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行星地球单元质量检测
<p>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p><p>(2023天津高一检测)百年最亮彗星——“世纪彗星”ISON在2023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而且北半球适合观测。读下图回答1~3题。</p><p>1.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是()</p><p>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总星系</p><p>2.由图中可以看出,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地距离决定了()</p><p>A.地球有适宜的温度B.地球有适宜的大气</p><p>C.地球有岩石存在D.地球上有海洋存在</p><p>3.图中彗星于2023年11月28日抵达近日点附近,此日地球公转的速度()</p><p>A.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减慢</p><p>B.地球的公转速度在逐渐加快</p><p>C.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快</p><p>D.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p><p>【解析】1选B,2选A,3选B。解答该题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两大信息:一是太阳系信息;二是时间信息2023年11月28日。第1题,图示为太阳系局部图。第2题,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第3题,11月28日地球正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加快。</p><p>【知识拓展】列表比较天体的分类</p><p>天体类型主要特点</p><p>恒 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p><p>行星在椭圆形轨道上围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质量较小,不发光,表面通过反射太阳光而发亮</p><p>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质量不大的天体</p><p>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p><p>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p><p>彗星在扁长形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独特外貌</p><p>星际物质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极其稀薄</p><p>2023年俄罗斯航天署同意替代美国与欧洲航天局共同实施Exomars火星探测项目。根据双方初步协商结果,俄将负责航天器发射工作。计划在2023年发射一颗火星轨道探测器观测火星大气,然后在2023年发射火星车考察火星表面。据此回答4、5题。</p><p>4.关于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火星轨道位于土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p><p>B.火星是距太阳最近的行星</p><p>C.火星是类地行星中距太阳最远的行星</p><p>D.火星的环境适合生命物质的存在</p><p>5.关于火星表面的叙述,正确的是()</p><p>A.有充足的液态水B.厚厚的大气层</p><p>C.生物能资源丰富D.表面温差较大</p><p>【解析】4选C,5选D。第4题,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在类地行星中,火星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故选项C正确。火星轨道位于地球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目前火星的环境不适合生命物质的存在。第5题,火星上大气稀薄,表面昼夜温差大,故选项D正确。</p><p>【方法技巧】存在生命问题的思路分析</p><p>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分析:</p><p>(1)看行星与恒 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有适宜的温度。</p><p>(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适当的体积和质量能保证该行星周围有可以活动的大气层。</p><p>(3)看行星的自转、公转周期是否适中。它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p><p>(4)确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p><p>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p><p>读图,回答6、7题。</p><p>6.图中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可能是()</p><p>A.2023 300B.2023 550</p><p>C.2023 900D.2023 800</p><p>7.造成该大洲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p><p>A.纬度高低B.海拔高低</p><p>C.植被好坏D.云量多少</p><p>【解析】6选C,7选D。本题组主要考查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第6题,由图可知,A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80~200之间,年日照时数介于2 600小时~3 000小时之间。第7题,由该大洲的海陆轮廓可知,该大洲为非洲,由图中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结合非洲的气候和地形状况可知,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云量的多少。</p><p>【互动探究】</p><p>(1)图中C点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多少?</p><p>提示:C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在200~220之间,年日照时数在3 400~3 800小时之间。</p><p>(2)图中C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为什 么均较大?</p><p>提示:C地是撒哈拉沙漠,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少雨,光照强。</p><p>(2023开封高一检测)云南太阳能光伏并网实验示范电站项目在昆明石林县(约24°N,103°E)正式投产发电已经4年。据此完成8、9题。</p><p>8.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不利条件的是()</p><p>A.雨天较少,日照时间长</p><p>B.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p><p>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p><p>D.山地、丘陵面积广大</p><p>9.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p><p>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p><p>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p><p>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p><p>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p><p>【解析】8选D,9选A。第8题,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雨天较少,日照时间长,石漠化土地面积广大,使该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第9题,夏至日</p><p>——先朝东北,后朝南,再朝西北;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冬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A项正确。</p><p>(2023天津文综)图中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0、11题。</p><p>10.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p><p>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p><p>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p><p>1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p><p>()</p><p>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p><p>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p><p>【解析】10选A,11选B。