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位置及其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p>地理位置是中学区域地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一个大洲、国家、地区、城市和乡镇,以及山脉、河流、交通线、商业区、风景点等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通过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就可以推断出这个地理事物的一系列地理特点,从而显示出它的区域特征和差异。因此,地理位置在理解地理原理、探索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地理教学和地理考试中至关重要。</p><p>一、地理位置的概念及类别</p><p>地理位置是指地理事物在某区域的空间分布,是表示地理事物属性的重要内容。俗话说“无地不成理”,这个“地”就是地理位置。我国古代的《淮南子·原道训》在解释宇宙的概念时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里的宇就是指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大到地球空间、星空天体,小到村镇乡舍、山丘小溪,体现着地理事物的自然属性,是地理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p><p>笔者依据地理位置概念和特点,将其分为数据型位置和描述型位置两大类,数据型位置是指用准确数据表示的空间位置,主要表现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或方位距离;描述型位置是指用描述性的文字和示意图表示的空间位置,主要表现地理事物在自然或人文方面的相对空间关系和特点。如“中国东西横跨73°E~135°E,南北纵贯53°N~4°N”,就是数据型位置,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则是描述型位置。数据型地理位置反映了地理事物的绝对性,而描述型地理位置则反映了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性和联系性。数据型地理事物可以独立存在,而描述型地理位置必须依赖于相关地理事物的位置而存在。</p><p>1.数据型地理位置</p><p>数据型地理位置体现了地理事物与地球表面或参照物之间的空间绝对关系,反映了地理事物在宇宙空间、地球表面存在的具体地点或分布的准确范围。由此可以分析出该地理事物诸多的地理特征,从而为解决地理问题提供了或明或暗的基础条件。</p><p>如“上海位于东经121°、北纬31°”,说明了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在地球表面的存在地点;“咸阳市位于西安市以西30千米处”,说明了咸阳市相对于西安市这个参照物的方位和距离;“牛郎星位于天鹰座,距地球16光年”,说明了牛郎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物的距离;“非洲3/4的面积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说明了非洲的绝大部分位置分布在地球的北纬23.5°和南纬23.5°之间,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大陆等。</p><p>2.描述型地理位置描述型地理位置体现了一种地理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相对的空间关系,这种地理事物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因而描述型地理位置既包括海洋、江河、湖泊、陆地、山岳、草原等自然地理位置,又包括国家、政区、交通线、商业区等政治、经济地理位置。描述型地理位置隐含着地理事物大量的特征和属性,这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要条件。</p><p>如“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注入渤海湾”,这个描述型位置,清楚地说出了黄河的源头和入海口,以及中游的位置,这里只有知道巴颜喀拉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渤海等地理事物的位置,才能明白黄河的地理位置。然后依据这些地理事物的地理状况和特点,就可以迁移出黄河各段的地理特征;再如“郑州市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会点”,这个描述型位置,利用人文地理中的交通线做相关事物,也清楚地说出了郑州市在全国的位置,而且京广线和陇海线是我国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可以得出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东口”,这个描述型位置也说出了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进而可以得出新加坡是世界重要的海运枢纽和贸易中心。</p><p>二、地理位置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p><p>1.数据型地理位置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p><p>在高考试题中有大量的数据型地理位置材料和图表,这些图表大多以经纬度或空间距离、面积等数据出现,其中包含的地理信息体现了该区域的基本地理特征,通过分析便可以回答试题中的一些设问。</p><p>例1:(2023年高考文综试卷第1~4题图)</p><p></p><p></p><p>上图是一幅数据型地理位置图,从图中经度数据向右减小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位于西半球,从纬度数据可以判断为高纬地区,再结合海陆关系,即可确定这个区域为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p><p>例2:(2023年高考地理单科新课程试卷第14~17题图)</p><p></p><p></p><p>上图也是一幅数据型地理位置图,由5个地理事物的经度数据可判断为我国的东部地区,从纬度数据可判断为我国北方地区,然后结合海拔高度即可判断出各自的地理单元;从①的纬度跨度及①②之间的经度差,根据经纬度的知识,便可以计算出①的南北距离和①②之间的实际距离。</p><p>类似的数据型地理位置还有2023年高考文综试卷第40题、2023年高考地理单科新课程试卷第4~7题、2023年高考文综(新课程)试卷第811题;2023年高考文综试卷第36题、第40题(4);2023年高考地理单科试卷第36题等。</p><p>2.描述型地理位置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描述型的地理位置,大多以文字材料或示意图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依据所给内容回答问题。对这类试题,只有仔细分析材料中地理事物的特征和隐含信息,然后依据相关的地理原理和规律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才能分析和得出正确的结论。</p><p>例3:(2023年高考文综试卷第36题)</p><p>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p><p></p><p></p><p>该题给出了古人的一篇游记,要求考生在图上找出具体的数据位置。这篇游记就是一个描述型地理位置的材料,“登高”、“俯视”说明作者的位置海拔高,“南望……太行诸山”,说明作者的位置在太行山北面,用这两个条件结合示意图,就可以判断出作者在图中所处的经纬度坐标和位置的名称。</p><p>例4:(2023年高考地理单科试卷第34题图)</p><p></p><p></p><p>上图是一幅描述型的地理位置图,图中没有一个具体数据,但却隐含了丰富的地理内容,如赤道线、回归线、极圈线隐含了气温的状况,海陆轮廓与纬度线位置隐含了气候状况。图中两个斜线区域表示的自然带位于赤道地区,并且非洲中部的面积小,南美洲北部的面积大,根据其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就可以判断并得出:左边的区域是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右边的区域是南美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有了这个结论,其他问题便可迎刃而解。</p><p>与此类似的描述型地理位置还有2023年高考地理单科新课程试卷第20~22题、第26~28题、2023年高考地理单科试卷第38题等。</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