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58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卷

<p>(1)据各自然带在图1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p><p>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p><p>B.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p><p>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p><p>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p><p>(2)据图2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的特征是()</p><p>A.全年高温多雨</p><p>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p><p>C.全年炎热干燥</p><p>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p><p>解析:第(1)题,O→a,热量条件在不断增强,纬度越来越低,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O→b,热量条件在不断减弱,可能是纬度越来越高,也可能是海拔越来越高。第(2)题,从图中可知,非洲土地退化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p><p>答案:(1)D(2)B</p><p>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但是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出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地域分异叫做非地带性地域分异。世界陆地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所示:</p><p>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成“缺失”、“改变”、“约束”、“块状”等几方面。(1)缺失:由于海陆分布差异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2)改变:由于地形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是温带森林带,东侧是温带荒漠带,这是由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形成的。(3)约束: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狭长,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如我国x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这些绿洲是由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而形成的。</p><p>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5)题。</p><p>(1)自然带A→B→C→D反映了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F→G→I反映了自然带________分异规律。</p><p>(2)自然带D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自然带E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属于同一气候类型的两个自然带字母代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p><p>(4)自然带A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伸的原因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5)自然带H在南半球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在大陆东岸向低纬延伸,在大陆西岸向高纬延伸,原因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解析: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大气环流等因素,可知A应是热带雨林带,B是热带草原带,C是热带荒漠带,D是地中海气候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E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F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区和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区,G、I是同在温带大陆气候区下形成的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H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图中大陆外围空白为海洋,箭头则是洋流的流动方向。</p><p>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由沿海到内陆</p><p>(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3)GI</p><p>(4)东侧沿岸有暖流经过,且处在信风带的迎风海岸</p><p>(5)南半球50°~70°的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在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在大陆西岸受暖流影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