><p>1.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B)</p><p>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p><p>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p><p>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p><p>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p><p>2.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分,依次为(B)</p><p>A.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p><p>B.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p><p>C.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p><p>D.沙漠、林地、草地、林地</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