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科学小概念汇总
<p>自然地理概念问题在高考中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比如最近五年高考中出现的迂回扇,逆掩断层(2023年浙江高考),地层(2023年江苏高考,2023年北京高考),阶地(2023年北京高考,),河流搬运滚动作用(2023年重庆高考),锢囚锋(2023年上海高考),狭管效应(2023年课标2卷,2023年广东卷),焚风效应(2023年课标1卷),大湖效应(2023年浙江卷),气温年较差(2023年新课标1卷),气温日较差(2023年新课标1卷),风蚀垄槽(2023年安徽卷)。</p><p>新课标地理高考最想靠近的高度——学术研究成果。以下小概念原理结论是2023年2023年六年高考95套试题(不包括副题)中频繁闪用的50条结论:</p><p>1, 气温:大气距离地面1.5米处的温度。</p><p>2,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统计学数据:低纬地区12度,中纬地区8-9度,高纬地区3-4度。</p><p>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统计学数据:赤道1度,中纬地区20度,高纬地区30度。</p><p>4, 气温垂直递减率:湿热递减率为每100米0.6度,干热递减率为每100米1度。</p><p>5, 大气稳定度:大气静力稳定度取决于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垂直递减率越大大气越不稳定。</p><p>6, 大气湿度:最高值在日出前,最低值在午后。</p><p>7, 地形雨:一般来讲湿空气迎风坡多降水。但背风坡会出现比迎风坡降水多的情况。原因是罗斯贝波和重力波影响在背风坡形成气旋状结构。</p><p>8, 气压:单位面积上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垂直空气柱的重量。</p><p>9, 两个影响巨大的气压系统:暖性高压(副高)冷性低压(副极地低压)均为深厚系统</p><p>10, 地转偏向力:2V*(物体速度)*W(自转角速度)*SINφ(地理纬度).</p><p>11, 近地面:地面以上1.5-2千米高度</p><p>12, 海风:最大风速5-6米每秒,最大厚度700米。深入陆地在热带最大,100千米。最强14-15点</p><p>13, 陆风:最大风速2-3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深入海洋最远30千米。最强2-3点</p><p>14, 谷风:最大风速10米每秒,最大厚度2023米。</p><p>15, 山风:最大风速4米每秒,最大厚度300米。</p><p>16, 焚风:每100米1度</p><p>17, 狭管:风速可增大3倍左右</p><p>18, 冷盆:比迎风坡降温快近乎2倍</p><p>19, 喇叭:最大降雨效应结构</p><p>20, 大湖:降水概率增加6倍</p><p>21, 冷锋:第一型冷锋在槽中,第二型冷锋在高压前端。(第二型冷锋为急性冷锋)</p><p>22, 暖锋: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多见</p><p>23, 锢囚锋:东北多冷式,华北多暖式,两冷锋中间夹着暖锋。</p><p>24, 等压线:以每2.5HPA为间距绘制</p><p>25, 气旋:中心极端低值887</p><p>26, 温带气旋:主要活动在北美,东亚,地中海地区。我国有两支,北纬25到北纬35为江淮气旋,北纬35以北为蒙古气旋。</p><p>27, 反气旋:极值2023</p><p>28, 冷性反气旋:春季最多,3-5天一次</p><p>29, 暖性反气旋:夏季最多</p><p>30, 气候:某地长时间大气的平均状态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最短30年)</p><p>31, 大陆度:气温年较差÷SINφ(φ为地理纬度)大陆度大于50定位大陆性或大陆性强的气候</p><p>32, 变质岩:可以高温高压重新结晶形成;也可以强烈碰撞变形碎裂重新结晶形成。</p><p>33, 冲积扇:湿润半湿润地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p><p>34, 洪积扇: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p><p>35, 河流侵蚀岸或沉积岸几乎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主要受横面涡流,环流,跃移,河床结构,地形地势影响</p><p>36, 干旱地区也可出现丹霞地貌,如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地区</p><p>37, 沙丘沙垄:分布于干旱地区沙漠及其边缘或湿润地区有沙源或历史时期有沙源沟谷两侧。</p><p>38, 雅丹走向与风向一致</p><p>39, 冲积/洪积扇:边缘颗粒小,顶部颗粒大,底部颗粒小,表层颗粒大。