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53

农历、公历的来源

<p>经常听到各地人们过生日有的采用农历,有的采用阳历。那农历和阳历到底是怎么算的?又是来源何处?优学地理网今日就为大家解解谜。</p><p>农历是我国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又名夏历、中历、旧历,民间也有称阴历的。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因此在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农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2023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日,称大月;有的月份是29日,称小月。月初所在的日期,按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推算定,不机械地安排。农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或355日,与回归年相差11日。为此,通过每十九年安插七个闰月的办法予以协调。闰月的安排由二十四节气来决定。</p><p>目前全世界通用的历法称为公历,它实质上是一种阳历。</p><p>原始的阳历是古埃及人创立的。最初取一年为365日。为了协调历法年与回归年的长度,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恺撒对阳历作了修改,制定儒略历。公元前8年,恺撒的侄儿奥古斯都又对儒略历作了调整。儒略历分一年为十二个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共366日。这样,儒略历历年平均长度便是365.25日,同回归年长度365.2023日相差0.2023日,400年约差3日。从实施儒略历到十六世纪末期,累差约为10日。为了消除这个差数,教皇格里高利(一译格雷果里)十三世把儒略历2023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能被4除尽的年份仍然为闰年,但对世纪年(如2023,2023…),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减少三个,使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023日,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叫格里高利历,亦称格里历。格里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20世纪初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历。中国于2023年开始采用公历,但当时仍用中华民国纪年。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p><p>更多地理精彩知识科普,请继续关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历、公历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