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四《地质灾害》问题详解
<p>学习了《地质灾害》这一课,同学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别着急,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本课相关问题,希望帮助大家理解这一课的知识疑难点。</p><p>1.试分析世界两大地震带?</p><p>【答案】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所以多发地震。</p><p>2.读课本图4.24地震构造示意,画一幅地震构造简图,并注出各地理要素。</p><p>【答案】 见课本图4.24地震构造示意。</p><p>3.分析我国多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原因?</p><p>【答案】 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地质灾害。</p><p>4.读课本图4.31“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分析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关联性。</p><p>【答案】 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流。因为该地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呈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p><p>5.分析为什么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都增加?</p><p>【答案】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p><p>6.地震做为主灾,可能诱发其他哪些灾害?</p><p>【答案】 地震做为主灾,还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和疫病蔓延。</p><p>7.试区别微震和破坏性地震。</p><p>【答案】 微震指的是3级以下的地震,破坏性地震指的是5级以上的地震。</p><p>8.什么是地震?其大小用什么单位表示?</p><p>【答案】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p><p>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p><p>9.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p><p>【答案】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说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p><p>10.试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可以间接或直接的诱发地质灾害?</p><p>【答案】 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p><p>更多地理经典问题解析,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地理学习】栏目!</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