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地理下册3月月考试卷(含答案)
<p>一 选择题 (30×2)</p><p>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据此回答1~3题。</p><p>1.现阶段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下列哪种情况()</p><p>A.①模式B.①→②转变 C.②模式 D.基本实现②→③转变</p><p>2.下列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图中②的是()</p><p>A.尼日利亚 B.韩国 C.古巴 D.澳大利亚</p><p>3.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趋向的阶段是()</p><p>A.① B.①→② C.②→③ D.③</p><p>4.集中紧凑式城市布局所没有的特点是()</p><p>A.城市各项基本建设用地配置比较集中紧凑</p><p>B.便于集中布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节省各项建设投资</p><p>C.城市各片工矿区与生活区配套布置,便于就近组织生产和生活</p><p>D.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p><p>5.一些特大城市在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兴建卫星城,是为了()</p><p>①疏散城区过密的人口②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③疏散城区过密的工业</p><p>④扩大城市的地域范围</p><p>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p><p>6.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 )</p><p>7.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p><p>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p><p>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p><p>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p><p>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p><p>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p><p>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p><p>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p><p>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p><p>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p><p>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p><p>C.幼儿园、医院D.医院、停车场</p><p>10.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p><p>A.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 B.农业社会→原始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p><p>C.工业社会→原始社会→农业社会→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现代社会</p><p>读几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1~12题。</p><p>11.2023年,与英国相比,巴西城市化特点是( )</p><p>A.城市环境质量更高 B.城市化水平更高</p><p>C.城市化速度更快 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p><p>12.2023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变化的主要原因有()</p><p>①城市环境恶化 ②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p><p>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④城市中心区的萎缩</p><p>A.①② B.③④ C.③④ D.②④</p><p>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右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13~14题。</p><p>13.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p><p>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p><p>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p><p>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p><p>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p><p>14.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p><p>在该城市的()</p><p>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p><p>15.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p><p>A.M B.N C.P D.Q</p><p>16.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最可能是()</p><p>A.M</p><p>B.N</p><p>C.P</p><p>D.Q</p><p>2023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17~20题。</p><p>17、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 )</p><p>A. 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p><p>18、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 )</p><p>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p><p>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传统型”阶段</p><p>19、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 )</p><p>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p><p>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p><p>20、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p><p>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p><p>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p><p>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21~22题。</p><p>具体地区年生产量(万吨)可载人口量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p><p>长江中下游88 20232 202395</p><p>青海、x藏10 2023 2023</p><p>21.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p><p>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p><p>22.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p><p>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p><p>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p><p>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 2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p><p>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p><p>24北京围绕故宫一带的市中心不是中心商务区,而是行政区,其原因是</p><p>A.主要受历史因素和城市性质的影响 B.该地段的交通通达度差</p><p>C.该地段地价太高 D.该地段的地形不适宜作为商业区</p><p>25.一般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p><p> A.中心无污染工业区 B.中心豪华娱乐区</p><p>C.中心商务区 D.中心豪华住宅区</p><p>26.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p><p>①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②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型” ③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的典型代表 ④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27.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p><p>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定居人口减少</p><p>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p><p>读我国2023年和2023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28~30题</p><p>28. 2023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p><p>A. 人口总量大 B. 人口就业压力大</p><p>C. 人口严重老龄化 D. 劳动力不足</p><p>29. 2023年与2023年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①5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减少</p><p>②50岁以上的各年龄段人口总量均增加</p><p>③60岁以上的人口大约是2023年的3倍</p><p>④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有了明显的提高</p><p>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p><p>30. 导致我国人口状况发生演变的原因,不可能是</p><p>A. 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p><p>B. 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和社会福利的提高</p><p>C. 医疗卫生条件的日益改善</p><p>D. 生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的成本上升</p><p>二 综合题</p><p>31..下页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单位:元/米2),读图回答:(14分)</p><p>(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 处,形成原因是 。</p><p>(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 处,判断理由是</p><p>(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p><p>(4) 4)图中G代表 用地,形成原因是 。</p><p>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p><p>材料1: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图1)和“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图2)。</p><p>材料2: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p><p>(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简要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6分)</p><p>(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图2)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简要分析原因。(10分)</p><p>(3)材料2(图3)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p><p>(4)材料2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变大或变小),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p><p>高二地理答案</p><p>20232023202320232023</p><p>DADCBDBDADCACBD</p><p>202320232023202320232023202330</p><p>BABADDBDACACCDD</p><p>31.(14分)</p><p>(1)A ( 2分)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2分)</p><p>(2)BCDE ( 2分)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 2分)</p><p>(3)ADG F ( 2分)</p><p>(4)居住 ( 2分)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区的最佳区位( 2分)</p><p>32.</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