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知识与能力: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p><p>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东北地区图文资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地理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p><p>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观点</p><p><strong>教学重点</strong>:</p><p>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p><p><strong>教学时间</strong>:3课时</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1、引入</p><p>东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在哪里?以什么地形为主?属于什么气候类型?</p><p>2、地理位置</p><p>东北地区的范围和面积</p><p>3、活动</p><p>读图6-1、6-2,完成下列任务。</p><p>说出东北地区在中国的大致方位,找出东北地区的邻国、临海、邻省(区)。东北地区南北大约跨越多少纬度?主要位于哪一个温度带?估算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最近距离。</p><p>阅读材料:运用地图认识区域地理位置</p><p>活动</p><p>地理位置对生产生活、经济发展、交通运输等都有重要影响。据此完成下列任务。</p><p>比较日本、中国、蒙古海陆位置的差异,举例说明海陆位置对这三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比较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海南岛的纬度位置差异,简要说明纬度位置对这三个区域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p><p>地形特征</p><p>活动</p><p>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任务。</p><p>读图6-6,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平原,说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p><p>读图6-5、6-7,归纳东北地区的地势特征。</p><p>玲玲说,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她说得对吗?说一说你的判断依据。</p><p>阅读:“白山黑水”</p><p>气候特征</p><p>东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p><p>阅读:东北地区的森林</p><p>活动</p><p>读图6-9、6-10、6-11,完成下列任务。</p><p>东北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值大体介于什么范围?与中国其他地方相比,东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p><p>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大体介于什么范围?据图归纳东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p><p>图6-14、6-15、6-16表示的是大连、长春、哈尔滨三个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据此完成下列任务。</p><p>将上述三个城市按1月平均气温从高到低排序。</p><p>在上述三个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个?</p><p>判断城市A、B、C的名称,并归纳东北地区的气候特征。</p><p>植被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综合影响。由于植物的生长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因而对其生长的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植物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读图6-17,完成下列任务。</p><p>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p><p>长白山东南侧年降水量可达2023毫米以上,而西北侧仅为600~700毫米。议一议,为什么同一座山体两侧的降水量会有明显不同?</p><p>玲玲所在的一侧是山体的东南侧,还是西北侧?说出你的判断依据。</p><p>更多地理教学设计分享,尽在<strong>优学地理网</strong>!</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