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8:04

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预测卷

<p>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以下是优学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预测卷,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优学地理网一直陪伴您。</p><p>第Ⅰ卷</p><p>注意事项:</p><p>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和试卷 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p><p>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p><p>3.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p><p>一、单项选择题</p><p>读图,回答1~3题。</p><p>1.图中天体M可能是</p><p>①水星 ②地球 ③天王星 ④海王星 ⑤木星 ⑥土星</p><p>A.②⑥B.④⑤ C.①② D.②③</p><p>2.上图中显示了行星运动的</p><p>①共面性 ②同向性 ③近圆性 ④同质性</p><p>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p><p>3.与地球相比,若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p><p>①太阳光照不够稳定 ②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③宇宙环境不够安全 ④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 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4~6题。</p><p>4.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p><p>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②四季的更替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④地方时差异</p><p>A.① B.② C.③ D.④</p><p>5.图中P地</p><p>A.位于昏线上 B.太阳高度为0 C.当地时间6时日 出 D.昼夜等长</p><p>6.地球仪旋转在桌面上,地轴与桌面的夹角应是</p><p>A.90° B.23°26′ C.66°34′ D.60°</p><p>读下面A、B两幅图,回答7~8题。</p><p>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A图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B.B图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p><p>C.B图中水平气流向中心旋进 D.A图中水平气流向中心旋进</p><p>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p><p>A.B图所示系统强烈发展可形成台风或飓风 B.长江中下游受A控制时形成伏旱</p><p>C.北半球夏季夏威夷群岛受B控制 D.我国夏季北方的暴雨就是受A的影响</p><p>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式。据此完成9~10题。</p><p>9.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p><p>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p><p>10.通过调整支架,可以使集热板最大限度地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从而获得最大的太阳光照,即使如此,冬季获得的热量仍然少于其他季节,原因是:</p><p>A.冬季太阳高度小 B.冬季雨雪天气多 C. 冬季日照时间短 D.冬季热量支出大</p><p>11.读“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气压a地低于b地 B.气温a地低于b地</p><p>C.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p><p>D.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p><p>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以每小时300万千米以上的速度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有人形象地把太阳风暴比作“太阳打喷嚏”。据此回答12~13题。</p><p>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p><p>A.黑子所在区域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高的区域 B.太阳活动频繁时,极光现象增多</p><p>C.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 D.耀斑是太阳活动的标志</p><p>1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是</p><p>A.引发潮汐现象 B.诱发台风和海啸</p><p>C.干扰电离层和有线通信 D.产生磁暴和极光现象</p><p>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读图回答下题。</p><p>14.下列关于图中Q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P地小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p><p>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p><p>B.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p><p>C.日照时数多 D.不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少</p><p>15.成都(300N,2023E),海拔500米,杭州(300N,2023E)海拔19米,关于两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成都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大 B.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p><p>C.杭州日出和日落更早 D.成都地方时更早</p><p>16.下图是AB两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乙、丙岸相连接,甲乙两河分别为</p><p>A.A南半球、B北半球 B.A北半球、B南半球</p><p>C.AB都是南半球 D.AB都是北半球</p><p>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7~18题。</p><p>17.有关大气热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p><p>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短波辐射,②为长波辐射</p><p>C.地面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③</p><p>D.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④</p><p>18.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p><p>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p><p>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p><p>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②大小有关</p><p>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①大小有关</p><p>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p><p>19.此刻,乙地风向是</p><p>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p><p>20.