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的形成同步训练(有答案人教必修一)
<p>读图,完成1~2题。</p><p>1.四幅地质构造中,属于褶皱的是()</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p><p>2.四幅地质构造图中,有向斜山、地堑景观的分别是()</p><p>A.①② B.②③ C.③② D.④①</p><p>1~2.解析: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弯曲)为褶皱,变位(错动)为断层。图中②为地堑、③为向斜山(或背斜谷)、④为地垒。</p><p>答案:1.D2.C</p><p>读某油气田示意图,完成3~5题。</p><p>3.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p><p>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p><p>4.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p><p>A.气、水、油 B.气、油、水</p><p>C.水、气、油 D.油、水、气</p><p>5.图中①②③所在岩层的成因类型为()</p><p>A.岩浆岩 B.沉积岩</p><p>C.变质岩 D.玄武岩</p><p>3~5.解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按密度从小到大是气、油、水,气密度最小,位于最上部,水密度最大,位于最下部。气、油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故应属于沉积矿,位于沉积岩之中。</p><p>答案:3.B4.B5.B</p><p>6.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p><p>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p><p>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p><p>解析: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修建铁路,而中部为台湾山脉,修筑铁路成本高、难度大,故没有直接联系东西的横向铁路。</p><p>答案:A</p><p>7.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试着当一次地质工程师,完成(1)~(5)题。</p><p>(1)图中A、B、C三地,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p><p>答案:BCA</p><p>(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p><p>答案:水平</p><p>(3)图中B处为谷地,C处为山地,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p><p>(4)要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中应选择________地。</p><p>答案:B</p><p>(5)假如该地区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是A、B、C三地中的何地?假如该地没有形成石油的地质环境,则又是什么原因?</p><p>答案:如果有,应在B地。如果没有,则理由是: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但B处背斜含油层已被侵蚀掉。</p><p>一、选择题</p><p>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1~2题。</p><p>1.在a、b两处采煤,最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分别是()</p><p>A.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p><p>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p><p>解析:a为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因此密度较小的气体易在此聚积,故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b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此密度较大的水易朝该处汇集,故易发生透水事故。</p><p>答案:D</p><p>2.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p><p>A.乙、丙两处地貌均由地壳运动形成</p><p>B.乙处为背斜成谷</p><p>C.丙处为断块山</p><p>D.丁处为向斜成谷</p><p>解析:乙处为背斜成谷,它是因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而形成的;丙处为向斜成山,它是因向斜槽部物质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的;丁处是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谷地。</p><p>答案:B</p><p>读图,完成3~5题。</p><p>3.下列事项没有在图中反映出来的是()</p><p>A.断层</p><p>B.褶皱</p><p>C.火山喷发</p><p>D.岩层运动方向</p><p>解析:图示反映出岩层受到巨大挤压力的作用先形成了褶皱,后因超过了岩石最大承受能力而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位移,出现断层。</p><p>答案:C</p><p>4.图示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p><p>A.张力 B.挤压力</p><p>C.摩擦力 D.垂直挤压力</p><p>解析:由第3题分析可知其动力主要是挤压力。</p><p>答案:B</p><p>5.下列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p><p>A.阿尔卑斯山脉 B.大西洋</p><p>C.长江三峡 D.日本富士山</p><p>解析: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相对运动挤压而成的褶皱山系;大西洋是板块张裂而成的;长江三峡属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富士山是一座火山,是岩浆活动的一种反映。</p><p>答案:A</p><p>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压力和张力过大都能形成断层</p><p>B.压力和张力过大都能形成褶皱</p><p>C.岩体发生破裂就是断层</p><p>D.压力过大先形成断层,后形成褶皱</p><p>解析:张力不会形成褶皱;岩体破裂并不就是断层(断层要有明显岩层错位);压力过大应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断层。</p><p>答案:A</p><p>7.(2023茂名一模) 下图是某地质剖面图,图中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是()</p><p>A. A地层 B. B地层 C. C地层 D. D地层</p><p>解析:向斜地貌,C地保存下来了,说明它抗侵蚀能力比较强,其他地方被侵蚀都比较厉害,D地有断层,也被侵蚀。</p><p>答案:C</p><p>8.(2023汕头一模)读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图3) ,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由于板块的相对运动,边界处可能形成()</p><p>A.甲乙之间——裂谷、海洋</p><p>B.甲丙之间——海沟、海岭</p><p>C.甲丁之间——海沟、岛弧</p><p>D.甲戊之间——褶皱山脉、高原</p><p>解析:该板块为太平洋板块,甲乙之间是挤压边界,不可能形成裂谷、海洋;甲丙之间是张裂边界不可能形成海岭;甲戊之间是张裂边界,不可能形成褶皱山脉、高原。</p><p>答案:C</p><p>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9~10题。</p><p>9.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p><p>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p><p>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p><p>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p><p>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p><p>10.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p><p>A.火成岩1为喷出岩</p><p>B.火成岩2为喷出岩</p><p>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p><p>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p><p>9~10.解析:从图中分析可知,沉积岩3、沉积岩2的形成早于火成岩1,火成岩1的形成早于火成岩2,沉积岩1形成年代最晚。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喷出地表,形成火山,为喷出岩。</p><p>答案:9.D10.B</p><p>读“20世纪死亡千人以上的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1~12题。</p><p>11.这种灾害是()</p><p>A.台风 B.滑坡 C.洪涝 D.地震</p><p>答案:D</p><p>12.造成图示状况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p><p>A.经济水平 B.人口密度</p><p>C.地貌形态 D.季风气候</p><p>答案:B</p><p>二、综合题</p><p>1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平面地质图,图中的地质界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读图完成(1)~(4)题。</p><p>(1)背斜中心在________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________,其成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⑥该处岩层最老,而两侧岩层较新谷地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较破碎易遭受外力侵蚀。②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可溶性较强,易被侵蚀成谷地</p><p>(2)向斜中心在______处,该地在地貌上表现为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③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p><p>(3)最可能发育有地下暗河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案:⑤该区域为石灰岩分布区,可溶性强,易发生溶蚀作用</p><p>(4)若在该地区修建公路,选择线路时应注意哪些自然因素?(可从地形、地质等方面分析)</p><p>答案:①注意地形的分布,山间河谷地带是公路选线的基本走向。②注意山体坡度,应避开陡坡,且修成迂回曲折的“之”字形状。③注意地质情况,避开断层线及地下暗河、溶洞分布区等。</p><p>14.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协助解决。</p><p>(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________较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p><p>A.占用土地 B.工程造价</p><p>C.民工数量 D.技术水平</p><p>解析:山地地区修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就要求线路迂回曲折前进。b镇到d城市的公路绕道c镇的主要原因是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p><p>答案:(1)②受地形的影响,山地地区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p><p>(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p><p>(3)B</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