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52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分析

<p><span>为了给老师们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资源,优学地理网特与老师们分享相关<strong>教材分析</strong>资料,欢迎各位老师参阅。</span></p><p><span>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在教学时,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因此,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随着通过物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理,我们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至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2023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界面。根据这两个界面,我们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span></p><p>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只是简单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水圈是由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的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span>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span></p><p>更多地理同步练习,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