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p>[学习目标定位] 1.举例(以石油为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2.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3.结合我国煤炭资源利用状况,说出煤炭资源在利用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p><p>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p><p>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p><p>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加大,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短缺①阻碍经济增长。</p><p>2.石油危机应对措施</p><p>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提高②资源利用率;开发替代能源,降低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加强石油资源的③勘探,增加可采④储量;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建立石油⑤储备体系。</p><p>思维活动</p><p>1.2023年2月26日,中海油宣布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中国石化企业投巨资收购海外油气田的目的是什么?</p><p>答案 到海外投资开发油气田,不仅可以替代油气进口,补充国内油气工业;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油气资源和油气市场,保证我国油气的正常供应。</p><p>二、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p><p>1.地下开采</p><p>(1)环境问题: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⑥断裂、⑦塌陷,甚至地表⑧整体下沉。</p><p>(2)方法:沉陷问题处理最可靠的方法是用⑨碎石、沙、矸石等回填采空区,但填充材料并非随处可得,填充采空区工程量浩大,填充矿井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⑩代价。</p><p>2.露天开采</p><p>(1)环境问题:因大规模地挖掘,地表覆地层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占用了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p><p>(2)方法:开掘时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或者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等。复垦的土地短期内植物生长困难,破坏的土地整理和恢复成本高,且难以恢复如初。</p><p>三、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p><p>1.煤炭资源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p><p>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且地区分布广泛。煤炭资源作为能源,其利用也带来若干环境问题,如煤炭燃烧释放CO2和SO2,以及热污染等。</p><p>2.改进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p><p>(1)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p><p>(2)加快○21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p><p>(3)加快废弃矿石的利用,○22变废为宝。</p><p>思维活动</p><p>2.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煤矸石,如何将煤矸石变废为宝?</p><p>答案 ①用于发电、烧砖、辅路、填充塌陷区;②从中提炼有用物质。</p><p>探究点一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p><p>探究活动 经济发展能源先行。人们把石油、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地命名为“石油心脏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近的地区叫做“内需求月型地带”,距油气来源较远的地区叫做“外需求月型地带”。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p><p>(1)下列各地区,位于图中“石油心脏地带”的是(多选)()</p><p>A.中东(主要是波斯湾沿岸国家)</p><p>B.拉美(墨西哥、委内瑞拉等)</p><p>C.北非(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p><p>D.俄罗斯</p><p>E.亚洲(中国、印尼等)</p><p>F.北美(美国、加拿大等)</p><p>G.西欧(英国、挪威等)</p><p>(2)“石油心脏地带”内的国家油气生产与消费的对比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美国国内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为什么还要将其列入“外需求月型地带”?</p><p>(4)我国虽然位于油气地缘经济格局的________地带内,但随着经济向前发展,国内油气供应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今后,我国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p><p>答案 (1)ACD</p><p>(2)生产大于消费</p><p>(3)美国经济发达,石油需求量大,中东石油质优价廉,掠夺海外石油资源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战略方针。</p><p>(4)“内需型”及石油心脏 ①加强勘探工作,开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②实施能源供应多元化战略,加强同中亚、非洲、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合作,进口该地石油;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④加大对替代性能源的开发力度;⑤将节约能源和降低能耗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p><p>反思归纳 石油资源耗竭</p><p>(1)能源问题源于三个不平衡:①能源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②能源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③能源消费在地区上的不平衡。这三种不平衡在世界主要能源——石油上表现最为突出。</p><p>(2)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石油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逐渐因消费而耗竭;二是世界经济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石油消费日益增加。两者结合,将使石油供应出现短缺,价格上扬,冲击石化工业,甚至阻碍经济增长,这些均构成石油资源的潜在危机。</p><p>迁移应用1 下列属于世界著名的产油国的是()</p><p>A.印尼、伊拉克 B.南非、委内瑞拉</p><p>C.南非、巴西 D.俄罗斯、日本</p><p>答案 A</p><p>解析 世界主要的油田集中在两个地带:在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度尼西亚;在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所以A项正确。B项和C项中的南非石油资源贫乏,委内瑞拉盛产石油;D项中的俄罗斯是世界著名的产油国,但日本石油资源缺乏,需大量进口石油。</p><p>探究点二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p><p>探究活动 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p><p>(1)黄土高原很多矿区都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p><p>(2)露天煤矿易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有哪些?</p><p>(3)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p><p>(4)复垦对该区的环境有什么作用?