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二地理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同步测试题
<p>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优学地理网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同步测试题,希望你喜欢。</p><p>一、选择题</p><p>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年降水量316.7mm,年蒸发量为2023mm。读多伦县牲畜头数年变化图,回答1~2题。</p><p align="center"></p><p></p><p>3.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p><p>①过度放牧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 ④过度农垦</p><p>A.①② B.③④</p><p>C.②③ D.①④</p><p>4.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p><p>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p><p>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p><p>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p><p>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p><p>答案:3.C 4.D</p><p>解析:</p><p>第3题图中荒漠化推进的方向是由西北向东南,因此与冬季西北风有关。封沙育草是针 对绿洲边缘地带的荒漠化所采取的生物工程措施,选C。</p><p>第4题内蒙古高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地区交界处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垦,选D。</p><p>下图为移动沙丘剖面图。读图回答5~6题。</p><p>5.下图所示符合移动沙丘剖面图的是(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p><p align="center"></p><p></p><p>8.对该县2023~2023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p><p>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p><p>B.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p><p>C.荒漠化面积扩大了约3倍</p><p>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两倍</p><p>9.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p><p>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p><p>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p><p>答案 8.B 9.A</p><p>解析:</p><p>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23年到2023年,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重由20%左右上升到50%左右,是原来的两倍多;而同期人口密度由约20人/平方千米上升到约 80人/平方千米,即人口总数增加了约4倍;故该县的人均耕地面积减小了。选B。</p><p>第9题,该地的人口大量增加,为了增产粮食以满足生活需求,大量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而当地的自然条件不适合过多发展耕作业,随着开垦面积的扩大,荒漠化的面积也随之扩大。故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选A。</p><p>我国荒漠化面积达2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8%,涉及18个省、区、市,有4亿人口常年受风沙危害。2023年2月6日下午甘肃遭遇沙尘暴袭击,经济损失惨重。据此完成10~11题。</p><p>10.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p><p>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p><p>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p><p>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p><p>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p><p>1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p><p>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p><p>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p><p>答案:10.D 11.B</p><p>解析:</p><p>第10题,中国荒漠化最严重和最典型的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风力侵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较多;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相对于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要优越;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慢;三江平原过度垦殖主要导致湿地和沼泽的减少,并不会产生严重的荒漠化。选D。</p><p>第11题,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选B。</p><p>读下图,回答12~14题。</p><p>13.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p><p>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p><p>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p><p>C.范围不断扩大</p><p>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p><p>14.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p><p>A.大面积植树造林</p><p>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p><p>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p><p>D.退耕还林</p><p>答案:12.C 13.D 14.B</p><p>解析:</p><p>第12题,楼兰古城由于灌溉用水增加,导致楼兰古城水源短缺,造成沙漠侵吞,将楼兰古城淹没。选C。</p><p>第13题,由古到今绿洲由河流下游向河流上游、由平原向山区迁移。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范围不断缩小。选D。</p><p>第14题,在荒漠化防治中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可以防止荒漠化扩大。选B。</p><p>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5~16题。</p><p>1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p><p>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p><p>16.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p><p>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p><p>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p><p>答案:15.C 16.B</p><p>解析:</p><p>第15题,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属我国丘陵山区,“红色荒漠”的形成是水土流失的结果,其自然原因从外力作用看应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滥伐森林所致。选C。</p><p>第16题,低山丘陵地区既要保持水土又要发展经济,需要结合当地多山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相结合。选B。</p><p>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湿地是中国首批7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中国第二长城”之美名。近年来,由于湖区不合理开发,令鄱阳湖湿地面临生态失衡的严重危机。读下表,完成17~18题。</p><p>某区域2023~2023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p><p><table><tbody><tr><td><p>转化来源</p><p> </p><p>湿地类型</p></td><td><p>旱田</p></td><td><p>城镇用地</p></td><td><p>工矿用地</p></td><td><p>草地</p></td><td><p>其他</p></td></tr><tr><td><p>河渠</p></td><td><p>489</p></td><td><p>-7</p></td><td><p>0</p></td><td><p>235</p></td><td><p>48</p></td></tr><tr><td><p>海涂</p></td><td><p>43</p></td><td><p>-155</p></td><td><p>-2 027</p></td><td><p>0</p></td><td><p>20237</p></td></tr><tr><td><p>水库坑塘</p></td><td><p>20237</p></td><td><p>-33</p></td><td><p>-211</p></td><td><p>2023</p></td><td><p>926</p></td></tr><tr><td><p>水田</p></td><td><p>76</p></td><td><p>-793</p></td><td><p>-1 053</p></td><td><p>0</p></td><td><p>0</p></td></tr></tbody></table>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p><p>17.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p><p>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p><p>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p><p>18.与2023年相比,2023年该区域()</p><p>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p><p>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p><p>答案 17.B 18.C</p><p>解析</p><p>第17题,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可以通过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然后根据增减的绝对值进行排序。选B。</p><p>第18题通过上题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多,水鸟的栖息地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选C。</p><p>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完成19~20题。</p><p align="center"></p><p></p><p>材料一 据报道,该地区6月到8月初需要大量采摘西红柿的季节工,8月底到11月初又需要大量采摘棉花的民工。每年对季节工的需求在50万人左右。季节工中,河南人最多,每年有15万到20万前往该地区打短工,其次是重庆和四川民工。</p><p>材料二 “坎儿井”即井穴,是当地人民吸收内地“井渠法”创造的,它是把盆地丰富的地下潜水,通过人工开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表灌溉使用。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三个部分组成。据调查,如今该地区不少坎儿井因多年无水而废弃,“生命之泉”坎儿井正面临着全面干涸的绝境。</p><p align="center"></p><p></p><p>(1)图中显示的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p><p>(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p><p>(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的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p><p>答案:</p><p>(1)过度放牧 工矿交通建设</p><p>(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沙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p><p>(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p><p>解析:</p><p>(1)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我国荒漠化影响最大和最小的因素分别是过度放牧和工矿交通建设。</p><p>(2)我国西北的各个自然要素都具有干旱的特征。绿洲地区出现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p><p>(3)可采取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建人工草场等措施防止荒漠化扩大。</p><p>高二地理人教版荒漠化的防治同步测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p>
页:
[1]