第10题,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因此在北半球,北极星的高度就等于观察者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南半球看 不到北极星。图中显示北极星高度较小,因此摄影师拍摄的地点应该位于北半球较低纬度。第11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自转角速度为15°/h,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因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3个多小时。</p><p>(2023淮阴高一检测)读中央电视台某日在北京时间6时30分“体育晨报”栏目的两幅截图画面(当时天气状况是晴朗,下图 中有北京央视大楼),完成12、13题。</p><p>12.此时埃及开罗(东二区)时间是()</p><p>A.12时30分B.0时30分</p><p>C.6时30分D.9时30分</p><p>13.这一天北京的昼夜情况是()</p><p>A.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p><p>C.昼夜等长D.无法判断</p><p>【解析】12选B,13选A。第12题,东八区6时30分时,东二区为0时30分。第13题,北京时间6时30 分北京仍处于黑夜,说明北半球昼短夜长。</p><p>14.(2023包头高一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河流某河段的剖面图,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某河流由西向东流,则下 图中正确的图示是()</p><p>【解析】选C。根据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该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沉积,所以堆积物在左岸。</p><p>(2023商南高一检测)下图表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15、16题。</p><p>15.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p><p>A.aB.bC.cD.d</p><p>16.由南向北排出a、b、c、d四城市的顺序()</p><p>A.acbdB.acdbC.cadbD.dcab</p><p>【解析】15选A,16选C。第15题,由题意可知,12月22日时,只有赤道上会出现昼夜平分现象,故a城市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第16题,图中a城市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上;b城市出现极夜现象,应位于北极圈内,是四城市中位置最北的;c城市昼长夜短,应属于赤道与南极圈之间的城市,是四城市中位置最南的;d城市昼短夜长,应位于赤道与北极圈之间。</p><p>(2023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7、18题。</p><p>17.下列节气,正午时遮阳棚的影子最大的是()</p><p>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p><p>18.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p><p>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冰雪覆盖</p><p>C.盛行东南信风D.各地昼夜等长</p><p>【解析】17选D,18选D。第1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①②③分别代表北半球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很明显③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物体影子最大。第18题,由上题可知,太阳光线处于②(二分日)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任何地点都出现昼夜平分。梅雨季节出现在6月份,浙江不会出现冰雪覆盖,夏季盛行的是东南季风。</p><p>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19、20题。</p><p>1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p><p>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p><p>B.横波在②层传播速度比③层快</p><p>C.②是软流层</p><p>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p><p>20.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p><p>A.莫霍界面附近B.上、下地幔之间</p><p>C.古登堡界面D.内外核之间</p><p>【解析】19选D,20选C。第19题,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的固体外壳。由图中看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第20题,地下将近2 900千米处,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深度被称为古登堡界面。</p><p>二、非选择题(共60分)</p><p>21.(2023淮阴模拟)读银河系简图和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8分)</p><p>(1)图中共包含有____ __________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p><p>(2)在ABCD四个位置中,淮阴昼夜长短变化最快是在________位置,原因是</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解析】第(1)题,此图中天体系统包括地月系、太阳系和银河系。第(2)题,公转速度越快,昼夜长短变化越快。</p><p>答案:(1)3地月系</p><p>(2)D在ABCD四个位置中,D点公转速度最快</p><p>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p><p>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预测第2 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23年开始。</p><p>材料二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p><p>(1)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___________ _层,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p><p>(2)结合图中信息求出第25周期太阳活动高峰年是________年。</p><p>(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p><p>(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请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p><p>【解析】本题以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类型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1)题,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而显得较暗。第(2)题,可直接从图中读出。第(3)题,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步发生,太阳黑子的多少、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第(4)题,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等都有影响,同时还可能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p><p>答案:(1)光球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所以看起来比较黑,其实仅是暗一些。</p><p>(2)2023 (3)耀斑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p><p>(4)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会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其他答案合理亦可)。</p><p>【知识拓展】太阳辐射与太阳活动的区别</p><p>太阳辐射太阳活动</p><p>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p><p>产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表面</p><p>形式或</p><p>类型太阳辐射能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p><p>变化规律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周期约为11年</p><p>对地球</p><p>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②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主要的能量来源①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②对地球磁场的影响;③对气候的影响</p><p>23.