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4单元练习题6份
<p>第四单元综合检测</p><p>(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p><p>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p><p>读我国近5 000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3题。</p><p>1.我国气温变化中,气温总体趋势由降转为升的年份大致出现在()</p><p>A.公元后2023年 B.公元后2023年</p><p>C.公元后2023年 D.公元后2023年</p><p>2.关于我国近2023年气温变化的总趋势叙述正确的是()</p><p>A.总体呈下降趋势</p><p>B.总体呈上升趋势</p><p>C.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p><p>D.波动不一定</p><p>3.在公元2023年后近100年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有()</p><p>A.阿尔卑斯山雪线上升</p><p>B.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缩小</p><p>C.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p><p>D.冰川向高纬度缩小</p><p>1~3.解析本题组是以我国5 000年以来的气温变化为入手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判断气温转折点时,可作一条与横坐标平行的直线与图中曲线的低点相切即可得出答案。我国近5 000年来气温呈现出上下波动,基本上是温暖期与寒冷期交替出现。公元1 000年后的100年中气温明显下降,动植物向低纬度迁移。</p><p>答案1.B2.C3.C</p><p>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4~6题。</p><p>4.甲、乙两地所在半岛的地势是()</p><p>A.西北高、东南低 B.东南高、西北低</p><p>C.东北高、西南低 D.西南高、东北低</p><p>5.甲、乙沿海地区城市分布密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是()</p><p>A.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降水少</p><p>B.甲沿海地区比乙沿海气温日较差大</p><p>C.乙沿海地区多位于河流下游</p><p>D.乙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丰富</p><p>6.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是()</p><p>A.城市分布 B.地形</p><p>C.气候 D.河流</p><p>4~6.解析第4题,甲、乙两地所在的半岛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由图中河流流向,即可判断出该半岛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第5题,半岛西侧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丰富,且气温日较差小。半岛东部多位于河流下游,水源充足,且地形平坦。第6题,影响图中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和城市分布,但要注意题目要求选自然因素。</p><p>答案4.A5.C6.B</p><p>读某国轮廓图,完成7~8题。</p><p>7.与图中A城市布局的主导因素相同的城市是()</p><p>A.武汉市 B.上海市</p><p>C.墨西哥城 D.旧金山市</p><p>8.该国北部有大面积森林被破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速度,此地区的森林为()</p><p>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p><p>C.温带落叶阔叶林 D.热带雨林</p><p>7~8.解析图中国家是巴西,A城为该国首都巴西利亚,因纬度较低建在巴西高原上,气候较凉爽,与其相同的是墨西哥城,也建在墨西哥高原上。巴西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生长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但目前破坏较严重,面积急剧萎缩。</p><p>答案7.C8.D</p><p>如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9~11题。</p><p>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p><p>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p><p>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p><p>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p><p>A.海拔 B.降水</p><p>C.热量 D.坡向</p><p>11.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该地区()</p><p>A.冰川总量增加</p><p>B.冰川总量减少</p><p>C.昼夜温差减小</p><p>D.植被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p><p>9~11.解析第9题,从图1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变化趋势是自东向西逐渐增高;从图2可以看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纬向变化趋势是自南向北逐渐增高。结合起来可以得出,该地区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因此D项正确。第10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和降水,结合我国青藏高原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出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11题,全球变暖,会加大该区冰雪的融化,使冰川总量减少,加剧蒸发,使昼夜温差变大,而植被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p><p>答案9.D10.B11.B</p><p>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如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12~14题。</p><p>12.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p><p>A.0.550.50 B.0.300.50</p><p>C.0.550.35 D.0.300.35</p><p>13.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p><p>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p><p>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p><p>14.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p><p>A.E B.F</p><p>C.G D.H</p><p>12~14.解析第12题,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进行判读。