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导学案
<p>【典例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p><p>A.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离地保护</p><p>【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p><p>【答案】A</p><p>【基础达标】</p><p>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为()</p><p>①遗传多样性 ②物种多样性 ③生态环境多样性</p><p>④食物多样性 ⑤生态系统多样性 ⑥形态多样性</p><p>A.①②③④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④⑤⑥</p><p>2.世界上物种主要分布在()</p><p>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p><p>3.下列关于人 类活动对 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p><p>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p><p>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p><p>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p><p>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相关</p><p>4.下 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p><p>A.物种灭绝是一种不幸的偶然事件</p><p>B.化石证据表明,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600万年</p><p>C.地球历 史最近两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p><p>D.迄今人们还未能确切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有多少,但生物学家估计有5亿种</p><p>5.我国藏北高原上某些不法分子大量偷猎藏羚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是()</p><p>A.土地因此荒芜导致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p><p>C.藏羚羊尸体腐烂,污染大气 D.生物多样性减少</p><p>6.下图是“世界物种灭绝趋势图”。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2023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覆盖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188个。有2 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p><p>(1)最近4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__变化的趋势。</p><p>(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p><p>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人为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人类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p><p>(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来做工作?</p><p>(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p><p>A.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B.自然保护区的位置</p><p>C.自然保护区的级别 D.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p><p>【拓展提升】</p><p>一、单项选择题</p><p>1.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生物多样性就是物种多样性</p><p>B.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体现</p><p>C.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对此不必过于关注</p><p>D.地球上物种丰富,所以多样性的减少对人类影响 不大</p><p>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一些物种的分布范围较大,这样就加大了保护的困难</p><p>B.物种灭绝将使人们抵御危机的可能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p><p>C.人类的一些技术发明得益于生物的器官和行为</p><p>D.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p><p>3.我国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主要目的是()</p><p>A.为人类保护各种珍稀动物创造条件 B.保护具有药用价 值的植物资源</p><p>C.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系统 D.为发展旅游业提供观赏内容</p><p>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p><p>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p><p>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p><p>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p><p>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p><p>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p><p>5.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p><p>A.气候更干旱 B.地形 更崎岖</p><p>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p><p>6.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p><p>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p><p>A.①②③ B.②③④</p><p>C.①②④ D.①③④</p><p>读下面一组漫画,回答7~8题。</p><p>7.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p><p>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p><p>B.草原逐渐进化为沙漠</p><p>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是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p><p>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p><p>8.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p><p>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p><p>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所以可任其发展</p><p>C.在 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p><p>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p><p>二、综合题</p><p>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p>材料1:杨树是土生土长的“西北汉”,能适应当地的恶劣条件,且生长迅速,因此,在农田防护林建设中,老百姓清一色地选择杨树。</p><p>材料2: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种叫天牛的树心虫在西北地区蔓延成灾,使许多杨树枝枯梢断,空心烂肠,宁夏90%以上市县受害。在喷药救治无 效之后宁夏砍了8 000万余株杨树,占1.4亿株林木总量的50%多,他们引以为豪的绿色长廊已不复存在。</p><p>材料3:痛定思痛的西北人在他们对杨树过分偏爱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宁夏的二代林网,改变了 单一树种结构,多树 种、多层次、多林结合才能形成稳定的林带结构。</p><p>(1)根据材料分析杨树是怎样适应 当地恶劣的气候条件的。</p><p>(2)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当地杨树虫害成灾的最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p><p>(3)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p><p>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p><p>三峡库区有144个植物群系,6 388种高等植物,3 418种昆 虫,500种陆生脊椎动物,其中36个植物群系受到部分或全部淹没影响,4种地方特有植物的野生种群遭到淹没(1种全淹,3种部分淹没)。</p><p>(1)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p><p>(2)三峡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特别是一些珍稀水生生物如中华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不可逆转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哪些措施?</p><p>(3)对于受淹的陆生珍稀植物应该采取哪些保 护措施?</p><p>【参考答案】</p><p>[课前预习]</p><p>①遗传 ②物种 ③生态系统 ④热带 ⑤珊瑚礁 ⑥500 ⑦百万 ⑧1.1 ⑨狩猎 ⑩破坏</p><p>[基础达标]</p><p>1. B 2. A 3. C 4. C 5. D</p><p>6. (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的生物生存的环境</p><p>(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要给今后人类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p><p>(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离体保 护,建立精子库、种 子库、基因库等。</p><p>(5)A</p><p>[拓展提升]</p><p>1. B 2. A 3. C 4. A 5. A 6. A 7.C 8.A</p><p>9. (1)抗风沙、耐干旱。 (2)树种的单一 (3)必须多层次,改变单一树种结构,注重生物的多样性,乔灌草、多树种、多层次结合,形成稳定的林带结构。</p><p>10. (1)水库淹没使一些陆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活动范围缩小,使许多动物在蓄水时被淹没或被迫迁移他处;使一些陆生植物被淹没;水库建成后,从河流水生生态系统变为水库湖泊生态系统,破坏了水生生物生长、产卵、繁殖所必需的水文条件和生长环境。大坝建成后,阻断了中华鲟等珍稀鱼类洄游产卵,影响它们的繁殖。</p><p>(2)建立中华鲟、等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在中游自然繁殖中华鲟,采取人工繁殖投放措施,解决其洄游产卵问题,建立长期的生物监测站等。</p><p>(3)采取移植,人工培育及建立植物园和保护区等措施加以解决。</p><p>更多地理相关内容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br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