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
<p>凡事预先则立,不预则废。那首先需要通读教材,了解地理课标等。然后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p><p>一、指导思想</p><p>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特别是以《地理课程标准(2023年版)》为依据,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加强备课质量,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p><p>二、基本情况分析:</p><p>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重组后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p><p>三、本学期教学总目标:</p><p>本年度教学以中国地理为主,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灾害,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重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及繁荣地方特色文化。</p><p>四、教学措施:</p><p>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p><p>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p><p>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设校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5、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p><p>6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p><p>7、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p><p>8、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p><p>五、教学进度:</p><p>初二地理教学进度</p><p>周次日期</p><p>授课内容</p><p>1</p><p>9月1日至9月5日</p><p>优越的地理位置(1课时)行政区划(1课时),</p><p>2</p><p>9月8日至9月12日</p><p>人口(1课时)民族(1课时)</p><p>3</p><p>9月15日至9月19日</p><p>中国的地形(1课时)中国的地势(1课时)</p><p>4</p><p>9月22日至9月26日</p><p>地形与地势复习(1课时)中国的气温分布(1课时)</p><p>5</p><p>9月29日至10月3日</p><p>中国的降水分布(1课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课时)</p><p>6</p><p>10月12日至10月17日</p><p>中国气候复习(1课时)中国河流概况(1课时)</p><p>7</p><p>10月19日至10月24日</p><p>长江的开发与治理(1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课时)</p><p>8</p><p>10月27日至10月31日</p><p>自然灾害(1课时)章节复习(1课时)</p><p>9</p><p>11月3日至11月7日</p><p>试卷分析(1课时)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1课时)</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