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公路”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p>一 背景介绍</p><p>情境教学做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内容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各种实际的情况中,从而使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国家地理》覆盖面及广,有大量景观图片和结合时事的专题报道;地理教师可从《国家地理》杂志选择和教材相关的内容,</p><p>创设情境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欣赏各种优美而丰富的地理景观以体验地理学习的乐趣。</p><p>“中国的公路”内容是沪版七年级下第三章《中国的交通》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公路的修建和分布和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及交通有一定的联系。初一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有一定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够简单地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及联系;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学习热情较高。</p><p>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了解重要公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地理视角看世界会大有裨益。此外,教师恰好看到了《国家地理》2023年10月“奇路中国”和2023年10月的“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两期介绍中国公路的专题性报道;教师被《国家地理》异彩丰呈的公路的景观图片所折服。教师决定围绕《国家地理》进行情境创设和关注知识应用两方面设计区公开课“中国的公路”。</p><p>二 设计过程</p><p>区公开课是面向全区的老师是具有展示性和导向性的课,对于上区公开课的老师来说是一次磨砺自己,反思和提升日常教学的教学经历。根据整个上课的过程,笔者认为开区公开课的过程是“打磨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反思重构-实践后的总结提升再完善”。</p><p>1 设计的立意关注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打磨教学设计</p><p>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做好了教学设计之后和教研员研讨: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知识点较少且较为简单,教研员提出为了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就应该关注知识的应用而不是关注知识的记忆,复述。教师之前做的学案强调的是学生通过选择国家地理杂志上公路的图创设情境,典型的案例318国道引导学生思考和阅读材料来提取信息,并没有思考过从知识应用的角度来构建整节课;教研员的话点醒了教师;教师创设一个强调前后知识综合应用的学生活动-西北行;假设学生暑假开车从上海去新疆的霍尔果斯一路上经过的省,地形区,河流,看到的各种景观(旅游景点,农作物,旅游景点)。</p><p>2 集思广益-借助网络平台完善教学设计</p><p>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教师做好了教学设计之后请教研员修改后;教研员提出建议借助自组织学习平台-星韵地理进行网络研讨,请各地的地理老师提修改意见;教师和星韵地理网站的邱老师提出申请后,如期进行了网络磨课:在教师说清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展示自己的课件后,很多老师提出了很多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怎样的?本节课教学设计是怎么体现课程标准的?几个重要教学活动是不是落实了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教学目标?能否请学生指出和填出中国主要的国道以更好的落实知识点?高速公路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否提出或和生活密切联系的问题和情境?如何选择好的切入点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课的活动是不是过多是,容量是不是很大?如果是怎样删减活动</p><p>这些建议在给教师指明了方向同时大大拓展了教师的上课的思路,依据这些建议教师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教师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在这节课中怎么选择好的切入点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p><p>3 如何舍弃-课堂实践反思重构</p><p>教师采纳网络研讨后老师们的建议后重新设计了教案,学案和课件并请教研员第一次听课磨课;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们也学的津津有味:用国家地理杂志上壮观的公路景观图片创设情境导入,请学生们猜一猜这些公路在哪里? 找国道指图,学生介绍318国道,比较318国道景观上的差异;谈一谈在高速公路上的经历,阅读材料“串着珍珠的黄金项链-沪宁高速公路”回答问题;比较青藏高原上的公路和江浙沪的高速公路;西北行;诗歌朗诵总结。。。。。。铃声响了,教师又足足延长了3分钟才在匆忙中结束下课。</p><p>教师感觉累而匆忙好像在赶集,可是如何取舍呢?每一张景观图,每一段材料都显得秀色可餐,只缘身在此山中取舍便成了难题?教研员和教师围绕目标和教学重点运用逻辑分析每一个教学活动,每一个问题对整节课的材料,问题进行了大幅度的删除,精简-将青藏高原上的公路放在国道省道之后介绍而不是最后介绍;青藏高原的公路和江浙沪公路的比较活动可比性不大删除,高速公路的问题重新设计等等。</p><p>4 如何换发光彩-思维导图的应用和学案,课件的完善</p><p>教师在一系列的删减之后,重新完善了学案-以学生的四个活动为主,一是填出国道和省道;二318国道经过的城市,省和地形区;三 阅读简短的材料后讨论青藏高原上修路遇到的困难;四 西北行假设学生暑假开车从上海去新疆的霍尔果斯一路上经过的省,地形区,河流,看到的各种景观(旅游景点,农作物,旅游景点);学案的格式清晰简明美观,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任务四,一目了然;学案的材料言简意赅-青藏高原上公路的修建的困难只有3行字;学案的难度层层递进,任务一填图指图,任务二侧重于合作读图,任务三和任务四是重头戏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考和深入全面的思考问题。</p><p>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应用思维导图;可是这节课怎么用活思维导图呢?教研员第二次听课之后提出在青藏高原上修公路的困难,可以引领学生用思维导图从气候,地形,自然灾害等角度分析;这也是展示思维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契机,教师欣喜之余重新在学案的任务中加入了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在教研员二次听课之后也发现为了引导学生更清晰准确多角度思考,将中国地形图,气候图和公路分布图放在同一版面上效果更好修改了课件。</p><p>三 公开课的评价与课后反思</p><p>由于对课标教材和学生把握到位,这节课获得的了老师们一致的好评。