闭合等值线具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就是在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一条闭合等值线,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小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小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若这条闭合等值线的数值与两条等值线中较大的一条数值相等,则闭合等值线内的数值大于闭合等值线的数值。根据上述原则可知E地的数值应介于0.25到0.45之间,F地的数值应介于0.45到0.65之间,B项正确。第13题,E地风险度小,是由于E地位于四川盆地中,夏季高温,且北面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较小,温度年变化较小,全年热量丰富;F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无高大地形阻挡,冬季易受冷空气侵扰,全年热量条件逊于E地,风险度较高。可见地形和大气环流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第14题,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那么四地随着热量的增加风险度都有可能降低。由于纬度最高的H地气候变暖前的风险度在四地中最高,因此其风险度降低也最明显。</p><p>答案12.B13.A14.D</p><p>我国在穴居时代就注意气候与居住的关系,随时代的发展逐渐发展为沿河而居。结合图,完成15~16题。</p><p>15.图中居民点和墓葬地分布主要位于()</p><p>A.河流左岸 B.河流右岸</p><p>C.河流侵蚀岸 D.河流沉积岸</p><p>16.目前上海、伦敦等城市建设时正好与图中相反,主要考虑的是()</p><p>A.便于耕作 B.便于取水</p><p>C.水质较好 D.便于航运</p><p>15~16.解析由图中居民点的布局来看都位于河流曲流处的沉积岸一侧。沉积岸河流流速较慢,土壤不断沉积,水质好,取水方便,也便于耕作。侵蚀岸,水流急,河道深,利于港口建设,发展航运便利。</p><p>答案15.D16.D</p><p>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变化图,完成17~18题。</p><p>17.关于图中曲线表示能源种类的判断,正确的是()</p><p>A.①曲线表示木柴 B.②曲线表示煤炭</p><p>C.③曲线表示石油 D.④曲线表示天然气</p><p>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现阶段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是天然气</p><p>B. 20世纪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p><p>C.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是石油和煤炭</p><p>D.石油所占比重将呈上升趋势</p><p>17~18.解析第17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能源所占比例是有变化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①曲线表示煤炭;②曲线表示木柴;③曲线表示石油;④曲线表示水电和核电;⑤曲线表示太阳能;⑥曲线表示天然气。第18题,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目前增速最快的是天然气,它是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p><p>答案17.C18.A</p><p>图示区域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不足区。读图,完成19~21题。</p><p>19.造成该区域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p><p>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p><p>B.全球变暖,蒸发加剧</p><p>C.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p><p>D.位于高大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p><p>20.该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不包括()</p><p>A.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碱化</p><p>C.湖泊萎缩 D.水土流失</p><p>21.解决该区域水资源不足的可行性措施是()</p><p>A.大力植树造林 B.跨流域调水</p><p>C.发展节水农业 D.海水淡化</p><p>19~21.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区域位于中亚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土流失不是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该区域主要是内流区,各河流水量都比较小,不适合跨流域调水。由于内陆干旱的气候也不适合植树造林和海水淡化。</p><p>答案19.C20.D21.C</p><p>读我国某天然气输油管线分布图,完成22~23题。</p><p>22.影响图中管线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p><p>A.气候 B.河流</p><p>C.地形 D.城市</p><p>23.图中Q城市所在的伊犁河谷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其原因是()</p><p>A.向西开敞的地形,有利于大量接收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水汽</p><p>B.夏季风带来了太平洋的丰富水汽</p><p>C.北冰洋湿润气流的汇入</p><p>D.印度洋水汽沿雅鲁藏布江北上</p><p>22~23.解析结合经纬度及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区域为我国的天山和准噶尔盆地。图中输油管线主要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山谷地区选线,沿线地形平坦,工程量较小。Q市位于伊犁河谷地之中,北、东、南均有高大的山脉,只有西侧有缺口,利于大西洋水汽伸入,并抬升形成地形雨。</p><p>答案22.C23.A</p><p>将年径流总量平铺在水文观测站以上的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它能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径流量的多少。据下表完成24~25题。</p><p>河名流域面积</p><p>(平方千米)长度</p><p>(千米)河口年平均</p><p>流量(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p><p>(亿立方米)</p><p>长江1 800 2023 20231 2023 793.53</p><p>珠江452 2023 20231 2023 492.20</p><p>黄河752 2023 2023 202374.50</p><p>淮河185 2023 2023 202351.00</p><p>24.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p><p>A.长江 B.珠江</p><p>C.黄河 D.淮河</p><p>25.影响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p><p>A.