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综乙
<p>绝密 ★ 启用前</p><p>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p><p>文科综合能力测试</p><p>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p><p>第Ⅰ卷</p><p>注意事项:</p><p>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p><p>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p><p>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p><p>江苏北部沿海滩涂围垦,需要经过筑堤、挖渠等工程措施和种植适应性植物等生物措施改造,4~5年后才能种植粮食作物。据此完成1~2题。</p><p>1.改造滩涂所种植的适应性植物应</p><p>A.耐湿 B.耐旱 C.耐盐 D.抗倒伏</p><p>2.若缩短滩涂改造时间,需投入更多的</p><p>A.化肥 B.农家肥 C.农药 D.淡水</p><p>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图1示意M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据此完成3~5题。</p><p></p><p></p><p>图1</p><p>3.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p><p>A.设计B.提供面料</p><p>C.加工D.送货上门</p><p>4.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p><p>A.大型服装超市B.服装专卖店</p><p>C.代理销售商D.信息交流平台</p><p>5.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p><p>A.配送仓库B.面料厂</p><p>C.制衣厂D.仓储中心</p><p>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完成6~8题。</p><p></p><p></p><p>图2</p><p>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p><p>A.4 ℃ B.12 ℃</p><p>C.16 ℃ D.18 ℃</p><p>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p><p>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p><p>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p><p>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p><p>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p><p>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p><p>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p><p></p><p></p><p>图3</p><p>9.S地的纬度</p><p>A.与M地相同B.介于M、N两地之间</p><p>C.高于N地D.低于M地</p><p>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p><p>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p><p>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p><p>11.若R点沿直线RS</p><p>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p><p>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p><p>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p><p>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p><p>12.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p><p>A.金德 B.木德</p><p>C.水德 D.火德</p><p>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p><p>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p><p>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p><p>14.</p><p>表20235~2023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 <tbody> <tr> <td width="67"><p align="center">年份</p></td> <td width="108"><p align="center">总额(千两)</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田赋(%)</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厘金(%)</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关税(%)</p></td></tr> <tr> <td width="67"><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108"><p align="center">78 276</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38.6</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17.9</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18.8</p></td></tr> <tr> <td width="67"><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108"><p align="center">85 787</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36.4</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19.6</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24.3</p></td></tr> <tr> <td width="67"><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108"><p align="center">86 187</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35.5</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17.4</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25.7</p></td></tr> <tr> <td width="67"><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108"><p align="center">95 394</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33.4</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17.1</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25.1</p></td></tr> <tr> <td width="67"><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108"><p align="center">88 816</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35.2</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17.2</p></td> <td width="96"><p align="center">26.0</p></td></tr></tbody></table>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p><p>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p><p>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p><p>15.202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p><p>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p><p>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p><p>16.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p><p>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p><p>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p><p>17.2023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p><p>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p><p>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p><p>18.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p><p>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p><p>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p><p>19.英国人麦考利2023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2023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p><p>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p><p>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p><p>20.“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p><p>A.纳西比战役 B.葛底斯堡战役</p><p>C.瓦尔密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p><p>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p><p>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p><p>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p><p>22.图4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p><p>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p><p>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p><p>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p><p>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p><p></p><p></p><p>图4</p><p>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p><p>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 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p><p>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 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p><p>24.假设某国2023年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23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23年的价格分别是</p><p>A.5元,6元B.10元,12元</p><p>C.20元,24元 D.8元,16元</p><p>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据此回答25~26题。</p><p>25.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是</p><p>①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提高盈利水平</p><p>②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快重点产业发展</p><p>③提高出口退税率,鼓励企业出口</p><p>④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扩大积累基金</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p><p>26.在此背景下,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在短期内应</p><p>①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流</p><p>②采用先进技术,更新机器设备</p><p>③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供应充分</p><p>④控制生产成本,改善财务状况</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27.2023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为254亿美元,2023年跃升至500亿美元,2023年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海外并购交易总额仍达到460亿美元。中国海外并购活跃说明</p><p>A.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效果显著</p><p>B.中国海外投资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p><p>C.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p><p>D.海外投资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28.2023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20世纪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新活跃起来。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人们对大陆漂移说认识的转变佐证了</p><p>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总是曲折的</p><p>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p><p>③认识具有创新性,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p><p>④认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p><p>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p><p>29.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p><p>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p><p>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p><p>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p><p>D.建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p><p>30.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p><p>①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p><p>②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p><p>③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p><p>④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31.在2023年英国议会下院议员的选举中,保守党以36%的得票率获得近48%的议席,工党以29%的得票率获得近40%的议席,而得票率23%的自民党只获得不到9%的议席,三党都不能单独组阁。这次选举结果表明</p><p>A.选票未能真实反映选民意愿 B.议席分配真实反应了选民意愿</p><p>C.英国现行选举已形成对两党制的冲击D.英国议会内阁制已经陷入困境</p><p>32.温家宝总理在2023年新春团拜会上提出,“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民的尊严”被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p><p>①人民的尊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p><p>②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p><p>③政府工作重心正逐步转移</p><p>④政府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p><p>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p><p>3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党内民主是</p><p>①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p><p>③带动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举措 ④拓宽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34.2023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树立宗教和谐理念,推广宗教和谐价值。宗教和谐价值的推广是基于</p><p>①宗教团体已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p><p>②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p><p>③宗教和谐价值可以消除不同宗教教义上的差别</p><p>④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已完全消失</p><p>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p><p>35.我国从“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的理念出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联合国改革,反对恐怖主义、参与地区维和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尊重和认同。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p><p>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p><p>②体现了我国外交原则的重大变化</p><p>③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p><p>④可以在国际社会获得更多的战略盟友</p><p>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p><p>第Ⅱ卷</p><p>注意事项:</p><p>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p><p>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p><p>3.本卷共4大题,共160分。</p><p>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p><p>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p><p></p><p></p><p></p><p>a b</p><p>图5</p><p>(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2分)</p><p>(2)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8分)</p><p>(3)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6分)</p><p>37.(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p>材料一</p><p>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p><p>——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p><p>材料二</p><p>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p><p>——薛福成:《振百工说》</p><p>材料三</p><p>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p><p>——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p><p>(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8分)</p><p>(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薛福成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关于工商业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12分)</p><p>(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2分)</p><p>38.(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p><p>我国非常重视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先后颁布实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2023~2023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为落实规划纲要,国务院制定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中央财政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工业污染治理项目;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举办2023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p><p>作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的绿色照明工程,将逐步使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和其他低效照明产品。通过对消费者的财政补贴,国家在2023年推广节能灯1亿只,直接拉动社会消费10多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绿色照明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截至2023年5月,我国绿色照明企业总数已经突破3 000家,年产值近700亿元。</p><p>(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体现的政府活动原则,以及履行管理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10分)</p><p>(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p><p>(3)实施节能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每个人牢固树立节能理念。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节能理念。(10分)</p><p>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p><p>材料一</p><p>《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定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食草木都尽。旱甚,灞水将竭,井多无水”。百姓嗷嗷待哺,“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犒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p><p>——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p><p></p><p></p><p>图6</p><p>材料二</p><p>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p><p>(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决定隋唐定都长安的主要因素。(6分)</p><p>(2)读图6,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 河、黄河、 河。(4分)</p><p>(3)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16分)</p><p>(4)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洛阳成为“二京”之一的原因。(14分)</p><p>(5)运用经济常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8分)</p><p>(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12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