</p><p>答案 (1)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p><p>(2)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祼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p><p>(3)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p><p>(4)通过复垦可以恢复因开矿破坏的植被,从而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p><p>反思归纳 煤炭开采、运输、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p><p>环境问题保护措施</p><p>开采地下开采容易导致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沉陷;地上建筑物毁损矿井回填(用碎石、沙、矸石等)</p><p>露天开采容易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堆放占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退化;废石或尾砂堆放易造成水污染和粉煤灰污染矿区复垦;保护水资源</p><p>运输粉尘污染</p><p>利用燃烧释放的粉尘、CO2和SO2、热污染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并导致全球变暖建坑口电站;优化用煤结构,推广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p><p>迁移应用2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p><p>(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p><p>(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p><p>答案 (1)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p><p>(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p><p>解析 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当地新建了铁路,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破坏植被,进而引发水土流失问题;而煤矿的开挖会出现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等。</p><p>中国目前的石油产量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另一方面,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有30天,而美日等发达国家均为150天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p><p>1.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p><p>A.东南亚 B.俄罗斯</p><p>C.波斯湾地区 D.拉美地区</p><p>2.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是()</p><p>①在海外大力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p><p>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p><p>C.①③④⑤ D.①②⑤</p><p>答案 1.C 2.B</p><p>解析 第1题,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于中东波斯湾地区。第2题,③不属于“开源”的范畴。</p><p>煤炭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着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读下图,回答3~4题。</p><p>3.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利用的方式是()</p><p>A.① B.② C.③ D.④</p><p>4.用煤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p><p>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p><p>B.水电站污染空气,火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p><p>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p><p>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p><p>答案 3.B 4.C</p><p>解析 煤炭现阶段的利用方式主要是发电。用煤发电会污染空气,且成本高。水电站虽然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但运转时投资少、无污染,综合效益高。</p><p>5.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p><p>(1)图甲中A国可能是()</p><p>A.印度 B.巴基斯坦</p><p>C.以色列 D.伊朗</p><p>(2)读图乙,2023年以来,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形成这种特点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减少这种依赖应该采取哪些措施?</p><p>答案 (1)D</p><p>(2)逐渐提高 本国石油资源不足,经济持续增长,石油需求量增大 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减少石油需求;②采用新技术,节能降耗;③积极开发利用石油的替代能源。</p><p>[基础过关]</p><p>经过多年努力,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煤炭液化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的实施。据此回答1~2题。</p><p>1.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p><p>A.交通便利 B.科技发达</p><p>C.劳动力丰富 D.接近原料产地</p><p>2.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p><p>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③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p><p>答案 1.D 2.B</p><p>解析 以“煤变油”技术的应用为背景,结合我国的石油资源状况考查我国将“煤变油”技术列为国家重要课题的主要原因。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是我国的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但我国的煤炭资源并没有过剩。</p><p>目前,我国石油储备一期四个基地(浙江镇海、浙江舟山、青岛黄岛、辽宁大连)已基本建成。正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据此完成3~4题。</p><p>3.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p><p>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 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③加快石油加工产业链的发展 ④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p><p>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p><p>4.首批石油储备基地的选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p><p>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国防安全的需要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石油工业发达的城市</p><p>A.①② B.②③</p><p>C.③④ D.①③</p><p>答案 3.A 4.D</p><p>解析 第3题,石油储备主要是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出售储备平抑油价。第4题,首批储备基地主要建设在沿海港口和主要城市附近,主要是考虑海运和消费的需求。</p><p>5.下列由于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p><p>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p><p>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p><p>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p><p>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p><p>答案 A</p><p>解析 B、C、D三项都会在煤的开发利用中造成大气污染。B项中的煤矸石堆积会造成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自燃会造成大气污染。