河口年平均流量 B.降水补给量</p><p>C.河流长度 D.流域内地貌特征</p><p>24~25.解析第24题,利用每条河流的年径流总量除以对应河流的流域面积即可。第25题,四条河流均是以雨水补给为主,故流域内降水的补给量决定了其径流深度。</p><p>答案24.B25.B</p><p>二、综合题(共50分)</p><p>26.读京津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p><p>(1)图示地区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哪几种?</p><p>(2)影响北京到秦皇岛铁路线的走向呈弧形的主要自然原因是()</p><p>A.地形 B.气候</p><p>C.矿产 D.水源</p><p>(3)图中经过天津的河流是________河,它注入________海。</p><p>(4)依据所学知识和图中条件,分析影响天津市发展的因素。(结合气候、地形、交通、资源等方面)</p><p>解析本题以京津地区的城市及交通运输线的选线,考查学生分析区位的能力,并结合图中的图例信息,考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综合性强,但难度较小,可根据所学知识作答。</p><p>答案(1)铁路,公路和管道。</p><p>(2)A</p><p>(3)海渤</p><p>(4)天津市位于沿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位于海河两岸,海河为其提供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附近有丰富的煤、铁和海盐资源;海陆交通便利。</p><p>27.读智利国家图和部分城市资料表,完成下列问题。(20分)</p><p>城市海拔(米)降雨量(毫米)</p><p>伊基克20230</p><p>圣地亚哥202360</p><p>蒙特港862 000</p><p>(1)分析三城市降水季节变化特点及成因。</p><p>(2)在该国北部地区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但在这里却生活着100多万人。没有水,他们就用一张张稠密网幕和长长的管道引水做水源,请说明其中的道理。</p><p>(3)该国中部盛产葡萄,葡萄酒世界闻名,说明葡萄种植区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p><p>(4)北京时间2023年2月27日14:34分,圣地亚哥附近发生了里氏8.8级地震,试分析该国家多地震的原因。</p><p>解析智利西侧沿海地区自北向南依次是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伊基克为热带沙漠气候,圣地亚哥为地中海气候,蒙特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另外,智利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活动。</p><p>答案(1)①伊基克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离岸信风及秘鲁寒流影响,终年降水稀少;</p><p>②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集中在冬季;</p><p>③蒙特港位于南纬40度以南,位于西风带山地迎风坡,终年降水充沛,季节分配均匀。</p><p>(2)该地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以利用稠密网幕促使水汽凝结后,再利用管道引水;还可以利用管道引安第斯山上的高山冰雪融水。</p><p>(3)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p><p>(4)智利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不稳定,多地震活动。</p><p>28.2023年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泰国曼谷召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p><p>(1)图中甲~丁代表的国家中,甲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p><p>(2)说明泰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各气候的降水特点。</p><p>(3)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国家着力于清洁能源的开发,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区域具有的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________。</p><p>(4)列举全球变暖对戊河河口三角洲有哪些不利的影响。(至少3点)</p><p>解析泰国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南半岛,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河流众多,且大多河流上游流经我国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全球气候变暖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可结合海平面上升对三角洲地区的不利影响来回答。</p><p>答案(1)越南泰国</p><p>(2)泰国北部(约10°N以北)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降水集中。</p><p>泰国南部(约10°N以南)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p><p>(3)水能</p><p>(4)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以下不利影响:①河口三角洲海岸线后退,甚至出现海水倒灌;②加剧河口地区的洪涝灾害;③造成旱季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④影响城镇的排污系统等。</p><p>29.为了应对能源短缺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新能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0分)</p><p>(1)我国内蒙古高原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分析该地区风能丰富的原因。</p><p>(2)我国塔里木盆地风能欠缺,其影响因素与________有关。</p><p>(3)荷兰是世界上利用风能发电较早的国家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国风能丰富的原因。</p><p>(4)列举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p><p>解析影响风能大小的原因,除了要考虑气压差之外,还需考虑地形因素。塔里木盆地可以阻挡和削减风速。青藏高原除了风能资源较丰富之外,还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能丰富;另外,青藏高原还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p><p>答案(1)①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地形为高原,地势平坦,地面摩擦力小。</p><p>(2)地形</p><p>(3)位于沿海地区,且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p><p>(4)风能、太阳能、地热能。</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