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土壤》质量检测卷(含解析)
<p>一、单项选择题</p><p>1.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土壤是指陆地表面疏松的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p><p>B.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多少</p><p>C.土壤与其他地理要素没有关系</p><p>D.不合理的耕作经营,会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p><p>【解析】 本题考查了土壤的概念,即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同时还考查了人类如何合理地经营管理土壤资源。</p><p>【答案】 D</p><p>2.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p><p>A.矿物颗粒的大小 B.透水能力的大小</p><p> C.透气状况 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p><p>【解析】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高,但它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p><p>【答案】 D</p><p>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 )</p><p>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p><p>【解析】 矿物质经风化分解,能够把原来固结在矿物中的一些养分元素,如钾、磷、钙、镁等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p><p>【答案】 A</p><p>4.土壤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p><p>A.矿物质 B.有机质 C.水分 D.空气</p><p>【解析】 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成分,含量最多;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但它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多。</p><p>【答案】 A</p><p>5.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p><p>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p><p>B.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p><p>C.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p><p>D.人类活动的参与</p><p>【解析】 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使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p><p>【答案】 B</p><p>6.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p><p>A.大气 B.水 C.生物 D.地形</p><p>【解析】 生物对成土母质存在改造作用,促使有机质不断积累,养分元素不断富集。</p><p>【答案】 C</p><p>7.在自然界中,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是( )</p><p>A.大气 B.水分 C.生物 D.土壤</p><p>【解析】 土壤是地壳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非常活跃的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在有机界和无机界的联系上生物也起着纽带的作用,要注意与土壤的区别。</p><p>【答案】 D</p><p>8.人类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是( )</p><p>A.土壤与气候 B.大气与水分</p><p> C.岩石与生物 D.岩石与水分</p><p>【解析】 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土壤的肥力特性,使它与气候一样,成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p><p>【答案】 A</p><p>二、双项选择题</p><p>9.与一般岩石相比较,土壤的特征是( )</p><p>A.比较致密 B.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p><p>C.裸露于地表 D.致密粘重,透水性差</p><p>【解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p><p>【答案】 BC</p><p>10.人类农业活动形成的高产稳产的土壤是( )</p><p>A.黑垆土 B.水稻土 C.黑土 D.紫色土</p><p>【解析】 黑土和紫色土虽然肥力较高,但它们是自然形成的,因此不能入选。</p><p>【答案】 AB</p><p>11.关于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p><p>B.土壤是可更新资源,农业生产中怎样利用土壤,其肥力也不损耗</p><p>C.一般说来,土壤中有机质多,就是好土壤</p><p>D.肥沃的土壤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p><p>【解析】 土壤是可更新资源,在合理的经营管理下,土壤肥力不仅不会因利用而耗损,反而会得到改良和提高;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好土壤不仅与有机质的含量有关,还取决于土壤中水、肥、气、热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p><p>【答案】 AD</p><p>12.关于理想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有机质丰富,即是理想土壤</p><p>B.能同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的需求</p><p>C.人类的合理耕作,利于理想土壤的形成</p><p>D.耕作土壤都是理想土壤</p><p>【解析】 理想土壤强调的是有一定的比例组成和各组成物质的协调程度,而不是偏重任何一种。</p><p>【答案】 BC</p><p>13.有关土壤肥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土壤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p><p>B.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养分的多少</p><p>C.土壤肥力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p><p>D.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越来越高</p><p>【解析】 这是对土壤及其肥力特性知识的考查题。土壤具有肥力是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空气、养分和热量的能力,其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土壤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离不开农业,而农业生产首先是绿色植物的生产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可以说现阶段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人类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壤的利用有多种可能:如果合理经营管理,做到用养结合,土壤肥力逐渐提高;如果利用不当,则会引起土壤肥力减退。</p><p>【答案】 AC</p><p>14.下列哪种行为可能造成土壤的退化( )</p><p>A.在坡度较小的山坡上修筑梯田</p><p>B.在土质疏松的坡地上毁林种粮</p><p>C.秸秆有计划焚烧后还田</p><p>D.在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有计划的退耕还牧</p><p>【解析】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土壤的退化,如在坡度较大的山坡上修梯田和土质疏松的坡地毁林种粮会导致水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壤退化。秸秆燃烧破坏了有机质,失去了还田的意义。干旱、半干旱地应发展畜牧业,如开垦为耕地易造成土地荒漠化,造成土壤退化。</p><p>【答案】 BC</p><p>15.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正确的叙述是( )</p><p>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p><p>B.土壤退化与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有关</p><p>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p><p>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p><p>【解析】 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土壤的肥力特性使它与气候一样,成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但如果不合理利用,就会损耗其肥力,土壤退化,谈不上永续性的可更新资源,故A、D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南方的水稻土是人类参与成土过程,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高产稳定的耕作土壤,故C选项正确。</p><p>【答案】BC</p><p>三、综合题</p><p>16.读“理想土壤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p><p></p><p></p><p>(1)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壤组成部分分别是A ___,B____ 。</p><p>(2)土壤水分和空气组成比例常常随外界 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p><p>(3)简述性状良好的土壤的特点。</p><p>(4)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 ____(写字母)。图中B物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 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p><p>【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p><p>【答案】 (1)矿物质 有机质 (2)气候</p><p>(3)既能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4)A 肥力</p><p>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1 东北地区黑土原本非常肥沃,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重利用、少养护,肥力下降。</p><p>材料2 华北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地下水中的大量盐碱成分被带到地表土壤中,形成大面积的盐碱化土壤。</p><p>材料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退化甚至沙化。</p><p>请分析以上材料,思考是否多向土壤中施肥,就能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要做到用养结合,需要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p><p>【解析】 人们在利用土壤的同时,应重视土壤的保护和培育,关键是要做到合理的耕作经营,才能促使土壤的不断改良。</p><p>【答案】 否 要做到对土壤的用养结合,合理耕作经营,合理施肥、排灌、增施有机肥、绿肥、加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多项综合措施。</p><p>18.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式。</p><p></p><p></p><p>根据以上简式,写出字母代表的内容,以表示出生物(包括人类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p><p>生物类别(包括人类活动):A____<span>,B____</span><span>,C____</span><span>。</span></p><p>人类活动状况:D____<span> ,E____</span><span>。</span></p><p>【解析】 通过该题主要掌握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p><p>【答案】 A.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着生</p><p>B.高等植物着生和生长</p><p>C.人类耕作和培育</p><p>D.合理耕作经营</p><p>E.不合理耕作经营</p><p>更多地理试题,尽在优学地理网,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