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p><strong>一、选择题</strong>(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p><p>北京时间2023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位于太平洋上的远望五号测量船(约150°E)对其进行同步监测。据此完成1~3题。</p><p>1.“嫦娥二号”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p><p>A.地月系 B.太阳系</p><p>C.银河系 D.总星系</p><p>2.卫星发射时,远望五号测量船所在地的地方时为()</p><p>A.18时59分57秒 B.未到18时59分57秒</p><p>C.已过18时59分57秒 D.次日18时59分57秒</p><p>3.与月球相比,地球的特殊性在于</p><p>A.没有大气层 B.有自转运动</p><p>C.有公转运动 D.存在生命现象</p><p>【解析】1选A,2选C,3选D。该题利用“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的背景条件,分别考核天体系统、地方时的计算及地球的特殊性等相关知识。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形成天体系统地月系。北京(东八区)发射时,东经150°(东十区)的地方时应该为20时59分57秒,地球的特殊性是有生命存在。</p><p>4.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p><p>A.昼夜现象</p><p>B.昼夜交替现象</p><p>C.时差的产生</p><p>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p><p>【解析】选A。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本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即使没有地球自转,也有昼夜现象。</p><p>5.下列时间中,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越来越快的是( )</p><p>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 B.1月初到3月21日</p><p>C.3月21日到7月初 D.1月初到9月23日</p><p>【解析】选A。越接近近日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速度越快,1月初地球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p><p>6.刚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总因为倒时差而不适应,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p><p>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p><p>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D.纬度的不同</p><p>【解析】选B。因为地球的自转,使得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因而产生了时差。</p><p>2023年第16届亚运会火炬于10月13日上午9:00在中山开始传递。回答7、8题。</p><p>7.火炬传递时,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6°50′S, 39°18′E)的区时是( )</p><p>A.10月13日1点 B.10月13日4点</p><p>C.10月13日12点 D.10月12日1点</p><p>8.火炬从中山开始传递时,地球位置最接近图1(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 )</p><p></p><p></p><p>图1</p><p>A.甲到乙之间</p><p>B.乙到丙之间</p><p>C.丙到丁之间</p><p>D.丁到甲之间</p><p>【解析】7选B,8选D。第7题,考查简单的区时计算,已知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为10月13日上午9:00,再根据达累斯萨拉姆的经度39°18′E(位于东三区),比东八区晚5小时,所以应为10月13日4点。第8题,从图中判断甲为12月22日前后、乙为3月21日前后、丙为6月22日前后、丁为9月23日前后,火炬开始传递的时间为10月13日,位于图中的丁到甲之间。</p><p>9.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p><p>A.任何时候均有一个交角 B.每年都要重合一次</p><p>C.两平面夹角最大为66°34′D.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p><p>【解析】选D。在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p><p>10.地球上南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 )</p><p>A.都在北岸 B.都在南岸</p><p>C.靠近低纬的河岸 D.靠近高纬的河岸</p><p>【解析】选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移,且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p><p>11.下图是某条河的剖面图,根据此图判断该河流位于( )</p><p></p><p></p><p>图2</p><p>A.赤道上 B.南半球 C.北半球 D.回归线上</p><p>【解析】选C。从图示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因侵蚀而较陡,而左岸因堆积较为平缓,所以可以判断出位于北半球地区。</p><p>12.五一劳动节期间,下列自然现象正确的是( )</p><p>A.南半球昼长夜短 B.全球昼长夜短</p><p>C.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D.北半球昼长夜短</p><p>【解析】选D。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p><p>13.北半球的冬至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北半球昼短,夜长</p><p>B.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p><p>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p><p>D.太阳运行至远日点上</p><p>【解析】选D。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远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的日期不同。</p><p>14.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p><p></p><p></p><p>图3</p><p>【解析】选B。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p><p>15.下列各地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p><p>A.汕头 B.武汉 C.天津 D.哈尔滨</p><p>【解析】选D。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到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最长24小时。</p><p>16.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 ( )</p><p>A.地方时相同 B.季节变化相同</p><p>C.昼夜长短相同 D.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p><p>【解析】选A。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p><p>17.夏至日,以下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p><p>A.海口 B.上海</p><p>C.北京 D.漠河</p><p>【解析】选D。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选项中北半球的四地,纬度最高的漠河白昼最长。</p><p>18.以下关于五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p><p>A.在热带范围内一年有两次直射</p><p>B.温带既无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p><p>C.在寒带范围内极昼极夜等长,各为半年</p><p>D.五带划分是以气候分布为依据来划分的</p><p>【解析】选B。温带地区一年中即既无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在热带有直射现象,但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直射,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只有1次直射现象。</p><p>19.太阳直射某地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该地一定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p><p>B.该地位于热带范围</p><p>C.该地一定是一年中日出最早的一天</p><p>D.此刻的地方时和区时都为12时</p><p>【解析】选B。太阳直射某地,说明其位于热带地区,且地方时为12点。</p><p>20.地球上正午时刻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北的地区是( )</p><p>A.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的地区</p><p>B.北回归线以南,赤道以北的地区</p><p>C.南回归线以南,南极圈以北的地区</p><p>D.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地区</p><p>【解析】选A。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点的最北界线,而在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发生,所以北回归线以北到北极圈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p><p>图4中甲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23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乙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p><p></p><p></p><p>图4</p><p>21.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p><p>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p><p>22.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乙中的( )</p><p>A.① B.② C.③ D.④</p><p>【解析】5选C,6选D。第5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长城站的地理纬度最低,因此自转的线速度最大。第6题,昆仑站建站时间为1月27日,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并向北移动。