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
<p>一、转变过程</p><p></p><p>通过读上图,首先要明确图中阴影部分为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即自然增长率,再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及其类型特点,具体分析如下。</p><p>1.A阶段为原始型</p><p>(1)特点:出生率很高,相对死亡率而言比较稳定,死亡率很高而且波动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总体表现为“高高低(极)”。</p><p>(2)形成的原因:此时,人类主要处于社会发展的初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人们主要依靠天然食物维持生存,抵御疾病、自然灾害能力极低,部落战争频繁,死亡率很高,平均预期寿命也很短。尽管出生率也很高,但死亡率同样高,所以自然增长率很低,人总数增长缓慢,甚至长期不前,遇到天灾或疾病流行,还会有所减少。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称为“原始型”。</p><p>(3)分布地区:目前,世界上属于原始型这类的国家已经不多了,仅见于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特别是一些孤立的民族仍属于这种类型,如非洲布须曼人。</p><p>2.B阶段为传统型</p><p>(1)特点:此类型的总体特征为:高低高,但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如图),即E阶段和F阶段。E阶段──出生率基本保持在较高水平,死亡率比较稳定,但仍然较高,自然增长率有所提高;F阶段──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到最低水平,出生率也有明显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由图可知,此时阴影部分面积最大,说明自然增长率达到最高,人口增长迅速。</p><p>(2)形成的原因:此阶段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在图中分别用E阶段和F阶段表示。</p><p>①早期阶段(E阶段):随着农业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生存环境有所改善,死亡率比原始社会有所下降,出生率仍然很高,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p><p>②后期阶段(F阶段):随着工业的出现,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生产力的飞越。产来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营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导致人口死亡率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刚开始阶段,由于出生率没有同步下降,因而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随着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但是,同期的出生率仍然远高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保持在较高水平。</p><p>(3)分布地区:目前,传统型(主要是F阶段)的代表性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p><p>3.C阶段为现代型</p><p>(1)特点: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出生率也趋于低水平并且逐步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总体表现为“三低”。</p><p>(2)形成的原因:此时人类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人口死亡率下降到很低水平并且逐步稳定以后,由于人们的各方面的意识提高和一些新观念产生,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晚婚晚育和小家庭,至于不愿生育,使得出生率趋于低水平并且逐步稳定,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人口增长趋于低增长或者零增长,有时还出现负增长现象。</p><p>(3)分布地区:现代型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国。</p><p>二、转变途径</p><p>由上图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再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p><p>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这是因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p><p>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具体表现在,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逐渐减少,人类营养水平提高,作为生命保障的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人类死亡率的下降。在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时,应该着重分析了死亡率的高低及各类型死亡率的升降趋势,通过观察此图,我们不难看出,当死亡率下降后,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从而导致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p><p>三种类型的特点、转变与生产力关系如下表</p><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140" colspan="2"><p align="center">人口增长模式的</p> <p align="center">转变类型</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出生率</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死亡率</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自然</p> <p align="center">增长率</p></td> <td valign="top" width="154" colspan="2"><p align="center">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p></td></tr> <tr> <td valign="top" rowspan="3" width="79"><p align="center">逐</p> <p align="center">渐</p> <p align="center">更</p> <p align="center">替</p></td> <td valign="top" width="61"><p align="center">原始型</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很高</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极高</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极低</p></td> <td valign="top" width="94"><p align="center">较为低下</p></td> <td valign="top" rowspan="3" width="60"><p align="center">不</p> <p align="center">断</p> <p align="center">提</p> <p align="center">高</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61"><p align="center">传统型</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较高</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较低</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较高</p></td> <td valign="top" width="94"><p align="center">有所提高</p></td></tr> <tr> <td valign="top" width="61"><p align="center">现代型</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低</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低</p></td> <td valign="top" width="56"><p align="center">低</p></td> <td valign="top" width="94"><p align="center">进一步提高</p></td></tr></tbody></table></p><p>2.当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稳定后,人们的生育观念会随着生产力的步提高,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自发地(如西欧、北美)或靠政府的措施(如中国)而产生变化。人们从追求多生子女、养儿防老转向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追求社会文明道德的发展,追求自我精神的发展;生育行为从早婚多育转为晚婚少育,从而导致生育率下降,最终实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