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p><p>1、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p><p>2、掌握俄罗斯地形、气候特点以及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p><p>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训练学生分析区域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1、帮助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哲学观;</p><p>2、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p><p>教学重点难点</p><p>教学重点:</p><p>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p><p>2、俄罗斯的资源分布。</p><p>教学难点:</p><p>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对其自然环境的影响。</p><p>教学方法</p><p>教法:情景导入法,互动探究法,图表分析法、实验分析法、总结陈述法。</p><p>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法。</p><p>教学设计思路</p><p>本节教学内容分两课时。</p><p>第一课时讲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先以图片、视频导入,再由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引入本课正题。通过创设层层递进的问题情境,以地图为媒介,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自然资源。</p><p>教学过程</p><p>第一课时</p><p>【导入新课】</p><p>请大家欣赏这样几幅图片,看你能否认说出它的名称;(教师展示图片—俄罗斯方块、俄罗斯红场、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太空第一人—加加林)再请大家听一听这是什么语言的歌曲?(播放歌曲—星星)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俄罗斯,去欣赏那里的自然风光。</p><p>【活动】读图思考后回答以下问题:</p><p>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p><p>2、俄罗斯位于世界哪个位置?</p><p>3、俄罗斯领土的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哪一个更多?</p><p>4、 俄罗斯地跨两洲,它到底是哪个大洲的国家呢?</p><p>(承转)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环境。</p><p>自然地理篇:</p><p>俄罗斯面积有1 709.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p><p>一地跨亚、欧两大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p><p>一、地理位置</p><p>【活动】读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p><p>1、俄罗斯的经纬度范围是?其具有怎样的经纬度位置特征?</p><p>2、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又如何?</p><p>3、按照一定的顺序指出俄罗斯的邻国。</p><p>由于上述几个问题都能在图中找到答案,教师只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学生都能自行解决,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知识的空间地理概念。</p><p>(承转)辽阔的国土,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的形成和河流的发育创造了条件。</p><p>二、地形特征</p><p>【活动】展示"俄罗斯的地形综合填图"(课件展示):</p><p>请几位同学上讲台把图中俄罗斯主要的平原、山脉、河流名称拖至相应位置。</p><p>其他同学思考以下问题:</p><p>1、俄罗斯主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和河流?</p><p>2、亚洲部分的地形区和河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p><p>3、俄罗斯地形的主要特点是?</p><p>教师:引导学生填表,并总结回答问题。</p><p>【小结】由于面积广,俄罗斯的地形类型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与河流相间分布,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是平原地形,东部是高原和山地地形,地势较为平坦。即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地形以平原为主。</p><p>(过渡):一提起俄罗斯我们会马上想什么样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p><p>三、气候特征</p><p>【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p><p>1、俄罗斯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p><p>2、俄罗斯的气候形成与温度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存在怎样的关系?</p><p>(承转)同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俄罗斯有些地方的温度却低的让人叹为观止,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到底有多冷。</p><p>【拓展延伸】北半球冷极——奥伊米亚康</p><p>播放视频资料:"奥伊米亚康"寒冷实验</p><p>小组讨论以下问题:</p><p>1、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比较)</p><p>2、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是什么?</p><p>(过渡)俄罗斯除了很冷的天气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让我们一起学习下一个知识点。</p><p>四、丰富的自然资源</p><p>【资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1)根据材料归纳俄罗斯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p><p>(2)结合所学知识,试着分析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p><p>(3)俄罗斯森林面积广大,其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是什么?这类森林主</p><p>要分布在哪些地区?</p><p>课程总结</p><p>带领学生以引导、提问的形式回顾本节课内容。</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