</p><p><strong>二、综合题</strong></p><p> </p><p>1.读图5“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6“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p><p>(1)在图5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p><p>(2)图5表示的日期是____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p><p></p><p></p><p>(3)图5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____。</p><p>(4)该日______(选择填空)。</p><p>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p><p>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p><p>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p><p>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p><p>(5)该日图6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___。</p><p>2.读图7“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p><p></p><p>图7</p><p>(1)在图7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在④位置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p><p>(2)地球处于③位置时,北京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有_______(选择填空)。</p><p>A.昼短夜长 B.正午时人的影子最长</p><p>C.昼夜等长 D.正午时人的影子最短</p><p>(3)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____(增大或降低),北京白昼的变化规律是_ __;此时段北极圈以北有__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范围逐渐______。</p><p>(4)地球位于①~④中的___位置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其日期是___。</p><p>3.读图8“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1)在图8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p><p></p><p></p><p>(2)图8表示的日期是_____,该日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地白昼最长的是___ 地。</p><p>(3)图9中正确表示图9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___。</p><p>(4)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____,该日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___,太阳直射点向____(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_____ 。</p><p>4.读图10“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p><p></p><p></p><p>图10</p><p>(1)图中的AB、CD、EF三条线,表示地轴的是____,表示晨昏线的是_____。</p><p>(2)图示日期是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p><p>(3)该日甲、乙、丙三地中,______(选择填空)。</p><p>A.甲地和丙地昼长相等</p><p>B.乙地最早见到日出</p><p>C.丙地出现极夜现象</p><p>D.三地正午人影等长</p><p>(4)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向____(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昼变___ ,且昼__ 夜(长于,短于)。</p><p>5.读图11“地球公转示意图”和表1“北京市某校学生实测正午太阳高度记录表”,回答下列问题。</p><p></p><p></p><p>图11</p><p>表1</p><p><table align="center"><tbody><tr><td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日期</span></p></td><td width="76"><p class="MsoNormal"><span>正午</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标杆影长</span></p></td><td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正午</span></p><p class="MsoNormal"><span>太阳高度</span></p></td><td width="71"><p class="MsoNormal"><span>备注</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9</span><span>月<span>5</span>日</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76"><p class="MsoNormal"><span>178 cm</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56</span><span>.<span>8</span></span></p></td><td rowspan="3" width="71"><p class="MsoNormal"><span>标杆长度为<span>272cm</span></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9</span><span>月<span>6</span>日</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76"><p class="MsoNormal"><span>180 cm</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56</span><span>.<span>5</span></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9</span><span>月<span>7</span>日</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76"><p class="MsoNormal"><span>182 cm</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73"><p class="MsoNormal"><span>56</span><span>.<span>2</span></span></p></td></tr></tbody></table></p><p>(1)图11中MN表示 ____。</p><p>(2)①、②、③、④四个位置中,全球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p><p>(3)②位置的日期是_____,该日南半球各地白昼达一年中最___,极昼现象出现在___极圈及其____ 以内地区。</p><p>(4)9月5日至7日,北京正午标杆影长变____,正午太阳高度变____;该时段地球运行在图中___ 段(填字母),太阳直射点向 ____(方向)移动。</p><p>6. 读图12“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图13“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p><p>图9<span>回答下列问题。</span></p><p></p><p></p><p></p><p><span> 图12 </span> <span> 图13</span></p><p>(1)在图12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线。</p><p>(2)图12表示的日期是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___ 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____。</p><p>(3)图12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13中____位置(填序号),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____(方向)移动。</p><p>(4)太阳直射点从①向②位置移动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 __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 ___。</p><p>(5)太阳直射点从③向④位置移动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__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___。</p><p><strong>综合题参考答案:</strong></p><p>1.(本题共10分。填空每空1分。第(1)小题画图题2分。第(3)小题选择填空1分。第(4)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对一个答案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p><p>(1)略</p><p>(2)冬至(或12月22日前后) 23°26′S(或南回归线) 北</p><p>(3)AB</p><p>(4)BC</p><p>(5)海口哈尔滨</p><p>2.本题共10分。填空每空1分。第(1)小题画图题3分。第(2)小题选择填空1分。</p><p>(1)略</p><p>(2)C</p><p>(3)降低逐渐变短(由昼长夜短向昼夜等长转变) 极昼 变小</p><p>(4)② 6月22日(前后)</p><p>3.本题共10分。每空1分。第(1)小题画图题2分。(2023春季)</p><p>(1)画图略</p><p>(2)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 B C</p><p>(3)乙</p><p>(4)极夜 变小 北 增大</p><p>4.本题共10分。每空1分。第(3)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p><p>(1)EF CD</p><p>(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p><p>(3)BC</p><p>(4)南 变小 短 长于</p><p>5.本题共10分。每空1分。(2023春)</p><p>(1)晨昏线(圈)</p><p>(2)① ③</p><p>(3)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短 <span>北</span></p><p>(4)长 <span>小 </span><span>b </span><span>南</span></p><p>6.本题共10分。每空1分。第(1)小题画图1分。(2023夏)</p><p>(1)画图略</p><p>(2)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23°26’S) 昼夜等长</p><p>(3)④ <span>北</span></p><p>(4)极昼 逐渐变大</p><p>(5)晚 长</p><p>更多地理习题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