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9:24

高中地理教师试卷分析范例(一)

<p>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大标准,分析学生的考试情况是每位老师的工作项目之一,优学地理网特为老师们整理了<strong>地理</strong><strong>考试试卷分析</strong>供大家参阅。</p><p>一、<strong>试题分析</strong></p><p>试卷设计不拘泥于教材,应用和创新相结合,能体现新课标要求。试题开放、灵活、有广度、较新颖、科学规范,反映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较为全面,覆盖面较广,比例比较恰当,是一套较好的试卷。</p><p><strong>1、突出主干,注重学科特点。</strong></p><p>试卷中,行政区划、地形区名称和分布、河流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农业类型及分布和耕作制度、工业发展的条件等等,主干知识突出。本次考卷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对知识系统性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p><p><strong>2、主观开放,试题综合性强。</strong></p><p>读图分析第6题和综合分析题中的问题都具有开放性,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观点正确,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读图分析第3题和综合分析题,将日常生活与地理知识内容综合在一起,让学生形成一种完整的地理思维,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的理念,</p><p><strong>3、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strong></p><p>试卷共计图形14幅,素描图、轮廓图、剖面图、景观图、漫画等形式多样。提供的文字材料有5个,用词严谨,趣味性、文学性、科学性强,综合题中,学生的对话设计还富有诗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帮助。</p><p><strong>二、错误典例</strong></p><p>1、选择题:第3小题错误较多,属于阅读材料不认真。第7题,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第11、12题由于题目的综合性强,涉及知识点多,学生答题较为困难,正确率很低。第16题,学生不能从黄河的“入不敷出”转换到“华北缺水”,所以,解决措施也就不能对症。</p><p>2、相关组合题:第2题对我国主要地形区域内的经济作物认识混乱。</p><p>3、读图分析题:第三题1(1)题,“渤海”“澳门”错别字很多。第2(2)题,看不到图中的信息“四川盆地”,所以,“巫山”被写成“秦岭”“祁连山”等;季风气候的特征“雨热同期”也表达不清。第3(2)题,学生想不到塔里木河是内流河,不理解内流区流域内降水稀少,其汛期出现在7-9月的原因,很多学生写成了“夏季降水多”。第3(4)题,学生对图形的理解不到位,想象不到海口和哈尔滨的位置差异,两地居民的衣着差异出现的季节和原因答案五花八门。第4(2)题,学生认识问题片面,黄河凌汛出现的河段回答不完整。第(3)题中,中游地区的综合治理,学生写具体的方法较多。</p><p>4、综合分析题:第(1)题对地形区特点的描述,不能抓住主题,许多答出的是该地的景观特征。第(4)题,一些学生不能把禁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起来,而是联想到了洪涝灾害和台风方面,就不太恰当。可见,部分学生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p><p><strong> 三、教学启示</strong></p><p><strong>1、记忆理解相结合,掌握地理规律。</strong>解决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不会读题,不会获取材料信息,死记硬背,不灵活的问题。</p><p><strong>2、读图画图齐训练,提取地理信息</strong>。解决看图就晕,下笔就乱的问题,扫去“图盲”。</p><p><strong>3、表达书写两手抓,</strong><strong>提升运用能力。</strong>解决审题不清,书写不规范,缺乏地理专业述语,表述能力差,想说又说不出来等问题。</p><p><strong>4、关注热点和时事,提高学生兴趣。</strong>扩大学生地理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提升地理课堂的品味。</p><p>想了解更多地理试卷分析案例,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地理教学】栏目!</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教师试卷分析范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