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20:04

2023年地理高考易失分点之地表形态的塑造

<p>高考备战时刻,考生们都经过多次模拟考、大小考等,经常会发现每次丢分的问题其实都是相似的,那就要找到本身的学习“漏洞”,才能更针对性的加以克服。优学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考易失分点,希望大家纠正错误,取得好成绩。</p><p><p>1、冲积扇形成过程:</p><p>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p><p>2、三角洲形成过程:</p><p>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流,在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p><p>3、(1)背斜成山的原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p><p>(2)向斜成山成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p><p>(3)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断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p><p>(4)向斜成谷成因:地壳运动产生强大的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p><p>其中,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主要是内力作用;</p><p>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被称为地形倒置,主要是外力作用。</p><p>(5)断层形成的断块山:岩体断裂并沿断裂面相对上升,形成山岭(华山、庐山、泰山)</p><p>(6)断层形成的平原或谷地:岩层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流水堆积而成(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宁夏平原等)</p><p>4、选择在背斜处建隧道原因:</p><p>背斜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牢固稳定,不易储水。</p><p>背斜找石油、天然气,原因: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p><p>背斜顶部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开采。</p><p>向斜找水原因: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地下水容易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p><p>5、背向斜判断方法:</p><p>背斜判断:(1)岩层向上拱起;(2)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p><p>向斜判断:(1)岩层向下弯曲;(2)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p><p>6、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垒和地堑)</p><p>褶皱和断层常形成的地形(地貌):山岭或谷地</p><p>其中地质构造是指岩层的形态,是由内力作用导致。</p><p>7、岩石圈物质循环</p><p>岩浆岩只有一个箭头进 ,岩浆只有一个箭头出</p><p></p><p></p><p></p><p></p><p></p><p></p><p>沉积岩:存在化石,煤、石油、天然气等,如石灰岩、页岩等,具有层理构造;</p><p>岩浆岩:存在有色金属,玄武岩(喷出型岩浆岩,有气孔);</p><p>花岗岩(侵入型岩浆岩,可作建筑材料) ;</p><p>变质岩:可作装饰材料,如大理岩</p><p>8、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p><p>(1)内力作用的形式?</p><p>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总趋势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p><p>(2)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p><p>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断裂带、海洋、褶皱山脉;</p><p>垂直运动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p><p>(3)外力作用的形式?外力作用总趋势使地表变得趋于平缓</p><p></p><p></p><p>9、流水侵蚀的三种形式及其对河谷的影响</p><p></p><p></p><p>(1)河流上游主要是下蚀和溯源侵蚀,下蚀使河谷变深,溯源侵蚀使河谷向源头方向变长;</p><p>河流中下游主要是侧蚀,侧蚀使河谷变宽。</p><p>(2)河流弯道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平直的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p><p></p><p></p><p>10、(1)板块边界的判断依据</p><p>生长边界:海岭,断层。</p><p>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岛弧。</p><p>其中消亡边界的大陆板块一侧形成造山带,岛弧;消亡边界的大洋板块一侧形成海沟</p><p>(2)地中海变小: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挤压(消亡边界)</p><p>红海变大: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生长边界)</p><p>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消亡边界)</p><p>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消亡边界)</p><p>落基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消亡边界)</p><p>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消亡边界)</p><p>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p><p>11、火山喷发的利与弊:</p><p>利: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的土壤,旅游和疗养胜地</p><p>弊: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破坏等,给人类带来灾难</p><p>12、(1)山区交通方式:公路为主,其次是铁路。</p><p>(2)山区交通线选址: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p><p>(3)山区交通线往往需要迂回前进,呈“之”字形弯曲。</p><p>(4)在等高线图上,交通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尽量少穿过等高线。</p><p>13、河流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p><p>(1)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水能资源等;</p><p>(2)便利的水运条件;</p><p>(3)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p><p>(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p><p>14、分析长江三峡,张家界河谷等峡谷(V形谷)的成因:(山高谷深)</p><p>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侵蚀,由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p><p>15、黄河三角洲生长迅速,解释其原因?</p><p>(1)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向海洋输沙量大;</p><p>(2)入海口处水下坡度较缓,海水较浅;</p><p>(3)潮汐和洋流弱。</p><p>16、刚果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p><p>(1)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沿海地区有洋流流经;</p><p>(2)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刚果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p><p>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p><p>17、读下面某地的地质剖面图,简要叙述这里曾发生的内、外力作用。</p><p></p><p></p><p>(1)褶皱构造说明曾发生水平挤压运动</p><p>(2)褶皱构造上部的波状面说明发生过风化和侵蚀——高处侵蚀说明发生过上升运动。</p><p>上覆岩层说明发生过堆积——低处堆积说明发生过下降运动。</p><p>水平挤压运动(形成褶皱构造)——上升运动——风化侵蚀——下降运动——堆积作用</p><p>18、(1)沙丘由风力堆积而成,如下图,其中箭头代表盛行风向,沙丘缓坡为迎风坡</p><p></p><p></p><p>(2)黄土高原由风力堆积形成,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形成.</p><p>(3)风化与风力作用的区分:</p><p>风化:①影响因素 :温度、水、生物等。</p><p>②特征: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p><p>风力作用:</p><p>①风力侵蚀,如风蚀蘑菇</p><p>②风力搬运,如沙尘暴</p><p>③风力堆积,如沙丘</p><p>19、山地类型:</p><p>褶皱山,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p><p>断块山,如庐山、泰山、华山、贺兰山、天山等</p><p>火山,如长白山、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p><p>20、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2023年和2023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p><p></p><p></p><p>(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并分析原因</p><p>A处为“V”字形河谷,B处为槽形河谷。</p><p>原因: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呈“V”字形。</p><p>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呈槽形。</p><p>(2)在C处容易形成哪种典型的流水地貌?简述其形成过程</p><p>冲积扇,其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泥沙逐渐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p><p>(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原因是什么?</p><p>聚落分布特点:沿河、沿海岸分布</p><p>原因: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p><p>②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p><p>③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便利,适宜聚落的发展。</p></p><p>本文章来源于优学地理网,更详细全面的地理学习资料请继续关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地理高考易失分点之地表形态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