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57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题

<p>说明:1.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4题,占85分;第Ⅱ卷为综合题,共1题,占15分。</p><p>2. 答题时,考生必须把选择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第Ⅱ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p><p>第I卷 选择题</p><p>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2.5分,共85分)</p><p>2023年6月27日,北半球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天.牧夫座流星体属于()</p><p>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p><p>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p><p>2.绝大部分流星体在到达地面以前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p><p>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p><p>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p><p>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p><p>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p><p>2023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此次日食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时间 超过6分钟,下图为中国最佳观测点东平大坝拍摄的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利珠”照片。据此回答3~4题。</p><p>3.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p><p>A.光球层 B.色球层</p><p>C.日冕层 D.对流层</p><p>4.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p><p>A.黑子 B.耀斑</p><p>C.太阳风 D.极光</p><p>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预计将于202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回答5~6题。</p><p>5. 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p><p>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p><p>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 速度大,利于发射</p><p>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p><p>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p><p>6.该日北京时间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p><p>A.南偏东B.南偏西</p><p>C.北偏东 D.北偏西</p><p>7.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p><p>2023年南非世界杯总决赛于当地时间7月11日20:30在约翰内斯堡(26°S,28°E)开赛。上海的王先生要去约翰内斯堡观看这场比赛。自上海经迪拜至约翰内斯堡,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据此完成8~9题。</p><p>8.在下列假设的上海—约翰内斯堡的航班起飞时间中,王先生适宜选择()</p><p>A.10日21:00 B.11日3:30</p><p>C.11日7: 00 D.11日9:30</p><p>9.该场足球比赛过程中,下列地点日期发生了变更的是()</p><p>A.纽约(74°W) B.伦敦(经度0°)</p><p>C.布宜诺斯艾利斯(58°24′W) D.伊斯兰堡(73°08′E)</p><p>下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10~11题。</p><p>10.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p><p>A.甲→乙B.乙→丙</p><p>C.丙→丁 D.丁→甲</p><p>11.2023年2月3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p><p>A.甲点 B.乙点</p><p>C.丙点 D.丁点</p><p>下表是北京和M地同一天中的天空状况观测记录,完成12~13题。</p><p>天空黑暗结束晨光日出地平线日落地平线昏影天空昏暗开始</p><p>北京5:355:366:2023:2023:2023:45</p><p>M地0:000:2023:400:00</p><p>12.这一天约在()</p><p>A.春分日前后 B.五一劳动节前后</p><p>C.夏至日前后 D.冬至日前后</p><p>13.M地位于()</p><p>A.赤道附近地区 B.副热带地区</p><p>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p><p>14.以下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p><p>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p><p>C.侵蚀作用D.地壳运动</p><p>15.下图为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它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p><p>A.变质作用</p><p>B.岩浆活动</p><p>C.海浪侵蚀</p><p>D.风化作用</p><p>2023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在浓雾中若隐若现。回答16~18题。</p><p>16.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p><p>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p><p>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p><p>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p><p>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p><p>17.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p><p>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 散</p><p>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p><p>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p><p>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p><p>18.读图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p><p>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p><p>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p><p>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p><p>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p><p>读下图,回答19~21题。</p><p>19.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p><p>①地转偏向力②摩擦力</p><p>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惯性离心力</p><p>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p><p>20.导致图示现象发生的大气运动形式,最可能是()</p><p>A.城市热岛环流</p><p>B.海陆风</p><p>C.季风环流</p><p>D.山谷风</p><p>21.图中大气污染危害较大的是()</p><p>A. 春季 B.秋季</p><p>C.白天 D.夜间</p><p>下图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读图完成22~24题。</p><p>22.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p><p>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p><p>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p><p>23.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p><p>24.若该图为东亚冬季风的季风环流,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甲、乙、丙三地中,乙是陆地</p><p>B.甲、乙、丙三地中,甲地气温高</p><p>C.丙气流的性质是温暖湿润</p><p>D.海陆热力差异是该环流的成因</p><p>25.衡量巴西比中国水资源丰富的指标是()</p><p>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p><p>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p><p>26.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p><p>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B.控制城市规模</p><p>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p><p>读图,完成27~28题。</p><p>27.四幅地质构造中,属于褶皱的是()</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p><p>28.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p><p>A.①② B.②③ C.③② D.④①</p><p>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完成29~31题。</p><p>29.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p><p>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辐射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p><p>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p><p>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p>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p><p>B.海陆间水循环是指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即由④环节完成</p><p>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p><p>D.海陆间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p><p>31.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p><p>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p><p>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p><p>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p><p>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p><p>下图为世 界某海区洋 流模式图,据此完成32~33题。</p><p>32.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北半球部分,S代表纬线,则()</p><p>A.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p><p>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性质为暖流</p><p>C.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增温 、增湿作用</p><p>D.洋流④为北赤道暖流</p><p>33.若S线为23°26′纬线,则图中洋流附近可能会形成渔场的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在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内,有一群海岸怪石,其中以“女王头”最为著名(如图)。但其“玉颈”由于逐年变细,预计15年后将面临“断头”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p><p>34.“女王头”独特的地貌对应的外力作用是()</p><p>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堆积</p><p>C.化学溶蚀、风力沉积 D.地壳运动、风化作 用</p><p>第II卷 综合题</p><p>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p><p>3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p><p>(1)该图表示北半球__ 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 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p><p>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初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