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20

高考地理水体运动规律同步练习题

<p>「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strong>高考地理水体运动规律同步练习题</strong>,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p><p>一、选择题(60分)</p><p>(2023•北京西城期末)下图为台湾地区某年水资源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p><p>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是( )</p><p>A.蒸发、下渗   B.下渗、入海</p><p>C.蒸腾、蒸发   D.蒸发、入海</p><p>解析 大气降水在转化为河流径流和补充地下水的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有一部分水会被蒸发消耗,故甲表示蒸发;人们在利用河川径流水资源的过程中,部分径流流入海洋,故乙表示入海。</p><p>答案 D</p><p>2.台湾岛水资源甲、乙两项损失占降水量的80%以上,其自然原因是( )</p><p>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p><p>③河流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⑤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p><p>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p><p>解析 影响蒸发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台湾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所以蒸发旺盛。台湾由于地势起伏大, 河流短小,地表径流速度快,再加上夏季多暴雨,降水历时短,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小,致使大部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而损失掉,没有被人类有效利用。</p><p>答案 A</p><p>(2023•洛阳统考)读图,完成3~4题。</p><p>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p><p>A.甲—河口三角洲</p><p>B.乙—冲积扇</p><p>C.丙—风蚀蘑菇</p><p>D.丁—冲积平原</p><p>解析 由图可知,乙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可能形成河口三角洲;丁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可能形成冲积平原;甲位于河流的出山口,可能形成冲积扇。</p><p>答案 D</p><p>4.若在图中甲处修建一大型水库,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是( )</p><p>A.增大入海泥沙量</p><p>B.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p><p>C.增加库区周边的降水量</p><p>D.促进海上内循环</p><p>解析 在甲处修建水库,会增加库区的蒸发量,从而使库区附近的大气含水量增加,进而增加库区周边的降水量;水库的修建会减小入海的泥沙量,调节河流径流,减小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该水库的修建与海上内循环无关。</p><p>答案 C</p><p>(2023•保定调研)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23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雨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5~6题。</p><p>5.测站附近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 )</p><p>A.9小时   B.18小时</p><p>C.27小时   D.36小时</p><p>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降雨止于18日12时,而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为19日6时左右,故降雨停止后18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泛滥洪峰。</p><p>答案 B</p><p>6.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p><p>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p><p>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p><p>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p><p>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p><p>解析 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这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这显然与测站上游径流汇 集的速度加快有关,这最可能是由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 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的。</p><p>答案 C</p><p>(2023•合肥质检一)下图是我国某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7~8题。</p><p>7.中国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区域景观的名句,下列诗句中,能描述图示河流所在地典型地理特征的是( )</p><p>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p><p>B.江里江外两面天,参天榕树盖半边</p><p>C.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p><p>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p><p>解析 该河流径流量小,应该位于西北地区。“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描述的是我国x疆地区的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是江南的景观;“江里江外两面天,参天榕树盖半边”描述的是华南地区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 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景观。</p><p>答案 C</p><p>8.图示河流补给类型①②③④分别是( )</p><p>A.浅层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p><p>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p><p>C.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p><p>D.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p><p>解析 ①集中在春季,说明其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集中在夏季,且有较大的波动性,说明其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应为雨水补给;③集中在夏季,补给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其是冰川融水补给;④补给量较稳 定,为浅层地下水补给。</p><p>答案 B</p><p>更多地理试题分享,尽在<strong>优学地理网</strong>!</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地理水体运动规律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