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沈阳二中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p>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p><p>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p><p>第Ⅰ卷 (60分)</p><p>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p><p>1.下图为某地区人口结构图,此人口结构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p><p>A.英国 B.印度 C.巴西 D.俄罗斯</p><p>2.下列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中,属于自然因素的有</p><p>①气候 ②地形 ③政策 ④交通</p><p>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p><p>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p><p>A.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p><p>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p><p>读下图(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4—5题。</p><p>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p><p>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B.P’为环境承载力</p><p>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D.P为环境承载力</p><p>5.图中反映了</p><p>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p>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p>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p><p>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p><p>下图为我国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p><p>6.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p><p>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p><p>7.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p><p>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p><p>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p><p>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p><p>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p><p>读某城市略图,回答9—11题。</p><p>9.该市周边①、②、③、④四个卫星城中,最适宜布局化工工业区的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10.该城市将新城区建在老城区以西的河流对岸,最可能的原因是</p><p>A.新城区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B.尽量少占农田,保护耕地资源</p><p>C.新城区环境洁净、优美 D.新城区地势平坦开阔,发展空间大</p><p>11.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p><p>A.交通干线 B.商业网点 C.邮政通信 D.城市绿化</p><p>右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读图回答12-13题。</p><p>1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p><p>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p><p>B.从a→d分布的是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p><p>C.市区边界应为d线</p><p>D.地价a﹤b﹤c﹤d</p><p>13.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选择厂址的最佳位置可能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下图表示世界大城市比重的演变趋势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4-16题。</p><p>14.图示曲线可以反映大城市发展的演变规律是</p><p>A.大城市数量先增后降 B.大城市数量比重先增后降</p><p>C.大城市用地规模会不断扩大 D.大城市人口比重会持续上升</p><p>15.①阶段大城市主要分布在</p><p>A.沿海地区 B.热带气候区 C.矿产丰富地区 D.农业发达地区</p><p>16.③阶段大城市数量比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p><p>A.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挤 C.居住紧张 D.社会治安混乱</p><p>下图为“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读图,回答17-19题。</p><p>17.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因素是</p><p>A.地形 B.气候 C.劳动力 D.市场</p><p>18.珠江三角洲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p><p>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市场</p><p>19.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的花卉产业带。与云南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花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p><p>A.劳动力 B.科技 C.交通 D.地形</p><p>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p><p>20.从产业链的角度看, 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p><p>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 、变速箱等)</p><p>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p><p>21.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为了发挥各地的自身优势,汽车产业的各个产业链往往分散到世界各地。在现代通信手段高速发展的今天,最容易发生工业分散的产业链是</p><p>A.零部件生产 B.汽车销售 C.设计研发 D.整车制造</p><p>读下图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2-23题。</p><p>22.图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p><p>A.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p><p>B.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p><p>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p><p>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p><p>23.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p><p>A.甲——接近能源地 B.乙——配套企业多</p><p>C.丙——土地成本低 D.甲——环境容量大</p><p>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24-25题。</p><p>24.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p><p>A.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B.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p><p>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D.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量的变化</p><p>25.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选址在公路干线旁的选址原则为</p><p>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经济最优原则 D.资源最优原则</p><p>读中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回答26-27题。</p><p>26.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p><p>A.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p><p>C.北方多于南方 D.西部多于东部</p><p>27.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p><p>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p><p>B.都为重要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p><p>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策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p><p>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p><p>28.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p><p>①随手乱扔垃圾②坚持光盘行动,如需打包尽量使用自带保鲜盒③外出旅行入住酒店时使用自带的洗漱用品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p><p>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p><p>按常理,鸭子长得越快鸭农越赚钱。但在湖北云梦、京山等地,一些鸭农却养起了“慢生鸭”。在自然环境捕食,辅之以麦麸、玉米、谷糠和青饲料,这样养的鸭比用有添加剂的浓缩饲料喂养的晚2个多月才能出栏,但肉质好,价格高,成为更为赚钱的绿色食品。据此完成29-30题。</p><p>29.“慢生鸭”饲养者在利于消费者健康前提下获取高利润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p><p>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D.公正性原则</p><p>30.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p><p>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合理使用化肥农药</p><p>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 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等</p><p>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p><p>3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p><p>A.黏重的土壤 B.稠密的水系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p><p>32.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p><p>A.南方民居墙体厚 ---气候炎热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降水量大</p><p>C.南方民居房檐窄 ---光照强烈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光照不足</p><p>33.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与松嫩平原相比长江三角洲所具备的优势条件是</p><p>A.作物生长期较长 B.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p><p>34.2023年7月11日台风“尼伯特”造成福建、江西、广东等省63.4万人受灾1.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2.5千公顷。气象部门预测“尼伯特”登陆地点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p><p>A.GIS GPS B.RS GPS C.GIS RS D.GIS 数字地球</p><p>35.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p><p>A. GPS—RS—GIS B.RS—GIS—GPS C.GIS—RS—GPS D.RS—GPS—GIS</p><p>36.形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p><p>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p><p>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④纬度位置高</p><p>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p><p>37.我国农牧界线向北推移,加剧了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是</p><p>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具有沙漠化的潜在威胁②用水量增多致使降水减少</p><p>③农作物固沙不及草原植物 ④破坏植被而又缺少防护林</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38.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p><p>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土壤肥力高</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p><p>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读图回答39-40题。</p><p>39.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有</p><p>①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 ②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p><p>③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④不易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p><p>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p><p>40.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p><p>A.微电子工业 B.建设商品粮基地</p><p>C.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p><p>第Ⅱ卷(40分)</p><p>二、综合题:(共2小题)</p><p>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p><p>(1)甲图阴影部分分布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p><p>是 (8分)</p><p>(2)乙图中阴影部分分布的农业地域类型在 、 两国也有分布。(4分)</p><p>(3)甲乙两图中所表示的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其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有哪些?(8分)</p><p>42.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有关部门的勘探,在该地发现了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完成下列问题。(20分)</p><p>(1)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请推断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将如何变化,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p><p>(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会发生哪些变化?(6分)</p><p>(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坑口电站建在①②哪处,请说明理由(8分)</p><p>1-5 AADCD 6-10DABDB 11-15AACBD 16-20ADACA 21-25CBCCB 26-30AACAB</p><p>31-35BBACB 36-40DDACC</p><p>41.(1)混合农业 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每空2分)</p><p>(2)南非,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答出两个即可)(4分)</p><p>(3)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答出四条即满分)(8分)</p><p>42.(1)减少;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随着工矿业发展,用水量激增;工矿业及居民点占用大量稻田,导致水稻种植面积减少。(6分)</p><p>(2)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有明显下降等。(6分)</p><p>(3) ①处,①处靠近煤炭产地,原料丰富;盛行风的垂直方向,减轻对居民点的污染;临近公路交通便利;(8分)</p><p>更多地理试卷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