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1 15:17:32

初中地理复习 “三大招”

<p>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初中地理的基础知识。优学地理网小编告诉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p><p><strong>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strong></p><p>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然后分段精读。精读,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思维描图就是把抽象思维和动手绘图结合起来的方法。边想边描,使想象中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规律同地图结合起来,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杜绝“地名搬家和地理规律错位”现象的发生。</p><p><strong>第二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strong></p><p>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自已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p><p><strong>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strong></p><p>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自已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已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当然与地理有关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p><p>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自已复习教材。这样就能进一步加强你的地理空间观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p><p>更多地理学习方法,尽在优学地理网!</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初中地理复习 “三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