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45

2023年孝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p>下图为“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甲是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p><p>B.出生率最低的是乙[来源:学科网]</p><p>C.人口数量自然增速最慢的是丙</p><p>D.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是丁</p><p>4.与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p><p>A.甲 B.乙 C.丙 D.丁</p><p>老龄化指数指65岁以上人口占0—14岁人口比例。读下列国家和地区老龄化指数表,回答下列各题。</p><p>国家和地区台湾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p><p>老龄化指数(%)42.2023.158.485. 2023.6</p><p>5.造成上述五个国家和地区老龄化指数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p><p>A.经济发达,寿命延长 B.婴儿死亡率下降</p><p>C.人口迁移率上升 D.出生率下降</p><p>6.根据规定,美国家庭中如果有一个孩子,可从总收入中扣除2023美元再纳税。如果有两个以上小孩,最多也只能扣除 20230美元。美国该项税制不能( )</p><p>A.控制人口自然增长 B.防止人口老龄化</p><p>C.降低婴儿死亡率 D.提高出生率</p><p>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7.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p><p>A.以中老年人口为主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p><p>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一致</p><p>8.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p><p>A.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 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p><p>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p><p>生育率是是总出生数与相应人口中育龄妇女人数之间的比例,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23~2023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9.2023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p><p>A.性别比例 B.年龄结构 C.教育程度 D.医疗水平</p><p>10. 下列因果联系不正确的是:( )</p><p>A.社会经济发展—生育观念转变—婚育年龄推迟—生育率下降</p><p>B.社会经济发展—养育成本提高—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下降</p><p>C.社会经济发展—儿童抚养比下降—生育率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p><p>D.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人均寿命延长—老年抚养比上升</p><p>下图为“某城镇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p><p>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 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p><p>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p><p>12.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自然优美环境的是( )</p><p>A.毗邻大学,文化氛围浓厚 B.交通便利,四通八达</p><p>C.视野开阔,俯瞰全城 D.绝版水岸名邸,依山傍水</p><p>13.下图是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该地铁站位于城市的( )</p><p>A.中心商务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p><p>图为“某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p><p>14.该市不同地点中交通通达度最高的是( )</p><p>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p><p>15.上述地点最有可能位于( )</p><p>A.高级住宅区 B.工业区</p><p>C.商业中心 D.主 干道与外环道路交汇点</p><p>16. 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p><p>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p><p>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p>17.岁月留痕——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沿线,这里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奇岸怪崖壁,其中漂亮的鸡形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十二门徒石”形态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p><p>B.“十二门徒石”的形成是由于海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用坍塌的</p><p>C.“十二门徒石”是由于地壳运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p><p>D.“十二门徒石”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坍塌的</p><p>下图为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p><p>18.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p><p>A.南坡为向阳坡 B.北坡为向阳坡</p><p>C.南坡为迎风坡 D.北坡为迎风坡</p><p>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甲乙两山位于南半球</p><p>B.甲山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乙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p><p>C.甲乙两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p><p>D.甲地纬度高于 乙地</p><p>20.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岸侵蚀属于( )</p><p>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垂直地面的侵蚀</p><p>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p><p>21.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p><p>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p><p>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p><p>22.据图判断c 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p><p>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p><p>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p><p>读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回答下题。</p><p>23.关于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p><p>A.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出,下游向低处凸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p><p>B.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p><p>C.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p><p>D.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p><p>下图示意我国某自然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完成下列各题。</p><p>24.该区域()</p><p>A.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p><p>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p><p>C.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p><p>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p><p>25.关于该区域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p><p>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p><p>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p><p>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p><p>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p><p>二、综合题(满分50分,共4小题)</p><p>26.