区学科带头人王卫东老师评价这节课非常饱满,选材典型富有魅力-318国道,沪宁高速公路,川藏线;这节课也非常扎实,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学案的问题设计由浅到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扎实到位;这节课关注知识的应用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p><p>教师在这节节区公开课备课上课的过程中也收获颇丰</p><p>1 利用国家地理杂志创设情境</p><p>本节课的导入,318国道,川藏线都选自国家地理杂志,在做这个教学设计时教师充满对</p><p>中国各地的公路的赞叹之情;教师非常希望把这些震撼和感动分享和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地理。国家地理杂志是地理教师提升自身修养,拓展教材的好帮手;通过阅读国家地理一方面找回地理教师对于地理学科的热情,学会欣赏我们周围的世界,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国家地理是教师拓展地理教科书,情境创设的好帮手。</p><p>2 提高目标的达成度,用思维导图演绎没理空间</p><p>一堂课,学习目标点达成度当然越高越好;本节课思维导图的使用确实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发散性思维讨论和发现使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逻辑框架更为清晰,提高了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堂更具思维的含量。</p><p><strong>中国的公路教学设计</strong></p><p><strong>【教材和学情分析】</strong></p><p>本节内容是第三章《中国的交通》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中国的五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是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公路的修建和分布和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及交通有一定的联系。学习本节内容,可以联系学过的地理知识,了解重要公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地理视角看世界会大有裨益。</p><p>初一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地理学习,有一定地理知识的积累;能够简单地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及联系;学生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望强,学习热情较高。这些为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关注合作学习、关注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了基础。</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知识与技能:比较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优缺点;读图说出中国公路分布的特点,归纳高速公路的特点及作用,查阅地图了解西藏的主要公路。</p><p>2.过程和方法:联系和运用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思考分析具体问题,能简单说出重要公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p><p>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世界,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设计简单的旅行攻略,学以致用,热爱生活。</p><p><strong>【教学重点和难点】</strong></p><p>教学重点:国道和省道的编号及作用,高速公路的特点及作用。</p><p>教学难点: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路的分布特点,了解重要公路沿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p><p><strong>【教学方法】 </strong>自主学习、对比读图分析、合作学习。</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1" style="width: 500px"><tbody><tr><td>知识结构</td><td>教师活动</td><td>学生活动</td><td>活动意图</td></tr><tr><td>导入新课</td><td><p>1.复习,选一选。</p><p>2.猜一猜:这些公路位于中国的什么地方</p></td><td><p>集体回答</p><p>观看PPT投影,</p><p>集体回答。</p></td><td>观看景观图片,激发学习热情,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td></tr><tr><td><p>一、公路的发展和分布</p><p>1.公路的发展</p><p>2.国道和省道</p></td><td><p>1.展示:我国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图。</p><p>2.指导学生读图。318国道大致沿着哪一条纬线? 经过了中国的哪些省?哪些地形区?</p></td><td><p>完成任务1,自主学习,了解国道编号的含义。</p><p>完成任务2,合作学习,了解318国道。请一个学生介绍318国道。</p></td><td><p>感受中国公路的建设成就。</p><p>通过读图,自主学习,学会归纳总结。</p><p>合作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p></td></tr><tr><td>二、青藏高原上的公路</td><td><p>1.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通往西藏的主要公路。</p><p>2.川藏公路修建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作用是什么?</p></td><td><p>读图回答;</p><p>完成任务3,阅读资料,思考分析,讨论,回答问题。</p></td><td><p>养成读图习惯;</p><p>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交通建设的一些因素。</p></td></tr><tr><td>三、高速公路的建设</td><td><p>1.读图,思考中国高速公路分布有什么特点?</p><p>2.为什么高速公路东密西疏?</p><p>3 为什么沪宁高速被称为串着珍珠的黄金项链?</p><p>4.任务活动:西北行</p></td><td><p>西北行阅读材料沪宁高速公路支持苏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体会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p><p>完成任务4:暑假里琳琳全家从上海去新疆的霍尔果斯,查阅地图,了解沿途的地理情况,做好旅行攻略。</p></td><td><p>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和体会高速公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p><p>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读图分析,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设计简单的旅行攻略,</p></td></tr><tr><td>思维导图小结</td><td>作业布置</td><td>集体朗读</td><td>学会归纳总结</td></tr></tbody></table><p>更多地理教学设计分享,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