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参考答案
<p>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p><p>评分说明:</p><p>1.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p><p>2.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p><p>第Ⅰ卷</p><p>1.B 2.D 3.C 4.C 5.D 6.B</p><p>7.A 8.D 9.A 10.C 11.B 12.D</p><p>13.A 14.B 15.A 16.D 17.C 18.B</p><p>19.D 20.D 21.B 22.C 23.D 24.C</p><p>25.A 26.C 27.D 28.B 29.B 30.D</p><p>31.B 32.A 33.C 34.B 35.A</p><p>第Ⅱ卷</p><p>36.答案要点:</p><p>(1)便于利用进口铁矿石,降低铁矿石运输成本(2分);便于钢材出口,降低出口钢材的价格(2分);(临近市场)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钢铁消耗量大(3分)。</p><p>(2)甲地位于长江口附近(3分),长江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持续大量沉积(4分),导致甲地沿岸地区水浅且水深不稳定(3分)。</p><p>(3)乙地钢铁厂炼铁,甲地钢铁厂炼钢(4分),可以充分发挥甲地钢铁厂的技术、设备优势和乙地港口优势(4分),减少铁矿石的转运成本(3分)。</p><p>(4)丙地应具有深水良港(深水停泊条件,可停泊大型货轮)(3分)。原料(铁矿石)运输路线短,运价低(3分)。建设成本低(地价低)(2分)。</p><p>37.答案要点:</p><p>(1)干旱、半干旱地区(4分);距海远近(2分)。</p><p>(2)选①(0分)。选②或③(2分)。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3分),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5分)。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4分)。</p><p>注:选答②或③且理由充分合理即可得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以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应超过14分。</p><p>38.答案要点:</p><p>(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在当前经济困难的特殊时期,加大对民生的财政投入,注重经济的平稳增长,是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4分)</p><p>支持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是通过经济调节、经济服务等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4分)关注“三农”、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增加扶贫资金等,属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4分)(若考生答出支持教育发展,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也可得4分,但所得总分不超过8分)</p><p>(2)发行消费券会提高低收入居民的福利,刺激消费需求。(3分)能起到扩大企业产品销量的作用。(3分)消费券在短期内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分)</p><p>局限性:“财政型”消费券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甄别消费券的发放对象会增加政府的执行成本;单独使用消费券消费会使居民把本来用于消费的钱储存起来,消费需求不一定扩大;发放消费券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6分)(答出其中任意一项可得2分,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所得总分不超过6分)</p><p>39.答案要点:</p><p>(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3分)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3分)</p><p>价值判断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也就不同,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断;(4分)价值判断的相对性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4分)</p><p>(2)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文化遗址对于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3分)(如考生根据文化遗址的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性、不可估价性、不可再生性等回答文化遗址保护的意义,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p><p>40.答案要点:</p><p>(1)“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部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8分)</p><p>(2)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p><p>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14分)</p><p>(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p><p>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15分)</p><p>41.答案要点:</p><p>(1)目的:材料一:规范租佃关系,抑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6分)</p><p>材料二:保护自耕小农,抑制兼并,增加国家收入。(4分)</p><p>(2)历史背景: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社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5分)</p><p>42.答案要点:</p><p>(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p><p>《2023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5分)</p><p>(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p><p>《2023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10分)</p><p>43.答案要点:</p><p>(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6分)</p><p>(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9分)</p><p>44.答案要点:</p><p>(1)2023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20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7分)</p><p>(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8分)</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