(2023通州高一检测)读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1)这一天是北京时间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p><p>(2)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p><p>(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从________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北极圈与赤道的昼长相差________小时。</p><p>(4)该图所示日期过后,太阳直射点向________(方向)移动,正午天安门广场的旗杆影长渐_____ _____。</p><p>(5)A、B、C三地中,最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的是________地。</p><p>【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太阳光线的位置可知,此时北极圈正好发生极夜现象,应是北半球的冬至日。第(2)题,注意晨昏线应过地心且与太阳光线垂直。然后用斜线表示出夜半球。第(3)题,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极圈发生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它们的昼长差是12小时。第(4)题,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开始向北移动,正午天安门广场的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旗杆影长渐短。第(5)题,图中A、B、C三地中B地位置最东,日出最早;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的地点应位于南半球。</p><p>答案:(1)2023</p><p>(2)(见下图)</p><p>(3)南回归线(23°26′S)12</p><p>(4)北短</p><p>(5)BC</p><p>24.(2023福州高一检测)下面图1为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轨迹示意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3为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p><p>(1)戊的日期是______________前后,此时在图2中的位置为________(填代号),地球上的光照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填图3中①②③④代号)。</p><p>(2)2023年春节是1月31日,当日阳光直射点位于图1中()</p><p>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p><p>C.丙丁之间D.丁戊之间</p><p>我国的科考队员正在南极大陆上建泰山站(南纬73°51′,东经76°58′),他们很想看到美丽的极光,是否能如愿?__________,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泰山站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为()</p><p>A.50°B.60°C.70°D.40°</p><p>(3)福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和白昼时间都达到最大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为图2中的________。(填a、b、c、d代号),随后一个月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p><p>(4)期末考试三天(1月),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p><p>【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第(1)题,戊为冬至后太阳 直射赤道的时间,为春分日,对应图2的a图,图3中①④表示太阳直 射赤道。第(2)题,1月31日阳光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对应丁戊时段。1月31日南极大陆处于极昼期,是看不到极光的。泰山站(南纬73°51′)在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其值为39°35′。第(3)题,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和白昼时间都达到最大的时间为夏至日,地球位于图2 b位置,此后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7月初最慢),后变快。第(4)题,1月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p><p>答案:(1)3月21日a①④</p><p>(2)D不能此时南极大陆(泰山站)出现极昼D</p><p>(3)b先变慢、后变快</p><p>(4)昼变长、夜变短</p><p>25.(2023聊城高一检测)下图为圆柱投影图,阴影部分为黑夜。据图回答问题。(10分)</p><p>(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P点的纬度是________。</p><p>(2)A、B、C三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p><p>(3)这一天地球上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p><p>(4)如果A点的时间为19点20分,B点所属时区是________。</p><p>(5)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白昼将怎样变化?</p><p>(6)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什么?</p><p>【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135°E为0时,由此可知直射点的经度为</p><p>45°W;由晨线与经线夹角为20°,结合昼夜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纬度为</p><p>20°N。P点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处,其纬度为70°N。第(2)题,C点所在纬线的昼弧明显长于AB所在昼弧,故C点昼长最长。第(3)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0°S以南出现极夜现象。第(4)题,由图可知135°E为0时或24时,A点地方时为19点20分,由此可计算出A点与135°E的经度差为70°,由此可知B点在135°E以东且相差70°,计算可知B点经度为155°W,属于西十区。第(5)题,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两种可能,即向北或向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将有变长或变短两种情况。第(6)题,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p><p>答案:(1)(20°N,45°W)70°N</p><p>(2)C</p><p>(3)70°S及其以南地区</p><p>(4)西十区</p><p>(5)第一种情况:南北半球白昼将变短。第二种情况:北北半球白昼将变长。</p><p>(6)由20°N向南北两侧递减。</p><p>26.(2023商洛高一检测)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p><p>(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 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p><p>(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_______________。</p><p>(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解析】本题通过等值线的形式考查地壳的厚度及其在北美大陆的分布规律。第(1)题,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陆地壳的厚度要大于大洋地壳。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间距为5千米,A位于45千米等值线内,B位于35千米等值线内,故A处数值应大于45小于50,B应大于30小于35。第(3)题,由等值线图可知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变小。</p><p>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p><p>(2)45~50千米30~35千米</p><p>(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地区较薄</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