下列 四幅图中,能表示甲地至丙地之间气象要素变化的是</p><p>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21~22题。</p><p>2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p><p>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p><p>③高低纬之间 的冷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p><p>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p><p>22.下列正确表示e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p><p>23.读“北半球甲、乙两地各月气压值曲线图”,说法正确的是</p><p>A.只考虑热力作用,甲是海洋、乙是陆地</p><p>B.甲、乙两地之间, 7月份与1月份相比1月风力较大</p><p>C.甲、乙两地之间终年盛行西风</p><p>D.甲地1月份降水明显高于7月份</p><p>下图表示岩浆及各类岩石的相互转换关系回答24~25题.</p><p>24.①②③④的含义分别是</p><p>A.冷 凝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重熔再生</p><p>B.冷凝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p><p>C.外力作用、冷凝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p><p>D.重熔再生、外力作用、冷凝作用、变质作用</p><p>25.花岗岩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分别是</p><p>A. ①② B.③① C.②③ D.①③</p><p>高一地理模块检测</p><p>第Ⅱ卷</p><p>注意事项:</p><p>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答卷纸上。</p><p>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p><p>3.本卷共5大题,共50分。</p><p>二、综合题</p><p>26.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为C位置地球放大图,按要求完成问题。(10分)</p><p>(1)说出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D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p><p>(2)在甲图中用字母M标出直射点,用箭头表示太阳光线(光线画在甲图左侧),用阴影表示夜半球。</p><p>(3)甲图中Q点地方时为________,该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M点地方时为 。11月19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字母 之间。</p><p>(4)简述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过程 中,甲图中H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特点。</p><p>27.读地壳与地幔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p><p>(1)A是________, A+C是 ________,</p><p>E+D+C是________。</p><p>(2)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__。</p><p>(3)被认为是岩浆发源地的圈层是________层,</p><p>在图中用字母________表示。</p><p>(4)莫霍界面是字母________表示 的两层之间的界面,</p><p>古登堡界面是字母________表示的两层之间的界面。地震波自地表向下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波速有何变化?</p><p>28.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8分)</p><p>⑴简述图所示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p><p>(2)图中沉积岩层形成 (早于或晚于)断层。</p><p>29.读“北半球热力环流示意图(箭头指向为空气流向)”,完成下列问题。(13分)</p><p>(1)用“→”画出高、低空大气水平运动方向,以正确表示热力环流。</p><p>(2) 图中M、N两地实际风向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p><p>(3)从以上可看出,大气先有 (水平或垂直)后有 运动。</p><p>近地面大气做水平运动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影响,对风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p><p>30.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和世界海陆分布图的 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p><p>(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p><p>(2)B所在风带的风向是________,B、C之间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在该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p><p>(3) 甲、乙两图中表示南半球冬季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p><p>(4)当受D气压带控制时,气流多 (上升或下沉),在此发育的锋面,向 (高纬或低纬)倾斜。</p><p>答案</p><p>第Ⅰ卷 (选择题,每 小题2分,共50分)</p><p>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p><p>答案 C B D D B C D C B C B A D</p><p>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p><p>答案 A C B B D B D B B B B D</p><p>第Ⅱ卷 (非选择题 50分)</p><p>26. (10分)</p><p>(1)公转速度渐快,过近日点后逐渐变慢(或慢→快→慢)。2分</p><p>(2)见下图2分</p><p>(3)18 12 12时 BC 4分</p><p>(4)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先变大,达到90°后再变小。2分</p><p>27. (10分)</p><p>(1)地壳 岩石圈 地幔 3分</p><p>(2)厚薄不均,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 1分 (3)软流 D 2分</p><p>(4)A、C E、F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4分</p><p>28. (8分)</p><p>⑴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该地区形成一系列褶皱;在外力的作用下,背斜被侵蚀为谷地,向斜成为山岭;由于受到强大力的挤压,东部地区形成断层。(6分)</p><p>(2)早于断层 (2分)</p><p>29. (13分)</p><p>(1) 略(2分) (2)东北风 西南风 ( 4分)</p><p>(3) 垂直 水平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各1分)水平气压梯度力(2分)</p><p>30. (9分)</p><p>(1)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2分</p><p>(2)东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3分</p><p>(3)甲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2分</p><p>(4)上升 高纬 2分</p><p>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预测卷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学期高一期中地理预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