</p><p>40, 河流搬运:搬运中滚动形式可是砾岩碰磨为球形</p><p>41, 风化:紫色页岩,花岗岩最易被风化</p><p>42, 侵蚀:侵蚀轮回中下蚀最严重为瀑布,河流侵蚀谷中上游为V型,下游或有U型</p><p>43, 断块山: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秦岭,华山,泰山,大兴安岭,庐山,黄山</p><p>44, 断层湖:贝加尔湖,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洱海,滇池,坦葛尼喀湖,马拉维湖,的的喀喀湖。</p><p>45, 岩溶湖:草海</p><p>46, 海成湖:西湖,里海,咸海</p><p>47, 陨石湖:太湖</p><p>48, 冰川湖:五大湖,日内瓦湖,天山天池</p><p>49, 水位:自由水面高于绝对基面的高程。(我国的绝对基面为黄海基面,之前部分省区使用吴淞基面)</p><p>50, 降水变率:降水多的地区变率小,降水小的地区变率大。</p><p>新高考对考生的要求在课程标准第一条写的异常清楚: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有效信息!奉劝诸位考生一定要看清形势。高考地理命题组组长和试题裁定人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总主编:高俊昌教授,命题组成员湘教版教材总主编张亚南教授反复强调高考的命题法则:①注重考查用灵活的地理思维分析和初步解决呈现出的地理问题。②试题逐步渗透和教育考生突破僵化思维模式,摒弃模板式本本主义。③提高命题工作的反押题能力,命制贴近生活关注人地靠近科学的真实地理试题。</p><p>新高考形势下备考思路:</p><p>(1)自然地理重原理,重规律,自然地理永远是高考的灵魂和支柱。2023年高考新课标一卷自然地理分值由2023年的45分上升到61分。自然地理的主干知识,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水环境。此三大问题牢牢占领高考试题制高点,承担试题区分考生的使命。对此类问题复习必须落到实处,概念必须扫清,同时加大读图能力的养成。</p><p>(2)积极备考,抛弃侥幸心理,主动与社会押题培训机构划清界限。以免浪费最为宝贵的复习时间和金钱。高考试卷图片和材料来源:大学教材,科研院校成果。比如2023年高考新课标1卷1,2,3题雨水花园,材料和图片均来自中科院地理所博士论文,第7,8,9题渤海海冰材料来自中科院地理所北京资源所研究成果和北师大主编《现代自然地理学》教材,第10,11题黄河三角洲材料来自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第37题材料来自兰州寒旱所和北师大青藏高原研究组),大型外报(比如2023年新课标一卷1-4题,青藏太阳能,材料来自高原所,误伤飞鸟的信息报道来自《每日邮报》,2023年高考新课标1卷第4,5,6题材料来自加拿大《环球邮报》,第36题材料来自《美国农业经济期刊》。这些素材是普通教师几乎无法涉足的领域,试问押题有何意义?</p><p>(3)新课标地理课改负责三大巨头反复强调,高考备考必须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考生在高考后的反应就是教和学了很多知识在考场上几乎没用。其实原因很简单,众多人都忽略了最重要的能力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源泉。从所给材料提炼有效信息,这一过程必须重视。</p><p>(4)日常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答题结构,总结做题技巧和解题心得。反复纠正自己的错误思路,重点题型要归类,甚至剪贴出来。对照教材目录逐个梳理和总结可能考查的问题思路和答案要点。</p><p>(5)背诵能力是认知和学习不可或缺的能力,背诵的载体即为完善的笔记。做题和听课必须要善于笔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在大量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思维的清晰度与所积累加工的知识内容有重要关系。做题经验和总结心得要多回顾体会。思维过程千差万别,但思维的书面表现值得深究。关注高考真题,推敲材料的切入和储备知识的衔接。</p><p>(6)人文地理重区位分析,重观点应用。人口题考查途径基本定型:图题,表题。交通考查以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为核心。城市考查以城市功能区布局和城市区位为重点。农业的传统重点,区位分析,地域类型,新型农业。趋势重点:特色农业,用一般区位眼光和整体环境感觉不适合发展农业之地却布局出优质农业。比如:新疆水稻,西藏水稻,青海蚕豆,宁夏水稻,云南咖啡,西亚咖啡,咸水湖渔业,中温带油菜等等。工业的区位分析和聚集迁移,工业部门的分布地域。</p><p>(7)妥善处理知识复习层次和有的放矢,对于广大文科考生而言,地球运动部分试题犹如一把利剑悬于头顶,复习时时常困扰考生。殊不知新课改的精神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看得见的地理。在首师大班武奇教授退休后鲜有考查地球运动部分知识。希望考生安排妥当复习重点,时间和精力。</p><p>更多地理高考备考资料,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