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文综地理热点复习:大暑
<p><span>高考大战在即,同学们是不是夜夜挑灯奋战呢?复习要找对方法,更要抓住重点,优学地理网特为大家整理</span><strong>高考文综地理热点复习</strong><span>,希望同学们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span></p><p><span><p>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p><p>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p><p></p><p>【<strong>节气由来</strong>】</p><p>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未月的下半月;到达时间在公历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但在农历上的具体日期每年并不固定,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p><p>【<strong>天气特点</strong>】</p><p>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p><p>在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苏、浙一带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如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p><p>【<strong>日期测算</strong>】</p><p>大暑节气,是以太阳黄经运行到120度时来确定,民间一些自行推算的具体时间,会稍有误差,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中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具体日期以紫金山天文台测算的为准。</p><p>一般计算的公式-L</p><p>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023,L=闰年数,21世纪C=22.83,20世纪=23.65。举例说明:2023年大暑日期=-=44-22=22,7月22日大暑。</p><p>例外:2023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p><p>【<strong>节日民俗</strong>】</p><p>浙江: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p><p></p><p></p><p>莆田: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p><p>台湾:台湾民谚:大暑吃凤梨,说的是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另外六月十五日是“半年节”,由于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p><p>日本:大暑节气日本人会在社区里架起了长长的竹筒,把煮好的面条放到竹筒中过水冷却,供大家品尝。据说吃过这种竹筒冷面后夏天不会中暑。</p><p>此外,还有喝署羊(即喝羊肉汤)、吃仙草、吃凤梨、斗蟋蟀等风俗。</p><p>【<strong>农谚</strong>】</p><p>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p><p>大暑不暑,五谷不起。</p><p>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p><p>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p><p>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p><p>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p><p>大暑大雨,百日见霜。大暑小暑,淹死老鼠。</p><p>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p><p>小暑吃黍,大暑吃谷。</p><p>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p><p>小暑大暑,有米不愿回家煮。</p><p>更多地理高考复习资料,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p></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