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p><span>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三课时</span></p><p>教学目标:</p><p>1.了解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思想。</p><p>2.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经济区及内部差异的划分依据</p><p>3.增强实现我国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责任感</p><p>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p><p>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p><p>学情剖析:</p><p>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以及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并且能区分这三大自然区的内部联系以及特征</p><p>方法选择:自主探讨法</p><p>活动(情景)设计:以复习及图片的方式引入课题,巩固学生的知识。通过三个问题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让学生学会看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总结。</p><p>教具(实验)准备:多媒体设备</p><p>教学过程:</p><p>学生:</p><p>一、 入习</p><p>1、学生准备好教材和草稿纸等学习用具。</p><p>2、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阅读课本12--15页的内容,完成导学案中的研习部分的问题,把自己系思考得出来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与小组成员讨论。</p><p>二、 预习</p><p>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p><p>1、东部经济地带包括 、 、 、 、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 、 、 12个沿海省级行政单位</p><p>中部经济地带包括 、 、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 、 、等九个省级行政单位</p><p>西部经济地带包括 、 、 、 、x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x藏等十个省级行政单位</p><p>2.中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________的差异、________的地域分布和________的不同。</p><p>3.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主要表现:</p><p>(1)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最高,________最低,东、中、西________排列,差距在逐渐________。</p><p>教师:</p><p>小组反馈组内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答疑</p><p>学生:</p><p>(2)经济发展速度:东部经济发展速度________,中、西部发展速度________。</p><p>(3)历史背景和开放顺序</p><p>一、 研习</p><p>图1-1-13中国三个经济地带,据图回答(课本)</p><p>(1) 东部经济地带包括那几个省市区</p><p>(2) 中部经济地带包括哪几个省市区</p><p>(3) 哪个经济地带区位优势较好</p><p>图1-1-14中国三个经济地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比较,据图回答</p><p>(1)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p><p>(2) 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p><p>(3) 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p><p>(4) 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p><p>学生:</p><p>二、 练习</p><p>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p><p>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p><p>C.秦岭—淮河以北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p><p>D.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热带季雨林</p><p>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地理环境存在显著的差异区域发展方向也不同。据此完成2~3题。</p><p>2.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p><p>A.海陆</p><p>B.地形</p><p>C.距冬季风的远近</p><p>D.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的远近</p><p>3.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p><p>A.耕地多为水田,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集约化程度高</p><p>B.温带季风气候,优越的水热条件,使其农作物能够一年两熟至三熟</p><p>C.长江三角洲河湖面积广,水产业较发达</p><p>D.长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甜菜和棉花</p><p>根据中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完成4~5题。</p><p>4.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比较,正确的是()</p><p>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p><p>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p><p>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p><p>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p><p>5.下列关于三大经济地带相关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p><p>A.包括的省级行政区数目:东部中部西部</p><p>B.面积:东部中部西部</p><p>C.人口:东部中部西部</p><p>D.国内生产总值:西部中部东部</p><p>环渤海经济圈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经济区域,正在迅速崛起。读图完成5~6题。</p><p>5.图中阴影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p><p>A.地势平坦开阔 B.土壤深厚肥沃</p><p>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p><p>6.青岛、大连、天津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p><p>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廉价优质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⑤市场前景广阔</p><p>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p><p>7.西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p><p>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p><p>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p><p>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p><p>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p><p>五.教学反思:</p><p>教师:</p><p>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对探究内容进行总结</p><p>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的重要性</p><p>教师:</p><p>教师对学生做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答疑</p><p>更多地理教案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