左图为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右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p><p>(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4分)</p><p>(2)自然景观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2分)</p><p>(3)比较乙、丙两地纬度的高低,并说明理由。(4分)</p><p>(4)分析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3分)</p><p>27.读“2023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示意图” 与“某地地质剖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p><p>(1)A沿岸国家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什么?(2分)</p><p>(2)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4分)</p><p>(3)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4分)</p><p>(4)遇上突然到来的地震,楼上教室里正上课的学生,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2分)</p><p>A.立即从窗户往外跳 B.躲在阳台、窗户边上</p><p>C.快速进入电梯下楼 D.双手抱头,就近在桌旁躲避并且不能下楼,要躲避在相对安全的地方,避免砸伤。</p><p>28.下面上图为“某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图为“G城人口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p><p>(1)根据上图归纳出2023~2023年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2分)</p><p>(2)根据上图简述E城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2分)</p><p>(3)根据下图描述2023年与2023年相比,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并简述这种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和影响。(7分)</p><p>29. (14分)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p><p>(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3分)</p><p>(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5分)</p><p>(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的百分比变化情况。</p><p>年份(年)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地下径流(%)</p><p>2023202320238</p><p>2023202320232</p><p>分析该城市水量百分比变化的原因。(3分)</p><p>(4)随着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请你为该市治理交通拥堵献计献策。(3分)</p><p>高一答案</p><p>1~5ADABA 6~10CBDBC 11~15DDBCD 16~20 BDDDC 21~25ACACC</p><p>26【答案】(13分)(1)由赤道向两极 ; 热量 (4分 (2)中 (2分)</p><p>(3)(共4分)丙地纬度较低(2分),理由: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属于热带; 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地区,所以纬度较丙地高。(2分)</p><p>(4)(共3分)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或甲地为我国天山),(1分)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1分),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1分)。</p><p>【答案】</p><p>27.(12分)</p><p>(1)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地震(2分)</p><p>(2)(共4分)山地(1分)向斜(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分)</p><p>(3)(共4分)冲积扇(或洪积扇) (1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1分),水流速度减缓,(1分)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1分)</p><p>(4)D(2分)</p><p>28【答案】(11分)</p><p>(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2分)</p><p>(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2分)</p><p>(3)(共7分)特点:出生率下降(从2023年的17‰左右降至2023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由2023年的11‰左右降至2023年的4‰以下)。(3分)</p><p>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退休、养老费用增加)。(4分)</p><p>29【答案】(14分)</p><p>(1)(共4分)A>B>C(2分); A地位于市中心(1分),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1分)</p><p>(2)(共6分)D地(2分); ①靠近文化区; ②地势较高; 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 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⑤交通比较便利。(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p><p>(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1分)</p><p>(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 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p><p>或行政区。</p><p>高一地理参考答案</p><p>1~5ADABA 6~10CBDBC 11~15DDBCD 16~20 BDDDC 21~25ACACC</p><p>26【答案】(13分)(1)由赤道向两极 ; 热量 (4分 (2)中 (2分)</p><p>(3)(共4分)丙地纬度较低(2分),理由:丙地基带为雨林带,次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因此属于热带; 乙地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次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属于亚热带地区,所以纬度较丙地高。(2分)</p><p>(4)(共3分)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或甲地为我国天山),(1分)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1分),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1分)。</p><p>【答案】</p><p>27.(12分)</p><p>(1)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边界,地壳活动频繁,因此多地震(2分)</p><p>(2)(共4分)山地(1分)向斜(1分)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2分)</p><p>(3)(共4分)冲积扇(或洪积扇) (1分)山区河流流出山口(1分),水流速度减缓,(1分)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1分)</p><p>(4)D(2分)</p><p>28【答案】(11分)</p><p>(1)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或城市等级提高)。(2分)</p><p>(2)E城附近公路交通线路增加,成为区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与铁路运输的联系便捷。(2分)</p><p>(3)(共7分)特点:出生率下降(从2023年的17‰左右降至2023年的9‰左右);死亡率稳定在5.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由2023年的11‰左右降至2023年的4‰以下)。(3分)</p><p>问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退休、养老费用增加)。(4分)</p><p>29【答案】(14分)</p><p>(1)(共4分)A>B>C(2分); A地位于市中心(1分),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1分)</p><p>(2)(共6分)D地(2分); ①靠近文化区; ②地势较高; ③临近森林公园,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 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 ⑤交通比较便利。(4分;每个要点1分,答出其中4个要点即可)</p><p>(3)城市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地表被硬化、建筑物覆盖;(1分)地表径流量增大,地表水和雨水下渗减少(使地下径流减少);(1分)植被减少,蓄水量减少,导致蒸发量减少。(1分)</p><p>(4)①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②加强和完善交通管理; ③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④限制私家车的数量和出行等。(4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2个要点即可)</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孝感市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