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9:57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2讲 自然资源保护》考点及考点训练

<p>☆☆考点突破☆☆</p><p>考点一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p><p>强化专练</p><p>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p><p>“2023年以前,仅靠节水。”在刚刚出版的《新循环经济学》一书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吴季松教授提出了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对策”。</p><p></p><p>(1)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存在什么问题?</p><p>(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开工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线路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p><p>(3)新加坡是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国家,但水资源仍很缺乏,试分析其自然原因。</p><p>答案:(1)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率低。</p><p>(2)A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p><p>(3)陆地面积狭小;缺少湖泊和河流,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存储条件差,水资源缺乏。</p><p>考点二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能源矿产(石油、煤炭)为例</p><p></p><p></p><p>强化专练</p><p>2.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p><p>(1)黄土高原很多矿区都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p><p>(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哪些?</p><p>(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p><p>(4)复垦对该区的环境有什么作用?</p><p>答案:(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祼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p><p>(4)通过复垦可以恢复因开矿破坏的植被,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p><p>考点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p><p></p><p></p><p>强化专练</p><p>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p><p>(1)世界耕地在20世纪中叶以后发生了什么明显的变化?试分析其原因。</p><p>(2)如果进一步开垦土地或使现有农业水平翻一番、翻两番,世界土地资源供求关系的前景将怎样变化?</p><p>(3)耕地供求矛盾的实质是 ,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是 。</p><p>答案:(1)20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可耕地总面积不断减少,而按现有的生产水平所需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原因是:①人口急剧增加,②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③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使土地退化。</p><p>(2)如果进一步开垦耕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p><p>(3)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p><p>☆☆考向示例☆☆</p><p>命题视角一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p><p>(2023·山东文综)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23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p><p></p><p>(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p><p>(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p><p>答案:(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p><p>(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地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p><p>命题视角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p><p>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一新华网宜昌2023年9月27日电:至9月27日,以“建设三峡、开发长江”为使命的中国三峡总公司挂牌成立整整15年,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截至8月15日18时,累计发电已超过2 500亿千瓦时。目前,公司总资产超过1 600亿元,三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建设基本结束,大型清洁能源集团的雏形初显。</p><p>材料二新华网斯德哥尔摩2023年8月18日电:来自140个国家和地区的2 500多名官员、专家和学者18日相聚2023年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为寻求洁净和健康之水共同努力。今年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的核心议题是涉及卫生、亚洲国家专题和气候变化,以寻求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的水的可持续发展和前景。</p><p>材料三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日益紧缺,图甲是我国部分省区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占全国总量比例的统计图,图乙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p><p></p><p></p><p></p><p>(1)根据图甲资料,比较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并分析原因。</p><p>(2)根据图甲资料,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对其工农业生产的影响。</p><p>(3)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形区是 ,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p><p>(4)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p><p>(5)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 ,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该能源丰富的原因。</p><p>答案:(1)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湖北省,这是由于西藏自治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地,地表径流丰富;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多于西藏自治区,这是由于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使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大大增加。</p><p>(2)四川省的水资源量占全国的10%,水资源非常丰富,再加上都江堰等水利枢纽工程,为四川的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从水力发电量看,其占全国的18%,为四川省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p><p>(3)华北平原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季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也比较严重。</p><p>(4)主要区位条件有:黄河提供的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p><p>(5)青藏高原地热能和太阳能。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p><p>☆☆课时反馈☆☆</p><p>1.(2023·山东青岛质检)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p><p>材料一2023年9月份中国原油进口量创历史纪录,月进口量飙升到1 346万吨,比2023年9月增长了24%。</p><p>材料二中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单位:Mt(百万吨)</p><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width="82"><p align="center">年份</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23</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23</p></td></tr> <tr> <td width="82"><p align="center">国内需求</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0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30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40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45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48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500</p></td></tr> <tr> <td width="82"><p align="center">国内供给</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6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7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8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5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3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00</p></td></tr> <tr> <td width="82"><p align="center">供需缺口</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4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13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22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30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350</p></td> <td width="82"><p align="center">400</p></td></tr></tbody></table>材料三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Mt时,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Mt,该国家就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保证能源安全。</p><p>(1)到2023年,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达到 Mt。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世界第一大能源是 ,我国第一大能源是 。</p><p>(2)根据材料二画出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变化曲线图。</p><p>(3)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我国应如何保障能源安全?(至少写出三点)</p><p>(4)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必然引起能源的区域调配。</p><p>①我国当前能源区域调配的工程包括 ;</p><p>②分析我国能源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p><p>答案:(1)130石油煤炭</p><p>(2)略(描点要正确,曲线要光滑)。</p><p>(3)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③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燃料利用率;④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拓宽石油进口渠道;⑥增加石油战略储备。</p><p>(4)①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②能源生产过程中掠夺式开采,破坏生态环境,产业层次较低。</p><p>2.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p><p>中国国土资源部在2023年4月12日公布了2023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逼近18亿亩的红线。</p><p></p><p></p><p></p><p>(1)从乙图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 年。</p><p>(2)图甲中阴影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p><p>(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针对图乙中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回答为确保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应采取的主要措施。</p><p>答案:(1)2023</p><p>(2)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地形以平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海拔低,地势起伏较小);</p><p>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较好;河流众多,灌溉便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力较高)。</p><p>(3)禁止盲目扩大建筑用地规模、滥占耕地(或合理规划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减少灾毁耕地的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实行间作、套种),积极开展工矿建设中的土地复垦工作。</p><p>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p><p>湖泊是湖盆、湖水和水中所含物质、生物等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并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一般来说,湖泊是指陆地上低洼地区储蓄着大量而不与海洋发生直接联系的水体,因此,凡是地面上一些排水不良的洼地都可以储水而发育成湖泊。</p><p>材料一中国部分水系图</p><p></p><p></p><p>材料二世界某水域C的变化</p><p></p><p></p><p></p><p>(1)与古代相比,A、B两湖泊面积缩小了很多,但近年来这种趋势在减弱,请分析原因。</p><p>(2)在材料一中标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位置,并说明它的修建对葛洲坝的影响。</p><p>(3)分析水域C面积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p><p>答案:(1)与古代相比,A、B两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洞庭湖由于(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含沙量增加)长江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床抬高,加上围湖造田;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等),所以减小趋势受到遏制。</p><p>(2)图略。使葛洲坝受气候影响变小,特别是枯水期时,发电量增加。</p><p>(3)特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原因:咸海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工农业大量引用河水,使汇入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小。问题: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p><p>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上海目前每年消耗煤炭4 200多万吨,占全市能源总量的70%左右,其煤炭消耗量和消耗密度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超大量用煤不仅影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上海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测算,上海每年酸雨发生率为11%,江苏省为21%,浙江省杭州市等主要城市则高达50%。假如这些地区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作为燃料,则可减少90%以上的氮、硫氧化物和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p><p>(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什么?</p><p>(2)上海市消耗的煤炭的主要来源地是安徽淮南、淮北,江苏徐州,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大同的煤炭要运往上海,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是怎样的?</p><p>(3)天然气的使用对上海等地区有哪些意义?</p><p>(4)从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来看,本地区利用天然气的不利条件有哪些?</p><p>答案:(1)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形成酸雨、酸雾;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温室效应加强,全球变暖;产生废渣,污染环境;废弃物污染水源。</p><p>(3)缓解该地区能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发挥经济优势,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促进产业调整升级。</p><p>(4)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离本区较远的西部地区,沿海天然气开发成本高,现有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不能完全满足本区对天然气利用的需要。</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选修六 环境保护 第2讲 自然资源保护》考点及考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