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p><span>上一节好课,备课是关键,备课少不了好的教案。</span>优学地理网<span>特为老师们分享优秀教案,不妨一起来看看。</span></p><p><span><p>●教学目标</p><p>知识目标</p><p>1.了解地质作用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地质构造的概念和类型。</p><p>2.区别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及其影响;背斜与向斜在基本形态、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上升岩块和下沉岩块的成因和典型的地貌;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差异;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不同形态以及在分布上的差异。</p><p>3.理解板块构造学说与火山、地震的分布、海陆的形成和分布之间的关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断层的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风化壳和球状风化地貌的成因;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p><p>能力目标</p><p>1.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p><p>德育目标</p><p>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p><p>●教学重点</p><p>1.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2.地质构造的类型和地貌特征。</p><p>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p><p>●教学难点</p><p>1.板块构造与海陆的形成和分布。</p><p>2.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p><p>●教学方法</p><p>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教学,交叉使用导学、启发、比较和归纳、综合分析等教学方法来完成本课内容。</p><p>●教具准备</p><p>多媒体教学——录像、投影仪、投影胶片、板笔、板图、随手教具。</p><p>●课时安排</p><p>二课时</p><p>●教学过程</p><p><strong>[导入新课]</strong></p><p>上一节课我们讲过,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这也正说明了地壳是在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着。</p><p><strong>[讲授新课]</strong></p><p>3.2 陆地变动与地表形态(板书)</p><p>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板书)</p><p>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板书)</p><p>据地质学家考证: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地球(壳)表面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请看录像:</p><p>(播放录像)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p><p>(分析、补充)从刚才的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海洋可以变为陆地,如登山队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古生物化石;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如台湾岛在很早以前是和大陆连在一块的,后来由于中间地段地层发生陷落,便形成了今天的台湾海峡。</p><p>(承转)是什么因素造成地壳及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呢?(地质作用)</p><p>2.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板书)</p><p>什么是地质作用呢?</p><p>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p><p>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填出下列表格:</p><p><table><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分类<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能量来源<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表现形式<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对地表形态的影响<span></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内力作用<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span></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外力作用<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44"><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span></span></p></td></tr></tbody></table></p><p>(教师可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填出,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评价)</p><p>(表中填写内容附后)</p><p>(承转)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地壳是怎样运动的呢?它会引起什么后果呢?我们来看下一个问题。</p><p>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板书)</p><p>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p><p>(教师边板书边讲解)</p><p>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p><p>地壳运动</p><p>垂直运动——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p><p>(升降运动)</p><p>两种运动是相伴发生的。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主要是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p><p>(承转)地壳怎么会运动呢?是什么力量在促使它运动呢?</p><p>(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简要地介绍“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两种学说观点)</p><p>2.板块构造学说(板书)</p><p>板块构造学说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是:</p><p>(板书并打出图3.11投影胶片)</p><p>(1)学说观点(板书)</p><p>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为六大板块。(结合课文解释“板块”)</p><p>(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六大板块中,有的几乎全部是海洋,如太平洋板块;有的陆地面积较大,如亚欧板块、美洲板块;有的海洋面积较大,如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块板。</p><p>我们知道,在地壳与地幔的交界处有一个“软流层”——岩浆存在,而坚硬的地壳(板块)就在这个“软流层”上不断地漂浮、运动。结果怎么样呢?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p><p>“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p><p>(承转)这个学说观点有何实际意义呢?主要用来解决什么问题呢?</p><p>(2)理论应用(板书)</p><p>(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颜色的符号表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红色的箭头分别指向两边,说明板块在扩张,这种边界正在形成,所以叫生长边界,也就是张裂区。这种边界出现在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是不同的。</p><p>(提问)请同学们看图分析,当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会形成什么?当生长边界出现在陆地上,又会形成什么?</p><p>(学生讨论、回答)生长边界出现在海上,形成的是海洋或海岭;生长边界出现在陆地上,常形成裂谷或断层,如东非大裂谷。</p><p>(教师继续分析、引导)同学们再看图,绿色的箭头是相对的,说明两边的板块在进行碰撞挤压,板块边界处于消亡状态。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一软一硬,在海上就会形成深海沟,如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陆交界处会形成岛弧或弧形列岛,如亚洲东部的库页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等;在陆地上会形成海岸山脉,如北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南美洲西海岸的安第斯山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都比较坚硬,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产生的。</p><p>(注意)南极洲板块伸向北部的狭长区域。</p><p>(然后教师进行板书、归纳)</p><p></p><p></p><p><strong>[课堂小结]</strong></p><p>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p><p><strong>[课后作业]</strong></p><p>1.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p><p>A.火山活动 B.变质作用 C.风化作用 D.地壳运动</p><p>答案:C</p><p>2.关于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是引起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B.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p><p>C.一般进行的都很迅速、很激烈 D.对地表形态具有破坏作用</p><p>答案:A</p><p>3.全球六大板块中,属于大洋板块的是( )</p><p>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p><p>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p><p>答案:B</p><p>4.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生长边界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p><p>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p><p>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p><p>D.日本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所以多火山、地震</p><p>答案:D</p><p>5.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质作用的 而形成的 ( )</p><p>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p><p>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p><p>答案:D</p><p>6.由地壳升降运动引起的现象是( )</p><p>A.岩层水平位移 B.地势的高低起伏</p><p>C.岩层弯曲变形 D.火山活动</p><p>答案:B</p><p>●板书设计</p><p>3.2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p><p>一、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p><p>1.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p><p>2.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p><p><table><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79"><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分类<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20"><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能量来源<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20"><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表现形式<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255"><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对地表形态的影响<span></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79"><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内力作用<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20"><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地球内部的热能<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20"><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地壳运动<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岩浆活动<span></span></p><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变质作用<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255"><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span></span></p></td></tr><tr><td valign="top" width="79"><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外力作用<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20"><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太阳能<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120"><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span></span></p></td><td valign="top" width="255"><p class="MsoPlainText" align="center">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p></td></tr></tbody></table></p><p>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p><p>1.地壳运动及其影响</p><p>水平运动——使岩层弯曲或断裂,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p><p>地壳运动</p><p>垂直运动——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p><p>(升降运动)</p><p>2.板块构造学说</p><p>(1)学说观点</p><p>(2)理论应用</p><p></p><p></p><p>更多地理教案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p></span></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