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
<p>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p><p>1.旅游资源的概念</p><p>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p><p>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p><p>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p><p>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p><p>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p><p>(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p><p>(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p><p>(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p><p>(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p><p>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p><p>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p><p>种类</p><p>自然旅游资源</p><p>人文旅游资源</p><p>形成</p><p>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p><p>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p><p>规模</p><p>一般教大</p><p>一般较小</p><p>变化</p><p>一般比较缓慢</p><p>一般比较迅速</p><p>分布</p><p>野外较多</p><p>居民地较多</p><p>功能</p><p>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p><p>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p><p>示例</p><p>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p><p>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p><p>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p><p>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p><p>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p><p>遗产性质</p><p>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p><p>世界自然遗产</p><p>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p><p>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p><p>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p><p>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p><p>世界文化遗产</p><p>长城——八达岭--北京</p><p>长城——山海关--河北</p><p>长城——嘉峪关--甘肃</p><p>明清故宫——北京--北京</p><p>明清故宫——沈阳---辽宁</p><p>莫高窟---甘肃</p><p>平遥古城--山西</p><p>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p><p>苏州古典园林--江苏</p><p>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p><p>颐和园--北京</p><p>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p><p>天坛---北京</p><p>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p><p>大足石刻--重庆</p><p>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p><p>青城山——都江堰--四川</p><p>布达拉宫历史区---x藏</p><p>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p><p>丽江古城----云南</p><p>龙门石窟---河南</p><p>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p><p>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p><p>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p><p>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p><p>云冈石窟---山西</p><p>庐山国家公园--江西</p><p>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p><p>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p><p>泰山—山东</p><p>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p><p>黄山--安徽</p><p>武夷山---福建</p><p>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p><p>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p><p>(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p><p>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p><p>②科学价值</p><p>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p><p>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p><p>(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p><p>(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p><p>2.地理位置与交通</p><p>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p><p>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p><p>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p><p>四、旅游景观欣赏</p><p>(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p><p>1.选择观赏位置</p><p>①距离</p><p>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p><p>景观类型</p><p>景观举例</p><p>观赏位置选择</p><p>高大山峰</p><p>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p><p>远眺、俯瞰</p><p>地貌的酷似造型</p><p>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p><p>特定的观赏位置</p><p>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p><p>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p><p>置身其中近观</p><p>桂林的芦笛岩溶洞</p><p>一线天</p><p>瀑 布</p><p>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p><p>适当距离仰观</p><p>②角度</p><p>③动态: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p><p>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p><p>景观类型</p><p>景观举例</p><p>观赏位置选择</p><p>江河湖海</p><p>洞庭湖、长江、滇地</p><p>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p><p>湖沼池塘</p><p>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p><p>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p><p>山水有机组合景观</p><p>漓江山水、长江三峡</p><p>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p><p>2.把握观赏时机</p><p>景观类型</p><p>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p><p>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p><p>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p><p>随天气而变化的自景观</p><p>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p><p>特定时间出的自然景观</p><p>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p><p>3.抓住景观特色</p><p>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p><p>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p><p>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p><p>构景手法</p><p>做法与效果</p><p>举例</p><p>主</p><p>配</p><p>主景</p><p>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p><p>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p><p>配景</p><p>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p><p>层</p><p>次</p><p>障景法</p><p>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p><p>《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p><p>隔景法</p><p>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像</p><p>苏州园林</p><p>框景</p><p>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p><p>苏州园林</p><p>借景</p><p>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p><p>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四山宝塔</p><p>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p><p>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p><p>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p><p>寺庙与塔</p><p>寺庙与塔</p><p>寺庙</p><p>塔</p><p>地理位置</p><p>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p><p>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p><p>人文含义</p><p>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p><p>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p><p>例</p><p>五台山寺庙</p><p>大理三塔</p><p>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p><p>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p><p>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p><p>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p><p>北方皇家园林</p><p>南方私家园林</p><p>建筑特色</p><p>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p><p>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p><p>自然与人文的和谐</p><p>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p><p>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p><p>③一方山水一方情</p><p>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p><p>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p><p>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p><p>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p><p>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p><p>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p><p>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p><p>(二)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p><p>1.黄山风景名胜区</p><p>(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p><p>(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p><p>(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p><p>黄山四绝</p><p>现象</p><p>成因</p><p>奇松</p><p>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p><p>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p><p>怪石</p><p>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p><p>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p><p>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p><p>云海</p><p>“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p><p>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p><p>温泉</p><p>与诸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p><p>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p><p>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p><p>(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p><p>(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p><p>①位置、分布:</p><p>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p><p>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p><p>②成因</p><p>形成条件</p><p>海域环境</p><p>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p><p>盐度平均3.5%</p><p>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p><p>海水浅,阳光充足</p><p>地质环境</p><p>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p><p>(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p><p>A.海底世界</p><p>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p><p>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p><p>(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p><p>(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p><p>(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p><p>[转载]旅游地理知识点总结</p><p>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p><p>(1)发展历史:2 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p><p>(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p><p>五、旅游景区规划</p><p>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应具备交通便捷、景观独特、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环境优良、配套设置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等基本要素</p><p>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p><p>①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②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p><p>③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④旅游服务设施规划⑤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p><p>3.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p><p>①规划观念新颖 ②调查分析细致 ③旅游定位准确</p><p>④空间布局合理 ⑤内容体系完整 ⑥规划科学可行</p><p>4.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p><p>(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p><p>(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p><p>(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p><p>(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p><p>(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p><p>六、旅游活动设计</p><p>1.收集旅游地的信息</p><p>(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p><p>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p><p>(2)应该收集的信息</p><p>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p><p>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p><p>①符合自身特点 ②选择最佳路径</p><p>③景观丰富多样 ④注意劳逸结合 ⑤追求最佳效果</p><p>七、旅游安全</p><p>1.旅游不安全因素</p><p>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旅游者冒险造成的以外伤害、旅途迷路、其他突发性以外事故</p><p>2.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p><p>加强预防与管理</p><p>做好自我防范</p><p>八、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p><p>1.拉动经济发展</p><p>(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p><p>(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p><p>(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p><p>(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p><p>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p><p>(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p><p>(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p><p>(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p><p>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p><p>(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p><p>(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p><p>(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p><p>(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p><p>九、旅游与环境</p><p>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p><p>(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p><p>(2)提高环境质量(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p><p>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p><p>(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 (2)破坏生态系统</p><p>(3)损毁文物古迹 (4)扰乱社会秩序</p><p>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p><p>(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p><p>(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p><p>(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