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埃及阿斯旺大坝的弊端看三峡工程
<p>论文摘要:阿斯旺大坝为埃及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三峡工程在建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借鉴,并在建设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蓄清排浑”的水库运用方式,将为三峡工程的巨大经济和生态效益奠定基础。</p><p>关键词:大坝 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 水库运用方式 生态效益</p><p>引言: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非常密切,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大河上修建了超大型大坝,许多大坝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生态环境问题。如何使所建的大坝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可持续性发展,是目前世界各国大坝工程专家的主要目标。</p><p>提起埃及,人们的脑海中就有一幅幅异国风情的画面展示出来──蓝色海岸的历史名城开罗,一望无际的黄沙上矗立着的一座座金字塔,古老的神庙雕像……,这是有着2023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能够在一片沙漠中生存并发展起来,要归功于流经该国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p><p>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从事耕种,创造了古埃及文明。2023年,埃及政府在苏联帮助下,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尼罗河被拦腰截断。历经10年,耗资近10亿美元,大坝终建成。坝高111米,大坝以上形成库容量达2023亿立方米的纳塞尔水库。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结束了埃及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同时,水位落差产生的巨大电力也成为埃及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动力。30多年来,它为埃及的工农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经济效益巨大。</p><p>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利有弊。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修建大坝引起的生态环境弊端也日益彰显。</p><p>1、尼罗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两岸土壤因缺少河水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消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p><p>2、三角洲因日入海水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盐渍化加重,海岸遭侵蚀后退;另外因没有淤泥堆积,三角洲正以每年5毫米的速度下沉。如按此速度下沉,再过几十年,埃及将损失15%的耕地,2023万人口将不得不背井离乡。而三角洲地区是埃及人口及多种产业的集中地(其他地区的自然条件没有此地优越)。</p><p>3、纳赛尔库区的淤泥富含微生物,这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不仅河里的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也危害到以河水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身体健康。</p><p>针对以上的弊端,埃及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尽可能把大坝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p><p>目前埃及政府正在修建两个大型引水和调水工程──“和平渠工程”和“新河谷工程”,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水利治理;兴建新的适合人类居住的田园,改变人口分布过于集中的现状,才能真正缓解大坝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p><p>我国建设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距葛洲坝工程38千米,完工后将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及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无论从装机容量还是从多年平均年发电量来看,在一定时期内,都将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p><p>三峡工程建设前,就特别吸取阿斯旺大坝的前车之鉴,尽可能地减少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从下表看出。</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td width="156" colspan="3"><p align="center"> </p></td><td width="241"><p align="center">三峡工程</p></td><td width="167"><p align="center">阿斯旺工程</p></td></tr><tr><td width="48" rowspan="3"><p align="center">坝址</p><p align="center">水文</p><p align="center">条件</p></td><td width="108" colspan="2"><p align="center">年径流量</p><p align="center">(亿m3)</p></td><td width="241"><p align="center">2023</p></td><td width="167"><p align="center">820</p></td></tr><tr><td width="108" colspan="2"><p align="center">平均含沙量(kg/m3)</p></td><td width="241"><p align="center">1.2</p></td><td width="167"><p align="center">1.6</p></td></tr><tr><td width="108" colspan="2"><p align="center">年输沙量</p><p align="center">(亿t)</p></td><td width="241"><p align="center">5.3</p></td><td width="167"><p align="center">1.34</p></td></tr><tr><td width="156" colspan="3"><p align="center">库区水量损失</p></td><td width="241"><p>库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时仍约为2023亿m3</p></td><td width="167"><p>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p></td></tr><tr><td width="84" colspan="2" rowspan="2"><p align="center">入海水量</p></td><td width="72"><p align="center">建成前</p></td><td width="241"><p>近20230</p></td><td width="167"><p align="center">330</p></td></tr><tr><td width="72"><p align="center">建成后</p></td><td width="241"><p>近20230</p></td><td width="167"><p align="center">60~18</p></td></tr><tr><td width="156" colspan="3"><p align="center">出库泥沙</p></td><td width="241"><p>建库初10年,每年有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逐年增加。90年后每年约90%的泥沙出库</p></td><td width="167"><p>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积在库里</p></td></tr><tr><td width="156" colspan="3"><p align="center">对生物的影响</p></td><td width="241"><p>每年10月份开始蓄水,使下泄流量比天然流量有所减少,有可能干扰中华鲟在葛洲坝工程下游的栖息和产卵活动。加强监测,大批量培养幼鲟并提高其放入长江后的成活率;拟在长江口建立中华鲟幼鲟自然保护区</p></td><td valign="top" width="167"><p>河口鱼场退化,著名的沙丁鱼捕获量减少</p></td></tr></tbody></table></p><p>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主要是自身的水系条件、流经的气候条件优越。三峡工程在解决泥沙淤积方面采取了“蓄清排浑”这种行之有效的多沙河流上的水库运用方式,这是我国泥沙专家和工程人员从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即汛期排出“浑水”(实际上是排沙),汛后蓄满“清水”。而阿斯旺大坝的泥沙都淤积在库内,使进入三角洲的泥沙、水量减少,导致三角洲地面下沉,海水又侵蚀后退,带来生态环境问题。</p><p>完工后的三峡工程会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以下一些有利影响:减少洪涝灾害,改善生存环境;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质;调节当地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有利于血吸虫病的防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