</p><p>6.下列采矿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能造成水污染()</p><p>①采掘 ②运输 ③废矿石堆放 ④表土剥离</p><p>A.①② B.②③</p><p>C.③④ D.①③</p><p>答案 D</p><p>解析 采掘过程中为了防止起尘,常采用喷水压尘的方法,容易污染地下水;废弃的矿石或尾砂中含铝、砷、铅、铁等,其可溶性成分被雨水淋溶后析出进入附近水体,造成水污染。</p><p>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开采挖掘出的及洗选时排出的含碳岩石,这是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据此完成7~8题。</p><p>7.下列所述煤矸石的大量排放带来的危害,不正确的是()</p><p>A.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p><p>B.长期堆放日晒下会自燃,排放CO2、SO2等气体污染大气</p><p>C.淋雨后的滤液渗到地里,会污染土壤及地下水</p><p>D.大量煤矸石的长期堆放不会诱发污染</p><p>8.煤矸石的转化利用是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下列利用方式最适合的是()</p><p>A.矿区复垦回填矿坑</p><p>B.用作铺路石,修建道路</p><p>C.生产煤矸石砖</p><p>D.对煤矸石进行洗选,采出其中的含碳成分</p><p>答案 7.D 8.C</p><p>[能力提升]</p><p>结合“我国未来石油供需平衡预测表”(单位:亿吨),完成9~11题。</p><p>9.未来十年我国()</p><p>①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②石油供应充足 ③石油产量平稳增长 ④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p><p>A.①② B.②④</p><p>C.②③ D.①④</p><p>10.未来十年,我国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小的工业是()</p><p>A.乙烯 B.小排量汽车</p><p>C.合成树脂 D.合成橡胶</p><p>11.表中数据说明,在未来十年里,我国应()</p><p>①加强国内石油开采 ②到国外投资开发 ③充分利用国际石油市场 ④鼓励合成纤维的出口</p><p>A.①② B.②④</p><p>C.②③ D.①④</p><p>答案 9.D 10.B 11.C</p><p>解析 第9题,表中数据表明,未来十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产量几乎没有增加,说明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越来越高;石油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能源需求量增长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迅速。第10题,乙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都属于石油工业,受石油价格上扬冲击较大。第11题,石油开采应当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合成纤维需要消耗大量的石油和能源。</p><p>《华商报》榆林2023年12月15日讯:耕地和林地随处可见大小不等的裂痕,其中几处的地裂大约有几百米长,宽度约10厘米,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高差为30厘米左右的断层。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13题。</p><p>12.耕地和林地出现裂缝的原因是()</p><p>A.煤矿的地下开采 B.煤矿的地上开采</p><p>C.地震 D.暴雨</p><p>13.下列措施可以避免这些裂隙出现的是()</p><p>A.植树造林 B.采空区回填</p><p>C.保护好地表土层 D.地下水回灌</p><p>答案 12.A 13.B</p><p>解析 第12题,地面出现裂隙是煤矿地下开采形成采空区造成的。第13题,及时回填采空区可以有效避免因采煤造成的地面沉陷、裂隙和断裂。</p><p>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山东某地煤矿示意图</p><p>材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物下压煤超过48亿吨,其中村庄下压煤占2/3。迄今为止,每开采万吨煤炭塌陷农田0.2公顷,全国每年塌陷农田2万公顷,开采造成的水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量大面广,平均每开采一吨原煤需要排放两吨污水。</p><p>(1)材料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山东的哪个地区()</p><p>A.鲁西北 B.鲁西南</p><p>C.胶东半岛 D.黄河三角洲</p><p>(2)该煤矿地区易产生哪些环境问题?请你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p><p>答案 (1)B</p><p>(2)环境问题:采矿产生地面沉降,甚至塌陷;产生粉尘、废渣等环境污染,占用耕地。</p><p>措施:①回填采空区;②有计划采矿,禁止乱挖乱占、破坏耕地;③对矿区进行综合治理,改善矿区的自然环境。</p><p>解析 山东的煤矿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兖州等地。针对采空、水污染等问题,应该有计划对采空区回填,以及进行水污染的治理等。</p><p>15.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p><p>材料一 我国石油中长期供需平衡表(Mt:百万吨)</p><p>年份2023202320232023</p><p>国内需求量(Mt)202320232023</p><p>国内供给量(Mt)202320232023</p><p>供需缺口(Mt)20232023400</p><p>资料来源:《中国中长期能源战略》中国计划出版社2023年</p><p>材料二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的石油年进口量超过50 Mt以后,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就会影响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超过100 Mt,国家就应该有包括外交、军事、经济在内的有力措施来保证石油安全。</p><p>材料三 2023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分布图</p><p>(1)未来15年内,我国石油需求量的增加速度________(超过或低于)石油生产的增长速度。到________年后,所需石油的50%以上依赖进口。</p><p>(2)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最重要的输油路线。</p><p>(3)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p><p>(4)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p><p>答案 (1)超过 2023</p><p>(2)输油路线: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或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p><p>(3)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因为进口石油主要来自西亚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受到严重威胁。</p><p>(4)①优化能源结构(扩大煤炭、水能、核能的利用率);②调整产业结构;③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④加强资源勘探,努力开发本国的油气资源;⑤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p><p>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石油安全问题的理解。第(1)题,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而国内储量有限,因此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由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2023年后所需石油50%以上依赖进口。第(2)题,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主要是西亚地区(沙特、也门、伊朗、阿曼合计占我国进口量的46%),因此最重要的输油路线是出波斯湾地区到马六甲海峡。第(3)题,由于我国进口石油来源主要是西亚,需要长距离的海上运输,因而存在石油安全问题。第(4)题,应对石油安全问题,首先要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等。</p><p>更多地理相关内容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br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