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晨昏线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p>晨昏线在地理教科书上出现的并不多,但有关的试题是高考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常见题目。2023年高考试题最有代表性的晨昏线的题目,是全国卷Ⅰ的8-11题、天津卷11-12题。现从解题方法和技巧方面作一说明。</p><p></p><p></p><p>例1.(全国卷Ⅰ的8~11题)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p><p>8.若Q地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Q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p><p>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月 C.北半球、5月 D.南半球、8月</p><p>9.若Q地的地方时为2时30分,则Q地的纬度可能为</p><p>A.30°~40° B.45°~55° C.5°~l5° D.60°~70°</p><p>10.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p><p>A.12月、17时30分 B.9月、17时 C.6月、4时30分 D.4月、5时</p><p>11.一年之内每天同一时刻(6时、18时除外),Q点在该经线上</p><p>A.密集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B.均匀分布于整条经线</p><p>C.密集分布于南北极圈之间 D.集中分布于南北两个区间</p><p>思维路径:</p><p>8.Q的地方时为5时30分,说明其昼长夜短(昼长13小时),从选项不难得出北半球5月昼长夜短,即选C。</p><p>9.若Q地地方时为2时30分,即昼长19小时,纬度应该比较高;因为北京夏至昼长约15小时。Q地2:30分日出,夜长5小时,与北京夏至的夜长差别很大,因此选择D。</p><p>10.根据北京夏至昼长约15小时,在低纬最长昼也不会达到15小时,C错;9月昼夜长短本来就差不多,又在低纬,日落应更接近18时,B错。并且B与D相似。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因此昼夜变化应该比较小,因此选A。</p><p>11.题目中强调6时、18时除外,而实际上只有6时、18时这两种情况可选B,即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从赤道到极点都可能出现。而其他时间则至少不可能出现在赤道上。且时间越接近12时或0时,其移动的范围越小,在12时和0时的时候,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移动范围就在极圈与极点之间了。选择D。</p><p>知识点拨:</p><p>第一,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p><p>第二,如何判断各地昼夜长短情况(昼长或夜长)</p><p>①若昼弧大于夜弧,则该地昼长夜短;若夜弧大于昼弧,则该地夜长昼短。</p><p>②春分或秋分,全球昼夜平分</p><p></p><p></p><p>例2(天津卷)下图中X、Y分别为晨昏圈与纬线圈的切点。据图回答11~12题。</p><p>11.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p><p>A.太阳所在方向 B.所在时区 C.正午太阳高度 D.白昼长短</p><p>12.太阳直射点正向什么方向运动?能确定的是</p><p>A.向北 B.向南 C.向东 D.向西</p><p>思维路径:</p><p></p><p>11.A原题图转换一下如图,X、Y两点情况相同的是太阳所在方向,因为X、Y不在同一经线上,所以时区不同;X正午太阳高度是0°、发生极夜现象,Y发生极昼现象。</p><p>12.X、Y两点不能确定是否是极圈,从地球公转运动角度考虑,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不能确定,但是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太阳直射点运动方向向西。</p><p>拓展延伸:</p><p></p><p></p><p>1.晨昏线的运动过程有两种形式:</p><p>①由于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自西向东运动;</p><p>②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线以圆心为中心,在极圈和极点之间摆动,如图所示,AB为晨昏线。</p><p>2.晨昏线的特点</p><p>(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p><p>(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p><p>(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p><p>(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p><p>(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p><p>(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p><p>总之,解答晨昏线和光照图类题目不仅要学会读图,还要学会图形转换,发挥空间想象能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