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30

新版IUCN红色名录揭示物种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p>从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到近期召开的各大国际会议,我们耳边常能听到物种保护呐喊的声音。诚然,对人类来说,这些美妙的生命不仅仅是朋友,它们的生息繁衍也关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因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p><p>红色名录解密物种现状</p><p>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编制的《IUCN红色名录》最新版近期面世,这份报告指出,物种因为有效的保护措施,数量得以提升,保护成功的案例不少,如澳大利亚刺巢鼠等。但是,总体来说物种生存和繁衍的整体趋势,仍然严峻。</p><p>例如,由于非法捕猎,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东部大猩猩,被列入“极度濒危”名录。在过去20年中,东部大猩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了70%,目前全球少于2023只。其两个亚种之一的东部低地大猩猩,从2023年的20230只减少到2023年的2023只,20年减少了77%。杀害或捕捉大型类人猿早就是违法行为,但捕猎依然是东部低地大猩猩消失的最大威胁。东部大猩猩的另一亚种山地大猩猩的数量则有所上升,目前有880只。至此,全球仅存6种大型类人猿中的4种:东部大猩猩、西部大猩猩、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都已被列为“极危”物种,而剩下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则是“濒危”级别。对此,如何打击盗猎走私、开展公众教育活动,让环境意识在大众中普及,都是国际社会应当考虑的范畴。</p><p>据悉,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和其他9家伙伴机构近期共同宣布了一项宏大的计划,将在未来5年中投入超过2023万美元,使IUCN红色名录评估的物种数量到2023年翻一番。</p><p>海洋物种适应力面临挑战</p><p>海洋和江河湖泊资源是地球一大宝贵财富,但可惜的是,对于这一珍宝我们数年来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徜徉在各类水域的可爱“精灵们”数量和种类都不断在减少。</p><p>虽然物种不断进化,水中的物种在不断适应变化的生态环境,但也有不少物种证明了自身并非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中华鲟,它是最古老的鱼种之一,已存在1.5亿年。几年前,中华鲟开始停止在自然环境中繁殖产卵,并且在长江中的新鱼群也对中华鲟的繁衍产生影响。令中华鲟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是在整个长江流域发电的大量水坝建设。目前,中华鲟处境危险,如不善加保护,将可能灭绝。</p><p>在各类水系中,像中华鲟这样的物种并不少见,既有赫赫有名的白鳍豚,也有不为多数人所知的锯鳐。这都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密不可分,所以人类需要行动起来维护他们的繁衍生存。</p><p>不论是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还是美国国务院主办的“我们的海洋”国际会议,都表示海洋保护刻不容缓。IUCN在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期间发布了《海洋升温:原因、规模、作用和影响》的报告,分析了海洋升温对物种与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从海洋中获取收益的影响。据IUCN中国代表朱春泉介绍,报告强调了海洋升温对从微生物到哺乳动物等海洋生物的影响,这些影响都具有可检测的科学证据,但即便人类在未来几年实现减排目标,海洋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对海洋的影响也积重难返,其影响将可能会持续下去。IUCN期望通过这些议案和报告引起人们对海洋保护的高度关注,促使各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海洋。</p><p>陆地生物保护可圈可点</p><p>相较于海洋生物,陆上生物可能离我们的生活更近,它们生存维系同样面临不少问题。近年来,从非洲到亚洲的穿山甲非法贸易显著增加,这也使得其数量急速下降。据统计,中国穿山甲在过去21年里,约减少了90%。当前看来,仍有不少陆地物种因为非法贸易而受到生存威胁。在今年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争议不断的象牙贸易议题中,力主全面禁贸的国家和地区获得压倒性胜利。一旦全面禁贸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将是对象牙贸易的致命一击。</p><p>但在近几年也有不少陆地物种生存现状得到改善。如在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中的雪豹。它既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之一。被列入濒危之后得到了有效保护,当前数量有所回升。当前,世界雪豹总量的1/3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一带是新疆雪豹种群数量最大、栖息地环境最独特的区域。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通过研讨决定,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建立中华雪豹保护地,同时将乌鲁木齐河上游确定为保护地首个分站点,希望这一保护区能有效助力对雪豹的保护。</p><p>随着国际合作和研讨,人们欣喜地发现,中国政府和环保组织对陆地生物的保护日益重视。中华环保联合会专家姚琳琳表示,在保护地友好体系、中华环保联合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努力推动下,“建立国际保护地友好体系课题组”的议案得到世界自然保护大会批准,这使保护地友好体系的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应用正式提升到了全球合作推进的层面,课题组的成立将为进一步联合世界各国物种保护领域内外的各方面专家及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深入研究和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p><p>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p><p>EX 绝灭</p><p>如果没有理由怀疑一分类单元的最后一个个体已经死亡,即认为这个分类单元已经绝灭。</p><p>EW 野外绝灭</p><p>如果已知一分类单元只生活在栽培、圈养条件下或者只作为自然化种群生活在远离其过去栖息地的地方时,即认为这个分类单元属于野外绝灭。</p><p>CR 极危</p><p>当一分类单元的野生种群即将绝灭的概率非常高,即符合极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这个分类单元即列为极危。</p><p>EN 濒危</p><p>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标准,但是其野生种群在不久的将来面临绝灭的概率很高,即符合濒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这个分类单元即列为濒危。</p><p>VU 易危</p><p>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或者濒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其野生种群面临绝灭的概率较高,即符合易危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标准,这个分类单元即列为易危。</p><p>NT 近危</p><p>当一分类单元未达到极危、濒危或者易危标准,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后,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胁等级,这个分类单元即列为近危。</p><p>LC 无危</p><p>当一分类单元被评估未达到极危、濒危、易危或者近危标准,这个分类单元即列为无危。广泛分布和种类丰富的分类单元都属于这一等级。</p><p>DD 数据缺乏</p><p>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料来直接或者间接地根据一分类单元的分布或种群状况来评估其绝灭的危险程度时,即认为这个分类单元属于数据缺乏。</p><p>NE 未予评估</p><p>如果一分类单元未经应用本标准进行评估,则可将这个分类单元列为未予评估。</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版IUCN红色名录揭示物种生存面临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