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图”中的隐含条件
<p>在学习地球的运动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日照图来解决。“日照图”这一部分内容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常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而往往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判读日照图,也往往成为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学生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通过日照图的检测,得到很好的反馈。但里面隐藏着一些已知条件,很多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如果在解题过程中能予以充分重视,常常能方便而简洁地解答问题。现略举一、二例予以说明。</p><p>一、晨昏线在穿越赤道处和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p><p>如图一,α=β。</p><p>例题1读右图,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读图回答1~3题。</p><p>1.此时∠α应该等于()</p><p>A.23°26′B.30°C.45°D.66°34′</p><p>2.B点的时间可能是()</p><p>A.6月22日3时B.6月22日6时</p><p>C.12月22日15时D.12月22日18时</p><p>3.6个月以后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p><p>A.澳大利亚麦收接近尾声B.南非高原草木凋零</p><p>C.北印度洋洋流由西向东流D.华北平原喜收冬小麦</p><p>答案:1.D2.A3.A</p><p>例题2(学海乐苑2023年高三第一轮单元练习)右图为某群岛示意图,此季节群岛北侧附近的洋流流向是自西向东,M线为晨昏线,此时北京为某月10日,读图回答1~3题。</p><p>1.此时格林尼治的地方时为()</p><p>A.9日23时B.10日1时</p><p>C.9日13时D.10日13时</p><p>2.当图中α夹角为2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南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p><p>B.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是30°06′</p><p>C.北半球各地昼长正逐渐加大</p><p>D.该地区正午时物体的影子朝南</p><p>3.危及到该群岛国家经济发展和生存的主要环境问题是()</p><p>A.地震 B.全球性气候变暖</p><p>C.泥石流、滑坡 D.海洋环境污染</p><p>答案:1.D2.D3.B</p><p>例题3(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3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读经纬网和晨昏线图(下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为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回答1~4题:</p><p>1.春分、秋分时,a的大小为()</p><p>A.0°B.23°26′C.66°34′D.90°</p><p>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为()</p><p>A.20时20分B.18时20分C.9时40分D.21时40分</p><p>3.当a逐渐减小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p><p>A.北京可能有沙尘天气出现B.开普敦太阳高度越来越大</p><p>C.硅谷地区天气逐渐变得温和湿润D.悉尼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p><p>4.当a=23°26′时,()</p><p>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③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④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⑤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⑥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p><p>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p><p>答案:1.A2.B3.A4.C</p><p>例题4(全国学科大联考2023年高考模拟)读右图,图中L为晨昏线。完成1~2题:</p><p>1.当θ角增大时,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有()</p><p>A.孟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悉尼的昼逐渐缩短</p><p>B.黄赤交角逐渐增大或减小</p><p>C.南极地区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p><p>D.我国雨带向北方移动</p><p>2.若此时雅加达正午物体影子朝北,则()</p><p>A.0点为6点,且该日的日出时间也是6时B.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北弯曲</p><p>C.叶尼塞河开始通航D.密西西比河口盐度值为一年中较低时期</p><p>答案:1.C(解析:θ角增大,由于既可能是晨线,又可能是昏线,所以A选项是不正确的。黄赤交角在地球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B不正确。我国雨带在从春到夏季向北移动,而本图季节是不确定的,所以D是不正确的。)2.A(解析:若此时雅加达正午物体影子朝北,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圈内有极昼,北半球为冬季,可推出L为晨线。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应向南弯曲;叶尼塞河应处于封冻期;密西西比河口盐度值为一年中较高时期。)</p><p>二、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是(90°-太阳直射点纬度)这条纬线圈以内的地区;或者说与晨昏圈相切纬线的度数等于90°-太阳直射点纬度。</p><p>如图二,纬线AB的度数=δ。</p><p>例题5下图是“某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正好是12:40,回答1~2题:</p><p>1.此时,正午日影朝北的地区是()</p><p>A.23°26′S以北的地区B.10°S以北的地区</p><p>C.23°26′S以南的地区D.南极点</p><p>2.此时,地球上出现的现象有()</p><p>A.太阳直射点位于(10°S,110°E)</p><p>B.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回归线大</p><p>C.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p><p>D.中国正在发布一次台风警报</p><p>答案:1.BD2.AB</p><p>例题6(湖南省十所示范性高中202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下图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据此,完成1~2题:</p><p>1.甲地的地理纬度</p><p>A.23°26′NB.66°34′N</p><p>C.22°ND.90°N</p><p>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p><p>A.22°B.44°C.11°D.68°</p><p>答案:1.D2.B(解析:乙地刚刚发生极昼现象,说明它所在的纬线与晨昏相切,它的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即22°=68°;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乙=90°-68°-22°=44°。可以看出:与晨昏圈相切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p><p>三、与晨昏圈相切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p><p>四、若某地一日内的太阳高度(角)为定值,则此定值为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p><p>见图二,θ=δ。</p><p>例题7下图是赤道及其以北地区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读图回答以下问题:</p><p>(1)A地的地理纬度是。</p><p>(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p><p>(3)C表示的地方时是。</p><p>(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p><p>(5)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p><p>答案:(1)90°N(2)(2h)°(解析:与晨昏圈相切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纬度×2)(3)12:00(4)(90-h)°N~90°N(5)-23°26′~+23°26′</p><p>例题8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p><p>① A.23°26′N ,课前预习;B.46°52′N</p><p>C.66°34′ND.90°N</p><p>② A.90°NB.66°34′N</p><p>C.23°26′ND.0°</p><p>③ A.0°B.23°26′N</p><p>C.90°ND.66°34′N</p><p>④ A.23°26′NB.46°52′N</p><p>C.90°ND.66°34′N</p><p>答案:②</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